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山寨平板液晶電視機即將問世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為了街頭巷尾人們討論的焦點。另一方面,市場上大量的山寨手機已經大行其道,甚至成為了國內手機市場的一直主力軍。面對“山寨”產品橫行,山寨手機、平板甚至數碼相機的層出不窮,消費者、產業界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呢?筆者竊認為,我們應該堅決的對平板電視、手機、數碼相機等產品的“山寨”行為說不!
山寨產品橫行的幕后
何謂之山寨產品?其名稱的由來至少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它們的生產加工沒有像樣子的現代化工廠,它們的流水線就像大山深處的寨子一樣簡陋,它們來自于山寨似的工廠。第二層含義則是,生產這些山寨產品的企業不是“正規軍”,產品和生產經營過程沒有正當的法律和行政手續,就像山寨中的農民起義軍一樣。
山寨產品何以大行其道?山寨產品能夠在國內市場迅速走紅的原因主要來源其“超低”的價格創造的吸引力。此外,山寨產品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和產品周期也為其贏得變化莫測的消費電子產業市場創造了基礎。山寨產品的優勢表面看起來是好事情,亦能贏得消費者的喜愛,但是如若仔細分析則危害無窮。
山寨產品的低價格主要依靠降低成本實現。這些成本中包含了基礎研發成本、專利費用成本、元器件品質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產品環境影響成本、產品檢測安全成本。正式幾乎從最初設計、配件采購到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全面“成本”節約才創造了山寨機攻城略地的神話。但是山寨的低成本只是表面現象:山寨產品的成本控制幾乎全部集中在最后的成品組裝環節,山寨廠商幾乎沒有產業鏈控制能力,山寨廠商的成本優勢還是要看上游企業,包括芯片、屏幕、軟件、存儲器件、供電器件等廠商的臉色行事。由此可以看出,山寨廠商并不是真正具有價格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廠商。——對于成本問題,產業中最有發言權的肯定是那些控制了產業鏈,或者是產業鏈的關鍵節點的企業。
沒有成本控制能力的山寨企業的成本控制只能以忽略基礎研發、違規應用他人專利、壓縮人力成本、不計較產品環境成本和繞過安全檢測成本的方式進行——以一種不道德的形式,野蠻的山寨方式來“節約”成本。
山寨廠商的另一個競爭優勢靈活多樣的產品策略。拿山寨手機來講,新款產品的周期不會超過3個月。如此的速度讓正規廠商望塵莫及。山寨廠商的如此反應速度來源自哪里呢?其主要是產品創新不采用獨立研發的策略,同時產品繞過國家正規檢測直接上市,這兩者為山寨企業節約的時間成本可以“年”來計算。既然沒有研發,那么山寨產品的層出不窮的心新意又來自哪里呢?答案是抄襲、模仿和改進。說到底,山寨機的市場速度是“模仿”速度而不是創新速度,是“表層”速度而不是“核心競爭力”速度。正式這種繞過研發和檢測環節的速度優勢造就了山寨機高速度更新又能保障“低價格”入市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