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無貨,謹防商家暗渡陳倉
雖然消費者能夠在節后淘金中找到實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遍地黃金,其中也暗藏著殺機,在選購的時候更是需要小心注意。有價無貨是消費者普遍反應的問題,在家電賣場轉了幾圈,發現一張促銷海報上寫著:“春節特價,國產40英寸液晶電視7999元”,但是隨后到指定的促銷區域一看,根本沒有發現提到的促銷機型,在詢問之后才知道這款機型早在春節期間就已經售完,而且只是限量供應而已,而商家隨后又向筆者推薦另一款型號的液晶電視。很顯然,這原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經售完還不將廣告撤下來,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利用消費貪圖便宜的心理,也許有這種經歷的消費者還不在少數。
貨真價實,價格和商品缺一不可,這下商品有了,或許價格就出問題。在另一個百貨商廈中,筆者就發現某外資品牌一款37英寸液晶電視打出的降價信息,上面宣稱這款液晶目前的價格是6680元,而此前原價是8800元,作為37英寸的外資液晶電視來說,降價2000元可謂是大手筆了,上面用大紅顏色寫的降價信息也煞是醒目,當時并沒有覺得任何不妥,后來回去看了報價才發現,元旦期間這款液晶的價格就已經降到7680元,而實際上現在只降了1000元而已。不過這種情況還算好,曾經不只一個消費者反應,有些產品“降價”之后價格比原來反而更高,滿以為撿到了一個大便宜,結果還是防不勝防,這種情況在節后市場尤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