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節能,平板勝臺燈!
《彩色電視廣播接收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標準中明確要求:從2006年3月1日起,待機能耗高于9瓦、能效指數高于1.5的彩電將不能進入市場銷售。而到2009年,彩電待機能耗標準將限定為5瓦,能效指數定為1.0。雖然從沒目前的產品表現來看,市場執行的并不是很好,但消費者追求節能的意識卻得到了很大提高,于是個別商家便開始在節能上做文章,在“節能”熱中打“擦邊球”,通過混淆概念、以假亂真等手段來迷惑消費者。
除了只談技術不談效果這些常用手法外,筆者認為某些廠商聽起來頗有說服力的“類比”最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誤判。如某種等離子電視機的廣告中宣稱“耗電量小于普通臺燈”!而在消費者的進一步追問下,推廣者的解釋則讓人大吃一驚:我們是按等離子電視機一天用1個小時,臺燈一天用8個小時來進行測算的。誰家的電視一天只開一個小時,又是那一家的臺燈一天要開八個小時呢?宣傳者的一廂情愿真是已經到了胡說八道的地步!另外,當消費者關注節能效果時,商家也往往以進口品牌節能技術起步早,外國認證更嚴格為理由將消費者引向價格更高的外資品牌。而事實上,歐洲節能標準并不一定優于我國的節能標準。如目前我國實行的1級節能標準雖低于歐洲A++級和A+級節能標準,但卻高于A級節能標準,所以有“中國節能認證”標志的產品并不一定在節能效果上就遜色于某些通過歐洲認證的電視!
點評:不可否認,節約能源已經成為當前全球首要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新版彩電能效標準的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彩電業綠色環保將甩掉“提倡”高帽,走向“行動”階段。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節能效果的今天,我們的確需要更多的敢于嘗試的產品,但這并不能成為商家轉嫁嘗試經費的理由,更不應該成為個別廠家炒作概念的把子。按康佳數字平板事業部副總經理林蓋科的話說,“平板節能在技術上并不是問題,關鍵在于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的配套。”由此可見,如果商家真的想打節能牌,就不要熱衷于和消費者玩技術術語,一切讓效果說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