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隨著IPTV的試點推廣,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加速,寬帶、無線等快速發展,中國的數字家庭市場已經啟動。
(一)數字家庭產業鏈條已經基本成型
1、多個標準組織競爭數字家庭標準
在我國,除了以聯想為首的閃聯,以海爾為首的e家佳這兩個國家推薦的標準組織之外,以地方政府牽頭,地方企業參與的產業聯盟也不在少數,如由廣東信息產業廳牽頭組建的廣東省數字家庭公共服務技術支持中心,就是由廣東地方企業TCL、廣東移動、創維,以及英特爾、微軟等18個產學研單位共建的數字家庭產業聯盟。并且該中心的TCL與中山大學,已經聯手完成了3項互聯互通的基礎標準,即將上報申請國家標準。此外,國際上相關的國際組織更是多如牛毛,影響比較大的有ITU-T、ETSI、UPNP論壇、DLNA等,其它參與家庭網絡標準的組織還有UOPF、ECHONET、IEEE 820.11x、IETF、HomePNA、PLC等。
這些組織,研究的側重點也稍有不同,如側重電信技術研究的國際電信聯盟(ITU-T)和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側重信息家電互連互通的數字生活網絡聯盟(DLNA)、“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IGRS,閃聯)、家庭網絡標準產業聯盟(ITopHome,e家佳);側重家庭網絡傳輸技術的家庭電力線聯盟(HomePlug)、家庭電話線網絡聯盟(HomePNA)、無線局域網802.11(Wi-Fi)、藍牙(bluetooth)、IEEE 1394 TA、IEEE家庭以太網研究小組;側重自動控制的日本echonet協會、美國電器工業協會(EIA);側重家庭網絡中間件的開放服務網關聯盟(OSGi)、通用即插即用論壇(UPnPforum)。
這其中,國際影響最大的是DLNA,2003年6月由包括英特爾、IBM、聯想、微軟、諾基亞、飛利浦、三星、索尼等17家業界領先的消費電子、計算機和移動設備公司發起成立。目前DLNA擁有來自20多家個國家的近300個成員。加入DLNA的大陸企業有聯想、海信、康佳、TCL、中興、華為、東軟、裕興電子和國家通信計量站。
2、重點廠商紛紛推出數字家庭解決方案
自數字家庭的概念興起至今,從國際到國內,從芯片廠商到終端廠商,從運營商到內容提供商,多數參與其中的廠商都提出了整合自身企業產品的數字家庭解決方案。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是飛利浦、Intel、微軟和日本的一些IT企業,并推出了大量基于其支持標準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如飛利浦的互連星球,Intel的歡躍(ViiV)平臺。
此同時,國際巨頭紛紛采用收購的方式優化其在整個數字家庭產業鏈的結構,以圖更早的形成競爭優勢。如摩托羅拉在2006年11月收購寬帶設備廠商Netopia。計劃利用Netopia的產品強化其數字家庭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