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LED電視,應該是用LED直接成像的。彩色的LED顯示屏用R/G/B三個LED管組成一個像素點,通過控制每一個像素點的亮于滅,來實現圖像的顯示。其成像的原理和同樣是主動發光的等離子非常相似。而目前所謂的LED電視只是使用LED照亮屏幕的LCD液晶電視。它可以有兩個方式達到這一目的:將顯示屏的整個背面換成LED(所謂“直下背光”),或在周邊放上LED(所謂“側光”)。這兩個技術的使用,使電視耗能低于等離子電視和使用熒光管的液晶電視。
點評:目前市面上的LED背光源電視,均屬于液晶電視范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LED電視”,因為都是采用液晶面板成像,只是背光源更換成了LED背光。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別被廠商的宣傳蒙蔽了雙眼,要在根本上明白二者的定義。心知肚明,誰也就騙不了您了。
按照背光源入射位置劃分:
LED背光模塊依光源入射位置分為直下式與側入式兩大類,大致可分為直下式RGB-LED、直下式白光LED、側光式白光LED、側光式RGB-LED等。
在較大尺寸下,側光式背光源的發光均勻性和發光亮度都受到限制,導光板的重量和成本也隨尺寸的增大而有很大的增加。與之相比,直下式背光源工藝簡單,不需要導光板,其技術關鍵在于色彩和亮度均勻性,是目前大尺寸液晶電視背光源研究開發的主流。
·直下式LED
直下式背光源工藝簡單,不需要導光板,LED陣列置于燈箱底部,從LED發出的光經過底面和側面反射,再通過表面的擴散板和光學模組均勻射出。
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由燈箱底部和散射板的距離決定,通常厚度越厚,背光源的光均勻性就越好。在背光源較薄的情況下,色彩和亮度均勻性就成了直下式背光源的技術關鍵。
LED燈的光場分布類型對背光源的色彩和亮度均勻性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背光源所用L ED 燈通常有朗伯型和邊發射型兩種,由于邊發射型L ED 更有利于背光源的光均勻性,直下式背光源大都采用邊發射型LED。但是大角度邊發射LED由于其中間光強偏低,易造成暗斑,影響背光源的均勻性。
·側光式LED
側光式背光模塊即將點狀光源設置在經過特殊設計的導光板側邊作為背光源,使用LED顆數較少。而因光源置于導光板側邊,LED受顆數及亮度限制,仍需將光均勻分散整個平面上時,會形成當面板面積越大,光源輝度運用越有限。
因LED背光源放在產品的側面,因此后面只需要添加導光板就可以液晶產品的外觀厚度可以做到很薄,比如三星最新推出的6000/7000/8000系列LED就是采用側光式背光模塊,使其厚度僅為2.99CM。側光式白光LED背光液晶電視具輕薄、結構簡單等優勢邊光式背光一般可做的很薄,但光源的光利用率較小,且越薄利用率越小,最大約50% 。
側光式LED產品因是由點光源組成線光源,而非由點光源分布至TV用LCD面板整個面積,故無法作到區域控制功能,不能分區控制不僅是對動態對比值及動態影像畫質提升沒有幫助,更為重要的產品無法實現產品的節能,即使實現的節能也是通過減少LED燈的數量或采用低功耗LED燈來達到節能的目的。
點評:與傳統LCD光源組件和投射原理相比,LED側光源由機身兩側發出光源,通過內置的高透光率的導光板的作用,使光線投射到面板上。限制LCD厚度最大的就是熒光燈的厚度,側光源位于兩側的投射位置,使得其并不占據電視厚度的空間。
與側光源相比,LED背光源的優勢在于能夠動態控制背光燈,這樣在表現某些黑暗場景的圖像時,只需要調整必要的背光燈區域(在畫面上表現為黑色或較暗的部分)的局部燈光,即能向您展現出明暗對比自然的高品質圖像效果。另外,通過紅、綠、藍三色 LED背光燈擴大色域表現范圍,同時將屏幕漏光控制在較低限度,提供豐富的黑色表現力,有效地降低能耗。因此,技術上各有優勢。通過不同的取舍,可以達到不同的產品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