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總表示,鴻合目前的做法的核心是“戰略上領先一步”。蘇總對國內眾多以“復制成功模式”為基礎的中小創業者的未來并不持樂觀態度。包括資金、產品成熟性和戰略前瞻性等問題將決定這些企業在未來品牌分化淘汰階段的生死存亡。
蘇總指出,目前鴻合的數字標牌產品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比如易用性,一個擁有PC操作基礎的人半天、甚至十分鐘就能輕松上手鴻合的系統。同時,鴻合還擁有著表現力和行業整合度上的優勢。鴻合窗景能夠提供復雜的媒體展示效果,透明疊加、非規則窗口,這樣復雜的東西以往都需要專業的影音制作完成,但是在鴻合的系統上卻只是一個小小的編輯器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在行業整合能力上,單純的模仿者更是缺乏競爭力。蘇總表示,目前國內大多數業界廠商的產品還停留在簡單的信息發布功能上。這種簡單的功能自然很容易模仿、復制。在未來,客戶將對更多的整合型的功能提出需求。那些面向國家級、行業級和運營型的平臺無不涉及海量的數據。客戶的需求將出現定制性的趨勢。不僅是前期的硬體和工程能力,包括后期的行業能力、定制水平,內容規劃、節目制作等全套服務將成為整個行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談話中,蘇總向我們透露,鴻合已經具有包括數據庫通用接口、數據挖掘、表現形式的自動生成等多種面對行業整合性內容需求的產品研發成功,并將在年內系統性的推出。同時,鴻合還將為這些新系統涉及到的大量原創性技術申請專利保護。在蘇總看來,企業適應未來數字告示產業的發展,產品的內容整合能力,和企業的后期服務能力尤為重要。這些都需要新的技術和產品來實現。
數字告示產品的內容通常包括直觀的信息、系統上提供的各種服務,以及插播的廣告等等。對于行業客戶這些信息的存在和數量不會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作為系統廠商如何將這些信息整合,并合理的表現出來。例如,一個石油企業可能擁有海量的數據,對于工程人員更希望接觸原始的數據,而決策者和領導則希望看到簡單的圖表。這時候數字告示系統必須對原有數據進行整合挖掘處理和創新。
同時,對于一些政府、行業企業這樣的客戶,可能由于他們單位較小、人力有限,也可能由于他們不像廣告行業那樣擁有“制作”能力。面對這樣的項目,客戶提出的可能只是簡單的“需求”,而其它的都需要系統廠商自己來做。其中,還要包括特殊用戶的特定需求。這樣就形成了,“客戶提要求”,“廠商來實現”的簡單業務模式。這樣的模式廠商要承擔的任務已經不是初期那種“買終端”的模式,更多的則是提供持續的后期服務。
蘇總表示“服務整合商”將是數字標牌市場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鴻合未來的企業形態。在這一點上,蘇總也非常坦誠的認為,國內的消費市場還沒有形成“習慣為服務付費”的產業習慣。這也將是未來數字告示產業持續發展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以服務為中心,蘇總指出,未來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市場SAAS這種模式和運營級的業務會是重點的發展方向。SAAS軟件及服務是一項非常適合數字告示產業的業務應用模式。企業只需要顯示器、播放器簡單的硬體,配以非常標準化的封裝接口,就會通過網絡后的持續不斷的嶄新的服務。這種模式非常適合中小企業和社區級的應用。在不斷整合服務和簡化的流暢下,系統服務商的角色將向運營級平臺轉化。可能一個省一個運營中心,客戶簡單的從這里購買服務,部署任意廠商的兼容硬件,就可以持續的獲得服務。
建立與服務和運營的概念之上,可交互的產品和開放的平臺標準將是未來數字告示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此外,3D顯示等技術的引入也將為終端展示系統帶來嶄新的革命。
蘇總告訴投影時代網,鴻合已經就人體識別等先進的交互式技術和中科院、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在產品開放性上,鴻合也一直在努力。目前國內市場的產品軟硬件,特別是播放器和軟件產品,幾乎不同品牌間都不能兼容。這樣的局面會嚴重妨礙未來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整合型業務的應用。蘇總表示,結合產業的具體發展情況,鴻合會采取越來越開放的技術路線,甚至不排除公開內部開發接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