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視機進入平板時代,機身薄、清晰度高、節能環保成了消費者與制造商共同的追求。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液晶、等離子電視往往新機型剛推出不久,采用新技術的電視機就緊跟其后準備上市了。而這種追求的基礎就是技術不斷升級。
就在消費者將注意力都集中在液晶電視的時候,一種新的背投顯示技術出現了。它使得正在被人們忽略的背投電視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目前,索尼和JVC已經推出了采用LCOS技術的背投電視。我國的本土企業海爾、海信、康佳等企業則紛紛看好LCOS發展前景,投入力量研究開發。海信有關負責人介紹稱,海信LCOS背投電視目前已開始小批量生產,一旦LCOS光學系統足夠成熟,會及時量產。
在高端電視市場,目前形成了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和背投電視三大技術方向。其中背投電視分為傳統顯像管(CRT)背投和微顯(MD)背投,微顯背投又有液晶(LCD)背投、硅晶背投(LCOS)和光顯背投(DLP)3種技術方向。據業內專家介紹,相對另外兩種技術而言,LCOS的技術優勢非常明顯。LCOS是微電子學、光學和視頻顯示技術相結合的新技術,相對于其他顯示技術,它具有產品來源廣泛、開放式架構、高分辨率、環保無輻射、低能耗低成本等一系列優點,是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新型平板顯示技術。
據了解,相同規模下,LCOS電視生產線的投資僅是液晶的幾十分之一。與同樣規格的液晶電視相比,LCOS電視功耗要低60%以上。一直以來,中國彩電企業生產LCOS背投電視所需的LCOS光學引擎全部依賴進口。因此中國LCOS背投電視產業發展一直面臨瓶頸。不久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在塑料非球面鏡片、高精密光學元件和集成技術等方面具有了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
有專家表示,我國LCOS微顯背投電視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在河南南陽、江西南昌、湖北武漢等地已經形成產業群。經過3至5年的培育,中國有望形成年需求100萬臺的巨大市場。LCOS光學引擎的量產,將會使國內LCOS電視價格降至現在的1/3。
但記者發現,業內也出現了相反的聲音,長虹集團某負責人表示,相對于快速增長的液晶、等離子等平板電視,背投電視的市場容量較小。長虹對于LCOS背投電視未作技術上的研究,也沒有生產LCOS背投電視的計劃。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液晶電視還是一個新技術新產品,但它現在已經面臨著升級換代的壓力。
就在十一黃金周期間,三星的一款70英寸LED液晶電視正式上市。這款LED液晶電視的價格高達40萬元。而且,據銷售人員介紹,需要提前交納5萬元訂金,一個月以后才能供貨。海信、東芝也推出了LED背光源液晶電視。
索尼推出了OLED(有機發光二級管顯示)面板的液晶電視。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索尼OLED平板電視上市并銷售,很可能為其重返全球消費電子龍頭寶座起到關鍵作用。而隨著OLED以及LED平板電視陸續上市,全球以液晶、等離子為首的平板電視產業格局也將發生重要變動。
據了解,大尺寸液晶、等離子電視的高能耗一直是困擾各大家電廠商的核心問題。如何降低能耗,延長平板電視的使用壽命也成為了廠家投入巨資研發的方向。其中將低能耗、壽命長的LED背光源引入液晶電視成為近兩年來的發展趨勢。
LCD(液晶顯示)、PDP(等離子顯示)及OLED為平板顯示技術的3大支柱。資料顯示,OLED是一種基于有機發光材料與有機結構的先進顯示技術,提供較現有面板更高的對比度、亮度、全色彩再現范圍和快速反應時間,以實現卓越的畫質。
海信有關人士介紹說,從技術成熟度層面來講,以LED背光源作為顯示技術的平板電視有3大突出優勢:超寬色域覆蓋范圍、超高對比度以及環保健康無污染。據了解,海信推出的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系列產品色域覆蓋度達到110%,使電視呈現的畫面色彩更豐富、細膩、逼真,鮮艷靚麗的畫面非常接近大自然的真實色彩;由于采用了光源分區控制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的背光源電視顯示面板存在的漏光等瓶頸問題,使電視具備了更高的畫面顯示對比度,亮場、暗場層次分明,畫面層次感更加突出。
采用LED背光源顯示技術,從原材料方面徹底杜絕了鉛、汞等污染性元素的存在,能夠更好地呵護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LED產品可以稱做名副其實的綠色環保產品。
平板電視剛剛起步的幾年,外資品牌幾乎壟斷了從面板到數字處理芯片所有的核心技術。這讓身處“缺芯少屏”技術劣勢下的本土品牌難以施展手腳。去年以來,外資品牌紛紛開打價格戰,同時彩電技術不斷升級換代,給本土廠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元芳指出,目前我國平板彩電業依賴國外關鍵技術和元器件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產業總體技術自給率不足20%,核心元器件和軟件仍沒有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10月9日,2007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技術峰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稱,平板顯示產業作為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的戰略性產業,其發展對我國彩電產業升級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彩電產業升級轉型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是缺乏資金、技術和產業的支撐。我國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由此導致整機企業利潤得不到保障。2006年我國液晶顯示面板進口額高達322.15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產品的進口額。
有鑒于此,TCL、長虹、海信等本土品牌也都打響了核心技術的攻堅戰。如TCL通過制定全高清戰略,向平板電視產業鏈上游發力,募集了20多億資金切入產業鏈上游,投資液晶屏大屏模組和小屏模組的開發。長虹則與彩虹、美國MP公司一道,首期投入6.75億美元進軍等離子屏項目,計劃3個建設期的總投資約20億美元。青島海信研發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信芯”,這也標志著國內家電終于有了自己的“芯”。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表示,經歷了幾年摸索后,本土品牌不僅在平板電視整機制造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在設計思路上也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處,而且在核心技術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如康佳花大力氣研制的運動系列液晶電視,具有雙穩雙120HZ核心技術,采用了250兆多倍速處理芯片,結合運動屏穩ME/MC技術以及倍幀加速技術,消除了普通液晶顯示運動畫面的拖尾、抖動和殘影現象,使得運動畫面瞬間也高清,具有CRT和等離子不可比擬的優勢。
與此同時,海信也推出了LED(發光二極管)背光源模組技術,采用這一技術,不僅使電視色彩更加豐富,而且還有節能和無污染的特點。
婁勤儉指出,我國平板顯示產業仍處于培育期,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和制約產業做大做強的主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因此為了避免未來顯示技術受制于人,我國將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板顯示技術,提高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支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