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哲學和成長故事。對于大多數企業成為多么強大的企業也許只是奢望,但是在自己的領域做到小而精,成為“行業一強”卻是每家企業都可以樹立的目標。剛剛“喬遷新居”,又喜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創凱電子則正在朝著這樣的一個“標準”而努力。近日投影時代網記者有幸受創凱電子林總經理的邀請,赴深圳創凱基地進行了深入參觀,并與林總經理就創凱近年的發展和未來的規劃深入交換了意見。
林總首先告訴我們了一個好消息,創凱電子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申請已經正式獲批。林總表示,從今年三月申報,到八月獲批,整個流程的效率超過了創凱的預期。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后,創凱在研發、稅收等方面均可享受國家相關政策,以及深圳市相關政策的優惠。而且在整個大屏幕行業創凱也是為數不多具有該項殊榮的企業之一。
談到為什么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林總認為,此后能享受的各種補貼固然是一個吸引了,更為重要的是,“創凱經過這么多年發展,也算小有成績,需要得到一種認可”。此前,高新技術企業的申請“比較寬泛”,創凱也并沒有對“高新技術”這個名頭太在意。但是,08年國家針對多年執行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工作的問題做了眾多的整改,“整改后原來大批‘濫竽充數’的企業都被淘汰了出去”,林總表示這部分被淘汰的企業至少占了原有高新技術企業的三分之一。
“含金量顯著增加了”,這是林總對國家新版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的主要看法。談到整個申請過程,林總告訴我們還算比較順利,現在談申請“即難又不難”,林總表示。
說容易主要是,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申請工作非常重視,專門便定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08]172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08]362號),讓企業“有路可走”。此外,企業對于材料匯總、申報等方面的工作還可以委托專門的中介機構來協助完成,解決了企業在“一些材料性領域不夠專業”的問題。
談到申報的難點,林總表示,主要是新版的規定對“硬指標”卡的非常嚴:“有多少專利、著作權、知識產權、研發投入的數量和比例等等”。林總表示,這些指標是靠表面文章不能“瞞天過!钡,這也是許多企業在新版規定中被從“高新技術企業”名錄刷下來的原因。不過,“創凱比較幸運,一直從事基礎研發的企業文化,使得這些別人的‘難點’成了創凱最容易解決的‘問題’,成了創凱的優勢”,正因如此,創凱在國內大屏幕顯示,尤其是“圖像處理器”領域成為了少數具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的品牌之一。——“這是對創凱多年為國內大屏幕顯示和處理產業積極共享自己的力量的最大的‘認可’和獎勵”,林總表示。
以客戶需求為重,產品研發不怕周期長
對于創凱,林總認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只能拿來自勉,而不能以此為資本驕傲自滿。林總指出大屏幕顯示行業,尤其是圖像處理器行業是一個“非常邊緣”的行業,以客戶需求為重、以產品研發為核心,踏踏實實的做事才是根本。
創凱對自己的產品文化一直以“嚴謹”著稱。例如廣泛應用于LED顯示墻圖像處理器,創凱經過了長達兩年的研發投入,才最終完成產品的開發。為什么一款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如此之長呢?林總認為一是保障穩定性必須進行嚴謹的測試,二是保障用戶應用必須深入了解用戶需求。
創凱目前已經投入了百萬元的資金購買國外先進的測試設備,彩色信號分析器、信號分析儀,高清信號分析器、高端示波器這些設備是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武器。此外,創凱還建立了一個擁有60塊拼接屏幕的模擬測試平臺,用于“完全實踐狀態”的產品測試。談到這個測試平臺,林總進一步指出,面向未來更大的“顯示屏幕應用”,創凱已經規劃了一個可以容納100余塊屏幕的測試與展示實驗的“用地空間”,作為企業的持續研發投入的儲備性項目。
“完成基本的技術論證和設計是一方面的問題,滿足客戶需求又是另一方面的問題”,林總指出。大屏幕顯示系統本身只是一套顯示工具,他必須吻合不同行業、場合和應用人群的差異化需求。例如DLP拼接墻主要應用于監控、指揮控制等領域,而3D邊緣融合顯示系統則面向動漫制作、虛擬仿真、數字城市等應用——二者的客戶群完全不同。對于大屏幕的圖像處理系統則意味著“看上去都是信號輸入再輸出,接口是一樣的、標準是一樣的,但是其技術細節有完全不一樣的”。
林總告訴我們,面向一個確定市場的產品必須找到這個市場需求的特殊“訣竅”。圖像處理器“產品線中最核心的是圖像處理:其他的技術細節都會圍繞圖像處理這個中心。但是不同的應用領域又會有不同的技術特點被發展起來。林總指出,在大屏幕顯示處理器在這個領域,“80%是圖像處理,20%是行業差異化”。
“你覺得可以賣,用戶用了完全不對路,會告訴你根本不能用”,林總如此來形容大屏幕市場客戶需求的差異化。林總表示,顯示產品最大的好處是到底符不符合客戶要求可以“一眼辨真偽”。來一下現場的應用PK,客戶很容易選定自己需求的產品。雖然有些時候客戶有所偏好,比如在色彩效果等方面,但是產品的真正實力還是非常容易向用戶展示,并被認可的。
創凱在一些新的產品線、新的產品,例如3D邊緣融合處理器、LED大屏幕處理器等產品市場研發成本的投入主要就體現在對產品穩定性和顯示品質的苛刻追求上,以及對占據整個產品“20%”的客戶需求、行業需求的把握上。林總認為在這方面的成本投入恰恰體現了創凱“對用戶負責的企業精神”,也是創凱產品能迅速獲得市場認可的本質。
談到大屏顯示行業的未來發展,林總認為整個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多種技術紛爭的變革時代。如何把握多種技術方向、多種客戶需求,是創凱必須面對的行業挑戰。
國內大屏幕顯示市場傳統的產品和DLP背投拼接墻和邊緣融合產品。DLP拼接墻依然是市場主流,但是已經遭到多種技術的額挑戰。邊緣融合技術則具有綜合性價比最高、可以滿足異性顯示屏幕顯示的卓越優勢,但是在全天候24小時開機方面比較欠缺。
LED大屏幕和液晶拼接墻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型顯示技術。LED產業的特點是技術進步迅速,價格下降更為迅速。一方面,LED顯示屏的點距在逐漸縮短,這為LED顯示由傳統戶外顯示為主,進入室內顯示、戶外顯示并重的市場格局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快速下降的價格,比如09年的價格和08年比已經有50%的差價:快速下降的價格促進了LED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
液晶拼接墻方面,產品的優勢則顯而易見,未來在監控室市場取得支配地位已經毫無懸念。但是在一些高端市場,“金融、電力、鐵路”的調度室等應用還主要看客戶的接受程度。林總指出,如果客戶對液晶拼接墻接受比較快,液晶顯示技術進步速度再跟上,短期內取代DLP拼接墻的市場地位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林總認為,不同顯示技術的混亂競爭為整個大屏幕產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競爭之下應用形式的拓展、應用成本的下降將會促使大屏幕顯示市場“越發的活躍、越發的壯大”,也給創凱打來了巨大的市場應用機會。林總表示,與顯示屏幕產業不同,圖像處理器市場具有基礎技術的很好的通用性,同時入門門檻也比較高,“國內處理器廠商遠少于屏幕廠商,新型技術類型的顯示市場更是這樣”。林總認為這是創凱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機會。
大屏幕顯示產業面臨的變革不僅是來自不同顯示技術體系的競爭導致的市場“差異”,更包括大屏幕顯示客戶需求的變化。林總告訴我們上面提到的3D邊緣融合是一個應用趨勢,除此之外技術上高清化、網絡化也是重要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創凱必須適應不同顯示技術的應用對處理器提出的各種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研發上面對3D、高清、網絡化這樣的未來發展趨勢。
林總告訴我們,近年來國內大屏幕顯示工程具有不斷向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創凱自己的應用項目就已經包括了很多個擁有六七十塊屏幕、四五十塊屏幕的應用案例。其中一個屏幕數量達到72塊的應用工程幾乎是國內大屏幕拼接墻“之最”。
工程越來越大對處理器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一方面要驅動的屏幕顯著增長,另一方面接入的信號數量也顯著增長。此外,近年來高清信號和全高清信號也在顯著增加:安防、指揮調度、會議、影院博物館展館展示等應用中高清信號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這些方面都對整個處理器系統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林總告訴我們,處理器產品網絡化的趨勢本質就是通過分布式的聯網系統解決系統處理能力和總線帶寬的瓶頸問題。但是,網絡化的方案現在還不成熟,一是網絡信號傳輸對編解碼和壓縮效率的要求更高,此外一些同步異步控制問題也比較嚴重。未來一段時間,網絡化產品的實際應用很難做起來,“但是這是重要的前沿方向”。
對于林總看來,針對眼下的客戶需求,解決好高清和更多信號輸入問題是處理器市場近一兩年的主要趨勢。這方面創凱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技術儲備,即將在明年年初推出一款全新系列的產品,能夠做到72路全高清信號的實時交換處理,“滿足更大系統、更多全高清信號輸入的高端客戶的需求”。
在研發上,林總特別強調要有創新和突破性:“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做別人很難做的事情”。針對創凱產品的安全穩定性,以及未來企業進一步法發展壯大的要求,09年創凱做出了進行產品“3C”認證的決定。
林總表示,3C認證時國家強制性的安全檢測,嚴格來講沒有這個認證的電子產品都是“非法”的。但是,大屏幕處理器行業一直在這一點上不夠規范。在做3C認證的時候,創凱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沒有標準”。林總告訴我們,大屏幕處理器市場太邊緣化、市場很小,國家這方面沒有相關的“認證標準”。以前一些X86架構的處理器廠商的產品都是通過PC口,按照普通電腦進行的3C認證。
面對這樣的難題,創凱這個第一個吃“大屏幕處理器3C認證螃蟹”的人必須多做些功課:“受深圳市有關部門委托,創凱擔負起了起草大屏幕處理器3C‘標準’的重任,并最后被采用”。
“迎難而上是高技術出身的人最優良的品質,也是創凱的血統”,林總表示,許多時候產品研發需要“創造條件上”,而不是等條件成熟了再上。像創凱的3C認證、LED大屏幕拼接處理器、3D邊緣融合處理器、72路信號全高清處理器等產品都走在了市場的前面,客戶需求的前面,也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面。
后記:一個企業成長必須有一種精神的支持。尤其是對于中小型企業,這種精神決定了企業的自律能力、員工的自律能力、企業這個機器運行的準確程度。創凱電子迅速發展的經驗無疑是得益于一種重視客戶需求、重視研發、重視腳踏實地,又擁有“不懼困難”的創新力的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這也是創凱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