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大因素促使液晶電視價格走低
面對黃金周的巨大商機,不僅國內品牌大幅度降價,外資品牌也積極參與到液晶電視的價格大戰中,索尼、夏普等品牌的降價幅度,有的甚至超過國產品牌。液晶電視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高端消費品,但短短一年時間,液晶電視價格就飛速下降,或者有些消費者會問,液晶電視價格大幅下挫,會不會影響到質量?的確,一家賣場的營銷人員告訴筆者,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在液晶電視銷售歷史上實屬少見。 但是筆者可以肯定,價格的大幅走低不是質量的問題,而是有其幾重的原因的!
首先,平板電視降價不是彩電廠家說了算,而是上游屏的生產廠家說了算。因為屏占整個平板生產成本的70-80%,所以,整機廠只占20-30%,話語權在上游。而目前上游液晶面板產能擴大、價格下調,是促使液晶電視機降價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除三星、LG、飛利浦等紛紛擴產、投資新生產線外,臺灣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也迅速崛起,產量增加,例如各大廠商相繼加大對第七代、第八代液晶生產線的投資,2004年,三星和索尼共建S-LCD第7代液晶屏生產線,并于今年4月增資20億美元新建第八代線,樂金飛利浦 的7.5代線也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到今年第四季度,友達的7.5代線以及夏普的8代線也將投入批量生產。隨著液晶面板的產能的巨幅提高,也由于產能擴充,今年以來,液晶面板的總體價格下降約兩成。海信、長虹、海爾等彩電廠商均認為,盡管國內液晶電視機的需求快速增長,但上游液晶面板的產能增速高于需求增速,液晶面板市場整體供過于求,價格走低是必然的趨勢。
其次,業內人士指出,國美與永樂合并后,與蘇寧之間相互叫板,是液晶電視降價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應該知道,國內大型家電渠道商去年以來加快了兼并、整合的步伐,網絡規模不斷擴大,與家電生產企業的談判籌碼也不斷增加。尤其是近期,國美、永樂兩家合并后立刻拋出巨額采購訂單,宣稱要“橫掃家電市場價格底線”,其中平板電視機價格的“整體降幅達到35%”。為了迎接十一黃金周這個巨大商機,在8月中,兩巨頭就開始公開叫板了。蘇寧副總裁兼華北大區總經理的范志軍介紹,蘇寧僅為北京地區就提前一個月一次性采購了5億元的市場主流產品,其中20%為在蘇寧首發上市的新品。這次被蘇寧稱為“平津戰役”的全面對抗將持續4周,等到了九月下旬,蘇寧還將針對行業對手展開第二和第三輪的更大攻勢。蘇寧“要用20%打下80%的市場”的豪言壯語,直指國美此前向供應商發出的“不要為了20%的市場,丟掉80%的份額”的警告。而國美方面則針鋒相對,國美采銷中心總經理李俊濤表示,國美前期采購的30億元“備戰物資”已開始全面鋪向市場,加上國美在北京地區擁有比蘇寧更多的門店,國美完全可以進行“店與店之間的單挑”。大中方面則表示,盡管蘇寧的舉動不是直接針對大中的,但大中從上周起就已經借公司24周年慶的機會展開了大規模的市場促銷活動,蘇寧的降價對它影響不大。
第三,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房地產市場降溫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今年國內許多城市的家電產品銷售形勢不溫不火、不樂觀。廠商選擇部分產品、采取大幅降價策略,目的之一就是要在相對平靜的市場上帶動消費,爭搶市場份額!所以價格持續走低并非商家急著淘汰質量差的庫存,而是三大客觀因素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