日前,兩大派系上演3D電視市場爭奪戰,中國3D陣營也隨即分為 以三星、松下、索尼、夏普、長虹 為主的“快門派”和以LG為首,創維、海信、TCL等國產品牌爭相參與的 “偏光派”兩大門派。截止發稿日,以LED起家的海信已暗自轉身、低調試水PDP,其產品從無到有,從偏光到快門,轉向速度相當驚人,似乎提前在預測和掌握2011年彩電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在2010的3D電視元年里,作為“偏光陣營”的掌門人LG,半年之前尚是快門式3D陣營的主力先鋒。有別于在中國市場偏光式3D電視的抱團轟炸,近期在海外市場,LG將跟隨主流趨勢,集中推出幾款快門式3D電視,以爭取在海外市場的3D份額。
國門內外暗藏玄機, LG左手“偏光”右手“快門”為哪般?
記者了解到:上海世博會上,LG為韓國館、首爾館帶來的3D電視皆為快門式3D產品。而LG暢銷海外市場的3D電視多是LEX9等快門式3D產品,歐美、日韓等國家的沃爾瑪等專業賣場鮮少出現LG偏光3D的身影。更耐人尋味的是:半年之前,LG在中國尚且斷言快門式3D技術是未來市場主流。5月5日,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家庭娛樂事業部部長李相龍在接受媒體獨家專訪時表示:包括LG在內,3D電視廠商多數使用的是主動快門式3D技術。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主動快門式3D技術仍將是市場中的主流3D顯示技術。LG將憑借快門式3D產品擴大市場,穩固3D電視第一軍團地位。這一系列現象與LG Display 社長權映壽12月22日對媒體宣傳的:“我們相信快門式的3D就會退出市場,不閃式3D會占到70%到80%。”形成了戲劇性反差。
據資深媒體人士推斷,這與中國市場3D井噴式發展態勢和龐大的市場容量息息相關。3D電視市場潛力巨大是業內公認的,預計明年3D電視將占到全球液晶電視市場10%—20%。LG 正是看準這一趨勢,把一直不是主流的偏光式3D經過包裝推向市場,從而達到率先市場卡位的目的。LG此舉意在二次包裝卡位市場,偏光3D電視和不閃式概念的推出是一次進行市場卡位概念炒作。
究其原因,這和企業利益、經營思路、整體決策、市場策略、自身技術、面板資源儲備、投入資金的多少、生產能力甚至進入市場的早晚、對3D的參與程度的深淺等大有關聯。總而言之,企業的心態決定其在3D市場表現。對于企業來說,3D是其持續發展的戰略部署,還是僅僅是一個短期的賺錢產品?不同的定位,使企業對3D電視的推動力表現的不一樣。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D技術之爭主要與家電廠家的市場目標有關。“LG Display此次很好地把偏光式3D包裝成‘不閃的3D’,矛頭直指快門式3D電視觀看舒適度欠佳的問題。再加上價格更低的攻勢,的確很容易打動對3D電視不是很了解的消費者”。但實際上,據中怡康和奧維咨的3D元年檢測數據表明,2010年3D電視銷量前五位分別為三星、松下、長虹、夏普、索尼,其市場占有率之和超過90%。這五家均為快門式3D主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