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痛苦蛻變能否拯救三洋
最近幾年風波不斷的三洋,因其落魄而成為日本電子企業中最受關注的一個,不僅債臺高筑,而且喪失自主權,落入了被大股東拆賣的境地。
“三洋電機的業務重組已經基本結束,對于三洋失去競爭優勢領域的剝離已經基本完成。”8月初,三洋電機中國區營業統括責任者中村五男向記者表示,三洋傳統的民用和商用業務已大幅萎縮,目前公司的銷售收入2/3來自手機電池、太陽能電池、壓縮機等零部件業務。
在過去的三年,三洋清理了與海爾的合資公司“三洋海爾”,并解散了以“有機發光”(OLED)為主業的鳥取三洋。在與諾基亞的合作計劃失敗后,將手機業務出售給了日本京瓷,將泰國的冰箱工廠出售給了中國的海爾集團,同時將洗衣機、電視、空調業務全部轉到中國生產,這一系列動作使三洋電機在2007財年取得了久違的盈利。
4年前,井植家族一手打造的三洋電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其2004財年和2005年上半年出現近30億美元連續巨虧。2005年11月,臨危受命的野中知世女士擔任了會長兼CEO,推出了三年重組計劃。
野中女士是日本首位掌管大型電子企業的女性,對經濟理論十分精通,但是在現實經營問題面前,野中女士還是于2007年3月辭去僅擔任1年零9個月的會長兼CEO的職務。據報道,在2007年3月19日召開的董事會上,野中知世有關在財務檢查問題上應盡早設立調查委員會等提議遭到來自金融機構的幾位大股東的接連反對和否決,會后野中便提出辭職。時隔不久,3月27日,井植敏雅社長也辭去社長職務。擔任三洋電機最高顧問的井植敏雅社長的父親隨后也宣告退休。至此,創建并統治三洋電機60年之久的井植家族正式告別三洋電機的歷史舞臺。
不過,最近三洋電機從白家電業務撤退、賣掉手機業務等剝離傳統業務的決策,以及強化計算機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高新技術產品,還是給了人們以些許的希望。再加上,2008年2月委托管理限令解除,2008財年3月期的決算扭轉連續4年的經營虧損狀況,三洋電機似乎有了一絲復活的跡象。
然而,這一切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表面風光。三洋電機還并未真正走出困境。因為原材料、油價上漲,美國房產次級貸危機等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態勢的持續,加上日本國內人口老齡化、股市動蕩、消費收入下降、消費者消費欲望低迷等諸多不利因素;同時,三洋電機還必須直面來自于三星電子、LG、松下、索尼、東芝、夏普等日韓家電電子巨頭全球市場范圍內的競爭壓力,以及國產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擠壓。
一位行業專家表示,“目前,二三級市場還處在CRT和平板共存的時代,國產品牌無論從渠道、品牌優勢還是價格上來說,都更占優。”
“家電下鄉”給一些家電品牌帶來了進駐三級市場的希望。但三洋銷售部負責人表示,三洋并未將家電下鄉作為主要市場策略,“家電下鄉對于單品的價格有明確的招標線,比較適合有價格優勢的國產品牌。三洋電視將會更加側重于二三級城市,產品將主要集中的中端路線,CRT和平板都有,但平板會多一些。”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陸刃波7月15日對比特網表示,國內平板市場已進入規模競爭階段,三洋平板電視品牌影響力弱,已被競爭對手打敗。三洋稱轉戰二三級市場只是托辭,三洋平板電視退出中國市場幾成定局。另據比特網報道,在日本平板市場上,平板電視品牌經過幾年的激烈淘汰賽,如今只剩下夏普、索尼、松下、東芝、日立、三菱、JVC等八大平板電視品牌,三洋已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