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賣水貨,你不賣水貨如何生存下去?這行的水太深了!”通過層層關系,記者聯系到一位曾打算投資經營投影機生意的商人楊東(化名),經過長時間的聯系和考察,最終他打消了做投影機生意的念頭。
被查風險低導致走私猖獗
楊東透露,暴利的驅使下,不法分子不斷改變手法鉆國家法律制度空子走私投影機。幾年前,除了有勢力的走私集團大批走私投影機成品,大部分走私商人則通過進口公司從香港等地進貨,采取正規的進關途徑從海關進入,但在產品歸類、報價等多方面玩弄花招以逃避稅款。根據海關的進口商品規類,帶視頻輸出的投影儀歸在視頻產品類,進口關稅30%,不帶視頻的歸在IT產品類,關稅為7%左右,視頻功能是判斷投影機產品性質的重要依據,幾年前比較多見的是將投影機的視頻端口暫時去掉,瞞騙通過海關后,再將投影機恢復原狀進行銷售,“由于投影儀的高科技產品性質和門類品牌的復雜,要得手并不很難!
2004年以后,投影機產品大都具備了視頻功能,走私商人改用了更為隱蔽的手段,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將投影機拆散后通過海關,過關后再組裝起來進行銷售,每批走私的數量上也不再像幾年前那樣龐大,但大大降低了被查獲的風險。
翻查歷史記者也發現,我國近年來查獲的投影機走私案件寥寥,除了2003年上海海關曾查獲一批數量達1.7萬臺、價值2.6億元的走私“富可視”投影機,2004年廣東中山工商局查獲一批價值350萬元的走私投影機,其后政府再無查獲走私投影機的消息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