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剛剛起步的幾年,外資品牌幾乎壟斷了從面板到數字處理芯片所有的核心技術。這讓身處“缺芯少屏”技術劣勢下的本土品牌難以施展手腳。去年以來,外資品牌紛紛開打價格戰,同時彩電技術不斷升級換代,給本土廠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元芳指出,目前我國平板彩電業依賴國外關鍵技術和元器件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產業總體技術自給率不足20%,核心元器件和軟件仍沒有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10月9日,2007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技術峰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稱,平板顯示產業作為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的戰略性產業,其發展對我國彩電產業升級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彩電產業升級轉型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是缺乏資金、技術和產業的支撐。我國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由此導致整機企業利潤得不到保障。2006年我國液晶顯示面板進口額高達322.15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產品的進口額。
有鑒于此,TCL、長虹、海信等本土品牌也都打響了核心技術的攻堅戰。如TCL通過制定全高清戰略,向平板電視產業鏈上游發力,募集了20多億資金切入產業鏈上游,投資液晶屏大屏模組和小屏模組的開發。長虹則與彩虹、美國MP公司一道,首期投入6.75億美元進軍等離子屏項目,計劃3個建設期的總投資約20億美元。青島海信研發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信芯”,這也標志著國內家電終于有了自己的“芯”。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表示,經歷了幾年摸索后,本土品牌不僅在平板電視整機制造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在設計思路上也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處,而且在核心技術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如康佳花大力氣研制的運動系列液晶電視,具有雙穩雙120HZ核心技術,采用了250兆多倍速處理芯片,結合運動屏穩ME/MC技術以及倍幀加速技術,消除了普通液晶顯示運動畫面的拖尾、抖動和殘影現象,使得運動畫面瞬間也高清,具有CRT和等離子不可比擬的優勢。
與此同時,海信也推出了LED(發光二極管)背光源模組技術,采用這一技術,不僅使電視色彩更加豐富,而且還有節能和無污染的特點。
婁勤儉指出,我國平板顯示產業仍處于培育期,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和制約產業做大做強的主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因此為了避免未來顯示技術受制于人,我國將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板顯示技術,提高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支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