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投影機三年三個代理,演繹渠道更迭的“梅開二度”。
松下東方中原,十幾年金婚閃電離,黃金搭檔分道揚鑣
明基投影,行業、工程市場的末位品牌,09年Q1份額奪冠,全年爭第一
雅圖一季度市場份額直線增長,第一陣營已在眼前
日立,08年憑借犀利的價格攻勢份額猛增至第一,09年卻主打高端高價格產品
東芝神碼,難以再演“伯樂千里馬”的傳奇,這個國內投影市場十年第一名的品牌坊間盛傳欲退市。
一季度,傳統投影巨頭愛普生、NEC、松下市場份額跌幅甚大……
亂!09年的國內投影市場一字怎了得!這種亂與08年投影機產業的“意氣風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有人將這種混亂的原因歸結為“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固然是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但是筆者認為這個理由卻并不全面。相比日系巨頭的“退”、臺灣企業的“進”很難用“危機”二字來形容。
對于目前國內投影市場的混亂局面,金融危機只是一個外部環境,市場變化的催化劑。這場以亂為中心的市場調整可以被看成是投影市場過去幾年快速增長中所積累的一系列問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的集中爆發。對于這場動亂,病根不在金融危機,而在過去幾年投影機市場“畸形”的發展途徑。
投影市場亂字源于“薄利多銷”
06、07、08年三年國內投影機銷量統計分別是38、47、57萬臺。在銷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 08年和06年比較,投影機零售產品平均均價降低了2500到4000元,降價幅度達到三分之一左右,在均價保持快速下降的背景下,三年間投影機市場計算銷售額的總規模只增長了3%。市場凈利潤水平更是下滑嚴重。
產品均價的下降造成了產品市場銷量的提升,三年市場銷售數量規模增長超過三分之一。以價格調整帶動市場份額的增長已經成為這三年期間投影機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方式。據統計表明,06年到07年,投影機產品實現了從15000元價位到12000萬元價位的調整;07到08年投影機產品均價下降到接近10000元;08年到09年投影機產品均價降幅再次爆發高峰,下調到8000元價位。
以價格調整為手段的市場增長目標是“薄利多銷”。投影機市場進入06年的時候,這個產業已經維持了七年的高速增長,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期。對于接下來的市場突破點,業內分析紛紛認為是中小企業。觀察家認為,從這一刻起投影機產業要經歷從行業市場主導向零售市場主導的轉型。而決定之一轉型進度的關鍵因素則是產品價格是否與中小企業的“購買力”吻合。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薄利多銷”的市場思潮開始成為整個產業的主流。到08年年中的高峰期,包括東芝、索尼、日立等巨頭品牌也紛紛擲出低價牌。“薄利多銷”的盛宴達到頂峰。
雖然“薄利多銷”一直是商業零售市場的主流“策略”,但是這個規律的成立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盲目的薄利”。在價格快速下滑策略的后期,與薄利多銷的思潮迅速走向高潮的同時,部分企業也開始認識到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消費者購買投影機,特別是中小企業用戶購買投影機的應用訴求在哪里——或者說中國投影機市場的零售中小企業市場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當人們開始審慎的考慮“薄利多銷”中的“多銷”的真正規模,以及其存在、發生的條件的時候,更多的企業發現以前的策略是有問題的。國內投影機市場的容量大小并不僅僅決定于投影機產品的價格,也決定于投影機產品的實際應用需求。當投影機產品價格下降之后,“沒有應用需求”,成為了低價投影必須面對的問題。
實踐證明,投影機市場的增長幅度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市場規模并不與價格下降成正比,當其價格已經下降到某一水平的時候,市場規模將不再隨著價格的進一步降低而成快速增長的勢頭。過去三年的薄利策略雖然帶來了客觀的銷售數量增幅,但是整體上依然得不償失,銷量增長的部分遠遠不足以抵消價格下降在成的利潤下滑。而從銷售額指標來看,這種薄利更是并未實現任何一絲一毫的多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