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視源股份、利亞德、鴻利智匯、隆利科技、芯瑞達、淳中科技、GQY視訊、勤上股份、矩子科技、勁拓股份、蘇大維格、翰博高新、英唐智控、勝利精密、神通科技、岱勒新材、容大感光、廣信材料、盛劍科技、雙星新材、天祿科技、長陽科技、隆華科技、飛凱材料、康達新材、晶華新材、奕東電子等27家LED屏、交互式平板、LED背光、車載顯示、大屏顯控、觸控顯示、顯示模組、顯示裝備與材料等顯示相關企業發布2024年財報。
在所匯總的27家企業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50億的有4家,視源股份、利亞德、雙星新材、英唐智控位居Top4,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的有21家,占比接近八成。歸母凈利潤方面,虧損的有13家,接近半數,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的僅10家,占比僅37%,整體看行業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視源股份:營收224.01億元,同增11.05%
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堅持產品技術創新,持續開拓國內外市場,夯實核心競爭力,實現營業收入224.01億元,同比增長11.05%;實現歸母凈利潤9.71億元,同比下降29.13%。報告期內,受客戶預算收緊、市場競爭加劇、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漲、主要產品收入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3.69個百分點,按季度呈環比企穩趨勢。
在智能控制部件領域,公司通過持續鞏固產品競爭力,積極布局海外供應鏈,在一線大客戶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疊加全球電視出貨量增長,液晶顯示主控板卡實現收入662,855,22萬元,同比增長11.82%。同時,公司繼續增加研發投入,優化產品與服務品質,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推動海內外客戶認可度持續提升。報告期內,家用電器控制器產品實現收入172,223.76萬元,同比增長65.64%。汽車電子及電力電子產品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
在智能終端及應用領域,分場景看,教育業務方面,希沃交互智能平板行業領先地位穩固,根據迪顯《2024全球IFPD整體市場研究報告》,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出貨量份額達50.8%,連續13年保持國內市場份額的領先優勢。希沃教學終端、希沃錄播、希沃魔方等軟硬件產品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希沃學習機及學習平板的銷量同比不斷提升。公司加速推進AI與教育融合落地,希沃教學大模型持續迭代,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希沃AI備課等一系列AI教育產品迅速落地推廣,引領國內教育數智化轉型。但受客戶采購預算收緊等因素影響,公司教育業務實現收入505,353.59萬元,同比下降8.75%。
企業服務方面,公司推出視頻會議、培訓、接待等六大標準化會議場景的高效會議解決方案,并發布全新一代會議平板、LED一體機及分體式視頻會議終端、超融合視頻會議平臺等軟硬件產品,圍繞AI能力與多模態感知及反饋能力創新,并聯合全球生態戰略合作伙伴英特爾發起“智會·領航100計劃”,打造沉浸式會議室新標桿,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范本。公司會議交互智能平板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根據迪顯《2024全球IFPD整體市場研究報告》,MAXHUB交互智能平板在國內IFPD會議市場銷量份額提升至29.6%,連續8年保持國內市場份額的領先優勢。數字標牌、商用辦公終端、會議音視頻終端等產品發展態勢良好。但受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公司企業服務業務實現收入158,232.78萬元,同比下降2.60%。
在海外拓展上,公司加速實施全球化戰略,ODM業務產品持續強化產品競爭力并不斷加強與品牌客戶合作,緊抓歐洲部分國家及印度教育信息化設備需求增長機遇實現快速增長。同時,公司依托全球各子公司與本地化團隊,持續完善全球營銷服務網絡。公司加快推進與微軟、英特爾等生態伙伴合作,推動相關產品逐步上市。2025年2月正式發布X Board會議平板、BM45全向拾音麥克風、P30攝像頭等經微軟Teams Rooms認證的一系列會議產品及解決方案,全方位融入微軟生態,打開海外市場增長新空間。得益于上述舉措,公司海外業務實現收入434,784.24萬元,同比增長16.83%。
此外,公司持續投入LED顯示領域,加速推進LED產品在教育、企業服務及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同時公司繼續保持在機器人領域的戰略布局,深入研究機器人關鍵技術,打造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下一代機器人,以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
在研發設計方面,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與產品的創新。年內,公司新增授權專利超過1,000件,其中,發明專利新增超350件;新增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作品著作權超260件,知識產權儲備進一步夯實。公司在端側大模型、麥克風陣列語音增強技術、新一代觸覺感知和反饋技術以及先進材料技術等領域均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發布希沃教學大模型2.0并完成MTR會議音視頻終端及多款軟件產品升級。
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交互智能顯控產品智能制造基地于年內正式投產。該基地配備頂尖實驗室、自動化生產車間、智能倉儲物流設備系統、核心制造系統與數字化管理體系,目前已實現“客戶需求-產品研發-中試優化-量產出貨”的全流程互聯、全鏈路協同、全周期管理,全面構建起“一地試制,全球量產”智能制造能力。
利亞德:營收71.50億元,凈利虧損8.89億
4月23日晚間,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5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11%;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8.8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11.26%;實現扣非凈利潤虧損9.3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93.48%。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三大板塊營收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各板塊營收占比已相對穩定。其中,智能顯示營收61.09億元,占比85.44%,毛利率27.70%,營收比上年同期減少6.03%;文旅夜游7.10億元,占比9.92%,毛利率17.79%,營收比上年同期減少4.74%;AI 與空間計算3.07億元,占比4.29%,毛利率57.61%,營收比上年同期減少12.73%。
智能顯示板塊,2024 年,境內業務受下游需求不振,及公司實施“直渠融合”策略等因素的影響,收入和比重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境外業務因公司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比重進一步提升至45.64%。毛利率方面,境內“直渠融合”策略執行過程中,原渠道純硬件批發的業務占比縮小,轉而以軟硬件結合出貨方式為主,提升了盈利能力,毛利略有提升。境外為拓展市場同時加大存貨處理而采取促銷手段,毛利有所下降。
2024 年,面對歐美市場租賃屏需求的增長,以及交通樞紐、商業綜合體等場景對數字化展示升級的趨勢,公司正式啟動“雙品牌”策略。亞非拉地區采用多品牌運營策略,以中端及下沉市場客戶為主。
鴻利智匯:營收42.25億元,車載業務進展顯著
報告期內,鴻利智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2.39%;實現利潤總額9,050.7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55%;歸母凈利潤8,134.9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60%。
本報告期,鴻利智匯LED半導體封裝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4,807.52萬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6.88%,毛利率為15.39%,產品綜合良率為98.44%。LED汽車照明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917.47萬元,占營業總收入的19.15%,毛利率為25.90%,產品綜合良率為95.99%。
報告期內,鴻利智匯及時優化市場策略,著力開拓高端封裝市場,集中優勢資源攻堅,在高端品類的研發推廣與銷售突破上屢獲佳績,一方面推出PCT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高壓系列產品以及高功率窄光束角陶瓷LED光源等前沿新品;全新品類LED車規級支架已通過多個重點客戶審廠,超額完成全年訂單目標。另一方面,公司在燈絲產品領域持續深耕,目前燈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位居行業前列,大功率燈絲接單量更是一舉突破歷史峰值;植物照明亦斬獲單筆千萬級訂單,實現重大突破性進展,為公司業務版圖擴張注入強勁動力。同時,公司在半導體封裝板塊內試點推行重要原材料集中競標采購,實現了良好開局,首批競標集采原材料預計可實現降本幅度5%~8%。
報告期內,在汽車照明及電子板塊,鴻利智匯在乘用車燈、商用車燈、車用LED客戶拓展與技術研發均取得了顯著進展,呈現多點開花的態勢。在乘用車燈領域,公司2024年共獲得多個新項目定點,并實現新項目量產,成功打入多家國內知名車企的供應商體系,進一步夯實了在乘用車燈市場的根基,為后續業務的持續拓展搭建了穩固的平臺。在商用車燈領域,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精準的客戶定位以及卓越的產品服務,成功將國內外優質客戶納入麾下,極大地拓寬了商用車燈業務版圖,為該領域業務的規模化、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車規級LED領域,公司與戰略客戶緊密合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預計于2025 年將步入批量生產階段,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產品在高端車規級市場的占有率。同時,公司致力于加強板塊研發資源共享與協同,提升前瞻性技術研發效率,已完成ADB大燈、Mini LED尾燈的樣件制作,其中ADB大燈項目已與兩輪車客戶精準選定開發車型,雙方攜手聯合開發摩托車ADB大燈,有望在2025年實現項目落地。
報告期內,鴻利智匯致力于提升銷售轉化率、積極推動技術革新,對銷售及研發管理體系進行了診斷、重塑,實現了重點客戶的訂單增長與量產突破,Mini LED顯示訂單及產出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同時,公司持續推進新產品的研發,實現了鴻翼系列大尺寸模組P1.25產品和鴻屏P0.78 超小間距產品的量產出貨。在Mini LED背光領域,公司鞏固了在VR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積極拓展筆記本、航空航海、手持游戲機、無人機控制器等諸多新場景應用,2024年新開案多個項目。車用領域,推動車載顯示技術發展,公司獲得多家客戶供應商代碼,新開多個車載背光項目,實現了首款車載背光模組的量產。
隆利科技:營收13.2億元,同增28.64%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在“1+2+N”多元化布局下,經營質量不斷提升,實現營業收入約 13.2億元,同比增長28.64%;歸母凈利潤 10,637.62萬元,同比增長132.9%;扣非凈利潤 9357.73萬元,同比增長1,813.63%。
2024年是“1+2+N”多元化布局初見成效的一年,主要聚焦于消費電子和車載顯示領域,2024年手機/平板/NB背光模組等消費電子基本業務隨著經濟的復蘇穩步恢復,盈利能力持續改善;車載顯示隨著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不斷滲透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Mini-LED車載顯示技術得到了更多客戶的認可;OLED顯示相關的LIPO技術經過不斷地驗證也將進入成果轉化階段。
報告期內,隨著宏觀經濟和消費需求逐步恢復,消費電子延續了復蘇的態勢,公司的手機/平板/NB等消費電子業務也處于逐步恢復階段,憑借出色的品質和技術能力,公司獲得了京東方、TCL華星、長信德普特等客戶的高度認可,業務收入穩步增長。同時,2024年公司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智能手機業務占比持續降低,中大尺寸業務(平板/NB/PC)業務占比持續提升,消費電子業務的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穩步向好。
隨著智能座艙滲透率的逐步加速,車載顯示智能化、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交互化的趨勢日益顯著,以Mini-LED技術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因極具亮眼的顯示效果和節能特點,滿足了車載顯示屏對新型顯示的需求。公司作為Mini-LED車載背光顯示技術的頭部企業,在技術儲備、專利權利及量產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公司充分利用Mini-LED技術方面的先發優勢,不斷加大拓展力度。報告期內,公司和小鵬、吉利、極氪、蔚來、理想等知名車企合作的多款新車型案子順利量產交付。憑借全面的智能座艙顯示的整體方案解決能力,贏得了更多業務機遇,車載顯示業務快速增長。
在VR領域,隆利科技布局的Mini-LED背光顯示技術產品獲得了Meta、Pico等客戶的高度認可;同時,公司還布局了AR顯示關鍵的技術路徑Micro-LED顯示技術。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隆利科技累計申請專利543 項(含發明專利155項),已獲授權417項,其中發明專利50項,國際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1項,商標7項,PCT 2項;在Mini-LED相關領域有效申請專利共計167項,其中發明專利76項,已獲得的專利共115項,其中國內發明專利27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在Micro-LED 相關領域,有效申請專利共計26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已獲得的專利共13項。
芯瑞達:營收11.83億元,凈利1.18億
2024年度,安徽芯瑞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顯示模組類產品出庫11,729.99 萬件,同比增加5.59%;全部營業收入11.83億元,同比增加0.62%;歸母凈利潤1.18億元,同比減少28.83%;扣非凈利潤1.0億元,同比減少31.64%。
芯瑞達扣非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因素有:(1)顯示終端業務海外市場競爭加劇、新產品布局進度慢于預期、費用投入加大、應收賬款賬期延長等,(2)按會計政策計提的壞賬準備等減值損失影響。
2024 年4 月,芯瑞達獨資設立蕪湖芯瑞達,經營范圍有顯示器件制造;顯示器件銷售;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車載設備銷售;電子元器件制造等。隨后,公司加大其研發、業務與生產管理人員投入(或培訓)。截至報告期末,在公司參股公司瑞龍電子順利實現品牌廠商智能座艙產品科技日展示及后續定點的業務戰略協同下,通過自身努力,公司車載顯示模組產品研發與送樣進展順利,定點產品陸續進入出貨階段。
報告期內全面加速Mini LED 顯示技術多領域、多維度合作項目推進,在實現量產的基礎上,加大Mini LED 產能配置與提升。重點推進多個MicroLED、MiniRGB 等新前沿創新技術研發與產品應用。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芯瑞達擁有研發人員136 人,占公司員工人員的11.29%;擁有核心技術人員3 人,其中:創始人彭友先生為正高級工程師。公司擁有各項專利270 項(件),其中:進入實審的發明專利53 項(件)。報告期內,公司申請發明專利1 項,實用新型1 項,外觀設計6 項。其中: 通過授權發明7 項。
報告期內,芯瑞達募集資金已使用金額30,454.71 萬元,占募集資金凈額的71.51%。
淳中科技:營收4.95 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2024年度,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5 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虛擬現實系列產品和海外業務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已成為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經過多年前瞻性布局和持續研發投入,公司已成功構建起涵蓋專業視聽、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專業芯片四大核心領域的多元化產品矩陣,形成了相互協同、優勢互補的產業生態。
報告期內,淳中科技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80.00 萬元,較上年同比增加390.75%。2024 年度,公司產品品類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產品、專業芯片產品實現從0 到1 的突破;公司注重提高簽約合同質量,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大幅回升;同時,公司對內提高運營管理效率,降本增效,期間費用同比有所下降;“淳中轉債”于2024 年4 月完成轉股和贖回,相應減少了債券利息費用。在對外業務拓展及向內挖潛雙重措施下,公司年度經營業績明顯改善。
報告期內,淳中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646.25 萬元,現金流狀況保持穩健。公司持續完善信用管理體系,通過建立客戶信用分級機制、優化應收賬款管理流程、強化回款考核激勵等措施,顯著提升了營運資金周轉效率。同時,公司通過加強預算管控、優化付款周期、深化業財融合等舉措,進一步鞏固了現金流管理優勢,為業務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有效支撐了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報告期內,淳中科技研發投入7,638.24 萬元,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5.43%。公司新增專利申請20 項,累計已獲授權專利116 項,其中發明專利65 項,持續鞏固技術壁壘。在專業音視頻顯示控制領域,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已形成覆蓋全場景的產品矩陣。通過保持業內領先的研發投入強度,公司在超高清4K/8K 應用、巨量數據處理、圖像同步優化、超低延時處理、高保真視聽傳輸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行業客戶提供了更高效的技術協同解決方案。基于安全可靠的發展理念,公司深度融合AI 智能視覺分析、XR 數字交互等前沿技術,針對垂直行業應用場景持續深耕。通過技術創新與行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公司已成功打造多個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技術解決方案,持續引領專業視聽領域的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
GQY視訊:營收1.41億元,同增4.23%
2024年度,寧波GQY視訊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1億元,同比增加4.23%。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5670.08萬元,同比下降180.81%;扣非凈利潤虧損6711.73萬元,同比下降101.10%。
GQY視訊是一家專注于智能拼接顯示產品領域,以專業音視頻和高分可視化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報告期內,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智能拼接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涵蓋MiniLED/Micro LED拼接、DLP拼接以及液晶拼接等全系列產品。作為信息顯示終端的有效載體和可視化應用的終端硬件設備,公司產品的應用場景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4年,GQY視訊深化技術創新與產業布局,以“大顯示多場景應用”為核心,持續提升顯示硬件、云服務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市場競爭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開發多元化、多場景、AI智能化等創新類顯示產品,深度拓展以智能顯示為核心的大場景專業視訊應用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創新賦能千行百業,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2024年,公司聚焦年度目標,統籌推進業務提質、數智轉型等重點任務,強化數智驅動與創新引領,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質效,在復雜環境中穩中求進,增強高質量發展韌性。
勤上股份:營收3.78億元,同升14.99%
報告期內,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8億元,同比上升14.99%,公司整體實現營業利潤虧損2.46億元,同比下降295.33%;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2.48億元,同比下降284.21%;實現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49億元,同比下降322.12%。
勤上股份2024年度營業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銷售訂單有所增加所致。2024年度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是①公司對報告期末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其中在建工程計提金額為6,798.69萬元、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計提金額為3,627.35萬元、存貨跌價損失計提金額為1,253.92萬元,預計信用損失計提金額為2,712.52萬元,合計減少本期利潤14,392.48萬元;②報告期內,公司與東莞威亮電器有限公司涉及訴訟的標的被司法處置導致資產處置損失2,584.74萬元,減少公司本期利潤。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勤上股份資產總額為 25.73 億元,流動資產為 14.64億元,負債總額為 3.34 億元,流動負債為 2. 88億元,流動比率 5.09,資產負債率 12.99%,其中貨幣資金為 1.94 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7.08億 元,公司資產流動性較強 具備良好的償債能力;從主營業務經營情況來看,公司在技術積累、品牌知名度、國內外銷售網絡等方面都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
矩子科技:營收6.6億元,同增18.04%
2024年度,上海矩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2024年度營業收入為6.6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04%;歸母凈利潤為6,630.25萬元,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57%;扣非凈利潤為5,510.19萬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17%。
報告期內,矩子科技聚焦主營業務,持續對重點產品在軟件、硬件、生產工藝上進行了優化、升級和迭代,全面導入AI算法,在降本增效的同時,積極把握市場機遇,重點開拓半導體封測、點膠應用行業客戶,積極探索更多機器視覺應用領域;同時,公司馬來西亞工廠開始批量出貨,產能穩步提升,將進一步提升服務客戶效率,有利于海外市場的開拓。
矩子科技的新產品半導體封測AOI、高速高精度點膠機均在行業頭部客戶實現銷售,部分機型產品取得了復購訂單;并且伴隨著半導體行業去庫存周期結束、國產替代加速,公司控制線纜組件業務也取得了來自前后道知名設備生產商的訂單,業績顯著增長。未來公司也將持續深耕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現有業務的同時,聚焦產品研發與創新,不斷拓展機器視覺設備的應用領域,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以創新領先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矩子科技立足現有核心技術優勢,持續提升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優勢,積極推進AI等前沿技術的探索及應用,以實現產品的技術創新與突破。目前公司已全面將AI算法應用于多種場景的外觀缺陷及內部缺陷檢測、缺陷復判、元器件自動編程等任務,應用領域包括表面貼裝技術(SMT)、微型LED(Mini LED)、半導體生產工藝及點膠檢測等,成功解決了IC定位、氣泡檢測、魚尾檢測、焊點及裂紋檢測等檢測難點,以數據為驅動,不斷提升產品檢測性能,提高檢測效率,增強公司產品核心競爭力。
勁拓股份:營收7.29億元,同增1.19%
報告期內,深圳市勁拓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實現母凈利潤8,317.2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0.98%。
報告期內,勁拓股份電子熱工設備產品實現銷售收入63,335.24萬元,周邊設備銷售收入448.52萬元,合計較上年同期增長15.12%。公司基本盤業務系公司長遠發展的壓艙石,其穩健發展顯示了公司主營業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抗周期屬性;公司在研發端的開拓創新,為繼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增加國內外銷售規模打下穩固的基礎。
報告期內,除電子裝聯設備外,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和行業競爭形勢,基于瞄準高附加值市場和業務、增厚經營性利潤的原則對訂單進行戰略取舍;2024年度,除電子裝聯設備外的其他設備產品合計實現銷售收入9,090.89萬元。
根據銷售地區區分,勁拓股份境外銷售收入8,351.87萬元,同比增長32.33%。公司作為細分行業全球市場占有率領先企業,當前境外銷售收入占比較低,境外銷售收入規模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公司將積極把握電子制造產業新機遇,在前瞻性地布局規避外部風險因素的前提下,力爭在全球化競爭形勢中快速卡位、搶占市場先機、增厚經營業績。
報告期內,勁拓股份銷售費用7,563.8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06%;不考慮實施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的影響,管理費用(即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影響的金額)5,563.83萬元,較上年同期的同口徑數據下降14.17%。
2024年度,勁拓股份堅持研發創新、練好內功,在剝離至元和思立康的情況下,報告期內合并報表口徑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同口徑數據增加,對凈利潤造成一定影響。公司因提前終止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確認股份支付加速行權費用892.15萬元;公司根據應收項目等資產實際情況,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資產減值和信用減值損失1,354.91萬元;上述因素影響本報告期利潤成果。
2024年度,勁拓股份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提升電子裝聯設備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積極開發海外業務、布局和整合海外資源。公司立足于基本盤業務,在服務好現有主要客戶的基礎上,努力將產品應用領域向Mini LED、新能源IGBT模塊、儲能產品、充電樁大功率電源主板、車載控制板及LED、高端汽車電子產品等多個市場不斷延展和深入,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力爭擴大該品類營業收入、增厚經營業績。
截至2024年12月,勁拓股份及子公司共擁有9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和129項專利,其中:中國發明專利41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德國發明專利1項。
蘇大維格:營收18.41億元,虧損有所增加
4月23日晚間,蘇州蘇大維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5%;營業利潤虧損6,890.39萬元;利潤總額虧損6,214.99萬元;歸母凈利潤虧損5,805.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06%;公司通過各項措施積極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約20,461.50萬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1,585.04萬元。公司2024年度營業收入同比小幅增長,虧損有所增加。
蘇大維格及子公司深耕高端微納光學材料及反光材料制品多年,已發展形成了公共安全和新型3D印材、消費電子新材料、高端智能裝備、反光材料四大事業群,并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在納米波導光場鏡片(AR/AR-HUD)、虛實融合透明顯示、裸眼3D顯示、光柵及光柵尺、無掩膜光刻等領域持續研發,進行技術與專利布局,不斷開發新產品,拓展新領域。
報告期內,蘇大維格微納光學材料相關收入維持穩定增長,其中:①公共安全與新型3D印材產品領域,公司積極拓展相關綠色環保材料在證卡、包裝等領域的應用,積極推動與卡游頭部企業等在卡牌方面的合作,帶動相關業務收入持續穩定增長;②在導光材料領域,公司憑借高光效超薄導光板、前光導光板等強競爭力的產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報告期收入雖略有下滑,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③透明導電膜業務積極拓展海內外頭部客戶,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虧損幅度進一步收窄,并實現了息稅折舊攤銷前的利潤轉正;④納米紋理材料在某國際頭部品牌產品中開始量產應用,帶動該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并實現利潤轉正。
報告期內,蘇大維格反光材料產品受宏觀環境、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相關業務板塊子公司華日升收入同比下滑28.89%,凈利潤虧損約7,648.29萬元;同時,由于該板塊經營狀況不及預期,本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3,138.38萬元。上述因素合計影響公司2024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0,786.66萬元,系公司2024年度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針對公司虧損現狀,蘇大維格已采取優化產品工藝、加強企業管理、踐行降本增效等多種措施積極改善華日升經營狀況,同時集中集團優勢資源發展微納光學主業,擴大現有產品銷售規模,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并推動儲備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包括:①積極拓展微納光學防偽材料在國家相關證卡和票據領域、卡牌潮玩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②積極拓展直寫光刻、納米壓印光刻和投影掃描光刻技術和產品在光電子、光通信和泛半導體等領域的應用,積極研發高制程掩膜的相關光刻技術;③繼續推動基于偏光片的觸控集成技術在頭部屏廠產線上的大規模量產,推動相關材料在AI大模型智慧觸控終端上的應用;④持續推動納米紋理材料與更多頭部汽車品牌的量產合作,積極開發國內新能源汽車等其他車企用戶,推進相關隱藏顯示材料在車載顯示領域的產業化;⑤積極拓展光波導等衍射光學材料在AR眼鏡、AR-HUD、光場屏和光場空間成像領域的應用,努力推動與國內外頭部企業的合作。
導光材料方面,2024年,經歷底部周期后下游顯示面板行業有所回暖,子公司維旺科技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及行業發展趨勢,主動放棄部分低附加值產品業務,大力提升高亮導光板、前光導光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48,789.25萬元,同比小幅下降6.91%,得益于產品結構的持續改善,虧損幅度收窄97.72%,基本扭轉了近幾年的虧損狀態。此外,維旺科技反射式液晶前置導光板與行業頭部企業合作開發進展順利;Mini LED勻光板及量子點復合板等產品也在與下游客戶積極對接。
中大尺寸電容觸控產品方面,子公司維業達已基本形成自身產業規模并實現對下游主要面板及終端廠商客戶的覆蓋,包括iiyama、Bosch、Hisense、Z**m、Cisco、科大訊飛、鴻合、歐帝、華星光電等優質客戶。報告期內,隨著顯示面板行業的逐步回暖,維業達持續加大國內外客戶的推廣力度,努力提升電容觸控在中大尺寸智能終端設備領域的滲透率,實現營業收入18,580.03萬元,并通過積極踐行降本增效措施,虧損幅度進一步收窄,同比減虧38.48%。維業達將繼續深度配合下游客戶及終端設備廠商進行中大尺寸智能觸控終端包括智能教育、會議平板、認知大模型等終端設備的推廣,積極開拓出海業務,為客戶提供高可靠性的中大尺寸電容觸控解決方案。
翰博高新:營收23.47億元,同增8.49%
2024年度,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47億元,同比增長8.49%。歸母凈利潤虧損2.14億元,同比下降505.70%。扣非凈利潤虧損2.37億元,同比下降273.94%。
翰博高新主要產品包括背光顯示模組及導光板、精密結構件、光學材料等零部件,廣泛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桌面顯示、車載顯示、醫療顯示器及工控顯示器、VR 等終端產品領域,在多個細分市場都有涉足,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報告期內,翰博高新重點開發拓展車載背光顯示模組市場,公司車載背光顯示模組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基于現有車載市場對顯示屏的需求及要求提高,公司成功設計開發完成防窺、曲面、超薄、超窄、異形等各式車載應用背光產品。公司車用Mini-LED背光產品已經成功與眾多Tier1供應商及整車廠展開合作,車載類產品覆蓋了BOE、航盛電子、Marelli、海微科技、諾博汽車、華星光電等知名企業,蔚來、奇瑞、一汽、廣汽、吉利、福特、阿斯頓馬丁等汽車生產企業。
2024年,翰博高新在車載TLCM及車載Mini-LED領域先后實現了突破,先后開案了奇瑞、東風嵐圖、開沃、吉利等數家汽車整機廠TLCM項目,相關產品運用在蔚來、長城等車型。目前,公司正全力投入新項目開發中,與各大車企同保持緊密溝通,深度參與方案設計與制定,發揮關鍵作用。同時,公司也積極與面板廠商及終端生產企業就筆記本電腦和VR等消費電子領域用的Mini-LED背光產品開展合作開發。
英唐智控:營收53.46億元,同增7.83%
報告期內,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3.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3%;歸母凈利潤6,027.5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9.84%;扣非凈利潤為4,254.4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7.60%。
2024年度,憑借強大的渠道服務能力和與上下游客戶的穩定合作關系,公司分銷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為 488,176.54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6.58%。
公司全資子公司英唐微技術專注于光電轉換和圖像處理的模擬IC和數字IC產品的研發生產,在MEMS微振鏡相關領域擁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形成了多項專利技術,并擁有6英寸晶圓器件產線。英唐微技術員工合計247人,其中生產及技術人員合計占比近70%。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與全資子公司日本英唐微技術聯合研發的MEMS微振鏡,φ4mm規格已成功通過類車規驗證,φ8mm規格則已步入客戶送樣階段。公司就MEMS微振鏡項目,已與激光雷達、工業、機器人、無人機、醫療器械、智慧交通等領域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并對多家客戶進行送樣。截至報告披露日,φ4mm規格的MEMS微振鏡即將步入批量生產階段,其他規格的MEMS微振鏡產品開發亦正按計劃穩步推進。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對MEMS振鏡技術的研發與制造投入,致力于進一步拓寬MEMS振鏡技術的應用場景,攜手業界伙伴,共同推動該行業的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以鞏固我們的技術領先地位,并持續提升長期經濟效益。
在車載顯示芯片產品方面,公司2023年內與美國新思(Synaptics)簽訂了合作協議,新思將應用于車載顯示領域的DDIC及TDDI(觸控與顯示驅動芯片)兩款產品的特許經營權授權給公司,公司得以機會正式進入了車載顯示領域。公司首款DDIC產品、首款TDDI產品分別于2024年8月、12月實現批量交付。同時,DDIC與TDDI的后續改進型版本也已步入研發快車道,旨在適應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的車載顯示需求和HUD(抬頭顯示)等新興市場需求,強化產品競爭優勢,部分改進型產品有望在2025年度內實現批量交付。
報告期內,公司芯片設計制造業務獲得營業收入 43,542.25萬元人民幣,占公司2024年度營業收入總規模的8.14%,較上年同期增長25.12%。
同時旨在更好地適應大屏化、多屏化以及高清化的車載顯示需求,并滿足HUD(抬頭顯示)以及消費電子領域等市場的迫切需求,公司持續加大在顯示驅動芯片領域的研發投入,車載DDIC與TDDI的后續改進型版本步入研發快車道,新款車載DDIC產品已經完成流片并通過客戶驗證,新款車載TDDI產品及消費電子領域的DDIC產品也即將完成研發并開啟流片,上述新款產品有望在2025年度內實現批量交付。在此背景下,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9,944.84萬元,較上年同期3,884.92萬元增幅為155.99%。
勝利精密:營收33.23億元,同降3.73%
報告期內,蘇州勝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23億元,同比下降3.73%;公司在消費電子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持續開拓新產品和新業務,并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業務,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內部管理效率,使得消費電子和汽車零部件業務毛利率和經營質量逐步改善,因整體業績受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公司2024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8億元,但較2023年同比減虧。公司本年度總負債由41.32億降低至40.90億元。
消費電子產品業務現有主要產品包括精密金屬結構件及結構模組、塑膠結構件及結構模組等,廣泛應用于筆記本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等3C消費電子產品。公司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基地近千畝,主要位于江蘇蘇州和安徽舒城。消費電子行業復蘇緩慢且行業競爭激烈,但公司力爭穩固市場份額,保持消費電子業務穩步發展,同時持續開拓新產品和新業務。報告期內,消費電子產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59億元,同比下降15.46%;受益于消費電子業務產品結構優化,消費電子產品毛利率14.55%,較上年同期增長6.43%。
汽車零部件業務以光學玻璃蓋板、復合材料顯示蓋板和鎂合金結構件為主要產品,主要包括玻璃加工、復合板加工、AG/AR/AF 鍍膜、干法 AG/AR/AF Film制造及貼膜、3D熱彎玻璃、鎂合金組件,以及全貼合等業務,為全球知名汽車品牌廠商及其核心供應商提供車載中控屏、儀表盤結構件等產品,可應用于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領域。隨著汽車智能化、功能多樣化,車內顯示屏幕大屏化、多屏化的趨勢,對顯示器需求量的增加,該業務是公司未來發展重點對象。報告期內,汽車零部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62億元,同比增長53.97%;汽車零部件產品毛利率32.41%,比上年同期增長6.59%。
神通科技:營收13.89億元,同降15.22%
2024年度,神通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9億元,較上年下降15.22%;歸母凈利潤虧損3,197.97 萬元,同比下降158.38%;扣非凈利潤為-3,608.02 萬元,同比下降167.23%。
報告期內,神通科技發揮注塑工藝優勢,切入車規級光學鏡片領域實現產品橫向應用的拓展,專注于汽車下游智能座艙和高級輔助駕駛有關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抬頭顯示(HUD)產品,光學鏡片產品已獲取下游客戶訂單。公司同時供應汽車后裝市場由合作方提供光場引擎技術的神通光場屏。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豐富產品線,能夠滿足汽車智能化市場隨著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化需求,有利于落實公司深入參與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戰略,加速公司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公司優化產品結構,打造全新利潤增長點,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考慮到客戶集中度高、國產化滲透率逐步提高及自身市場增長情況,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強化鞏固。
神通科技也戰略性切入消費電子領域,推出吉光品牌系列產品(如光場顯示智能機、裸眼3D 平板),完成從B 端到C 端的業務拓展。當前產品處于市場導入期,公司正通過線上渠道(如京東平臺)積極觸達終端用戶,積累消費端數據與反饋,同步優化產品體驗及品牌認知。該布局是公司探索技術橫向應用、培育創新業務的關鍵舉措,未來將結合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策略,逐步釋放消費電子業務的長期價值。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共擁有專利623 項,其中發明專利109 項、實用新型專利498 項,外觀設計專利16 項。
岱勒新材:營收3.59億元,同降57.63%
報告期,長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7.63%;實現歸母凈利潤-24,361.56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16.63%;實現扣非凈利潤-24,671.55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25.16%。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產品金剛石線因行業需求不足,產能利用率較去年大幅下降,同時產品價格下降至較低水平,公司主營產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從而導致公司業績出現階段性虧損。報告期內,公司共投入研發費用2,771.57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71%。
公司是國內一家專業從事金剛石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為金剛石線,主要用于晶體硅、藍寶石、磁性材料、石材、玉石等硬脆材料的切割。硅片主要應用于太陽能光伏產業;藍寶石薄片主要用作LED 照明設備襯底、消費電子等產業。公司是國內較早掌握金剛石線研發、生產技術并大規模投入生產的企業;是國內重要的金剛石線制造商,是我國替代進口金剛石線產品的代表企業。
在半導體及電子消費品領域,除了公司金剛石線應用在其切割領域外,公司子公司長沙岱華圍繞該領域客戶上下游來進行輔材布局,主要產品為電子化學品及功能性材料,目前產品主要圍繞玻璃蓋板做集成工藝及材料解決方案,應用領域主要為3C(手機、平板、電腦等)、穿戴(AI 智能眼鏡、手表等)、車載(中控、儀表盤、B、C 柱)、工控顯示(機器人屏幕),其市場應用范圍廣泛。報告期內,公司大力推廣AF 抗指紋劑,已實現小批量供應在3C 及半導體主流制造商,銷售情況逐步上升。
容大感光:營收9.49億元,同增18.77%
深圳市容大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管理層按照經營計劃,穩步推進各項業務發展。公司的營銷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資產規模及盈利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公司業績較上年同期略有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9.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77%;營業利潤14,178.46 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00%;歸母凈利潤為12,235.26 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13%;基本每股收益為0.41 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89%。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為5,180.21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5.46%。
報告期內,公司PCB 光刻膠(液態)銷量增加約12%,銷售單價同比基本持平;顯示用和半導體光刻膠銷量增加幅度較大,約為40%,但其銷售單價同比下降稍大,下降幅度約為13%;特種油墨銷量增加較大,達到48%,但其銷售單價略有下降,同比約下降6%;光伏類產品,在去年實現銷售的基礎上,報告期內其銷售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銷售額同比增加約15 倍;感光干膜為公司重點推出的新產品,在報告期內,其銷售勢頭良好,銷售額同比增長約為80%。盡管光伏類產品、感光干膜、特種油墨在報告期內銷售增長很好,但是,公司目前的主要營業額還是來自PCB 光刻膠(液態),光伏類產品、感光干膜、特種油墨及顯示用/半導體光刻膠的銷售額占比還是比較小,合計約只占公司總銷售額14%左右。公司將會在穩固PCB 光刻膠(液態)市場的基礎上,加大對顯示用/半導體光刻膠、感光干膜、特種油墨及光伏類產品市場的開拓力度,尤其是顯示用/半導體光刻膠和感光干膜,將是公司未來重點拓展的領域。公司將會在新產品的配合下,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跟進重點客戶,不斷開發潛力的客戶;公司還會密切關注市場發展動態,并通過展會等各種方式加強市場宣傳推廣力度,為公司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并讓公司最終成為一家國際一流的感光化學材料制造企業。
2024 年珠海容大生產基地全面進入內部裝修、生產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為下一步產品投產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公司珠海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會新增2.4 億平米感光干膜的產能,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系列;同時也將會增加1.53 萬噸顯示用光刻膠及半導體光刻膠的產能,可以徹底緩解目前公司唯一生產基地---
大亞灣工廠的產能壓力。珠海項目如果能夠順利投產并達產,將會給公司帶來20 億元左右的新增營業收入。
廣信材料:營收5.18億元,同增1.63%
報告期內,江蘇廣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3%;綜合產品毛利率38.02%,較上年同期增長2.25%;營業利潤916.3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3.58%,歸母凈利潤虧損3,206.92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64.96%;期末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75,232.04 萬元,較期初減少3.04%;期末資產負債率為35.38%,較期初減少2.8%;全年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3,721.69 萬元。
報告期內,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行業需求波動、上游原材料供應波動及市場競爭激烈現狀后,公司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營水平,在圍繞龍南基地集中入園的生產整合戰略框架下陸續減少歷史零散受限產能的優化處置,減少多基地運營帶來的資源重復投資、人力多重配置、管理成本及物流成本高等歷史原因造成的成本開支,同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在穩定增長的同時降低低毛利產品的比重,并積極拓展光伏膠、功能膜材及金屬包裝涂料、重防腐涂料等新產品收入。
報告期內,子公司江西廣臻3000 多平方的研發實驗室已開始投入使用;同期對江蘇江陰實驗室進行改造升級,為高端化人才提供更具行業競爭力的實驗環境。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加大了對光伏絕緣膠、光伏感光膠、光伏封裝膠、AG 涂料、功能膜材涂料、重防腐涂料等產品研發投入,通過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和深化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實力。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費用支出等舉措,積極鞏固公司目前主營產品,深耕具有傳統優勢的PCB 光刻膠、3C 消費電子涂料等電子材料。此外,公司基于原有產品與技術,持續向顯示面板、光伏、工業重防腐、新能源車等高附加值新應用領域進行技術開發,將更有效地拓寬公司產品市場空間。公司在擴大功能膜材及金屬包裝涂料等穿越周期的剛需市場的同時,未來將重點深入客戶場景開發,關注多重需求的重防腐涂料解決方案,開拓更廣闊的工業高端裝備及設施防護市場。
盛劍科技:營收14.51億元,同降20.54%
2024 年,上海盛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4.51億元,同比下降20.54%;營業利潤為13,715.28 萬元,利潤總額為13,561.17萬元,歸母凈利潤為11,989.52 萬元,同比下降27.53%。
報告期內,推動或完成數款半導體顯示剝離液、蝕刻液、清洗液產品的開發和專利布局,推進相關產品在客戶端測試驗證,取得多家半導體顯示頭部客戶批量訂單;與長瀨化成株式會社就半導體先進封裝RDL 光刻膠剝離液達成進一步合作,啟動目標客戶的技術溝通交流及生產規劃;合肥“電子專用材料研發制造及相關資源化項目”目前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加速上海、合肥電子化學品材料兩翼聯動格局構建,為該板塊業務發展提供充足產能、產業集群等支持;同時,該項目已取得危廢經營許可證,為周邊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新材料+循環再生一體化解決方案奠定更堅實基礎,進一步夯實核心競爭力。
報告期內,公司電子化學品材料業務實現收入2,872.85 萬元,同比增長104.43%。同時,通過對廢液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實現廢液再生與新液制造兩種業務共生,助力客戶降低成本,達到綠色制造目標。
雙星新材:營收59.08億元,同增11.7%
2024年度,江蘇雙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9.08億元,同比增長 11.7%,增速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分季度來看,公司單季度營業收入連續保持同環比增長,增長動能穩健。受行業產能集中大量釋放、產品價格內卷、周期性波動影響,公司實現凈利潤為虧損3.98億元,同比下降137.49%。
報告期內,公司新材料業務實現總銷量為65.83 萬噸,同比增長 16.58%,其中,光學材料銷售量為 25.33 萬噸,同比增長 1.98% 。
雙星新材堅持高 端化與全球化驅動發展,充分發揮新材料優勢,推動細分市場市占率穩步提升。光學膜領域,公司依托技術優勢、全產業鏈布局及優質的服務,由單一的產品供應商轉型為光學膜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商。
2024 年雙星新材進一步聚焦光學膜創新開發應用,深化與頭部品牌合作,光學膜業務持續增長,其中光學膜片業務同比增長 40%,國內外客戶拓展持續提速;公司發揮在線離型優勢,推動實現高端離保材料在新能源汽車、物流運輸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與此同時,雙星新材積極把握海外市場發展機遇,推進海外大客戶定制化項目落地,積極開發空白市場,加強海外市場的深度拓 展,進一步提升海外市場份額。報告期內,公司出口業務銷量和銷售額均實現穩健增長,其中實現銷售收入 119,688.74 萬元,同比增長 44.62% 。
報告期內,雙星新材研發投入為23,883.77 萬元,同比增加 4.6%,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 4.04% 。圍繞聚酯薄膜材料產品,公司構建了涵蓋理論原理、工藝流程、設備參數等全方位的專利研發生態,形成了從原料端到產品端的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構筑了堅實的專利與研發護城河。 2024 年,公司落實技術創新產品開發 20 項實現量產,新增專利申請 75 件,授權發明專利 15 件;落實科技創新目標 5 項,其中:列入市級課題攻關項目 2 項,省級綠色制造 綠色化改造項目 1 項。
報告期內,雙星新材重點項目產線建設有序推進,其中:高平滑MLCC 離型膜項目、偏光片離保膜項目,環保型PETG 熱收縮項目部分產線順利投產。同時,完善全球供應鏈體系,為國際化業務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天祿科技:營收6.54億元,同增9.67%
4月23日晚間,蘇州天祿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4億元,較2023年上升9.67%;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711.60萬元,較2023年上升206.84%。
天祿科技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①收入方面:受需求回暖因素提振,臺式顯示器類、筆記本電腦類、液晶電視類導光板業務收入分別較2023年增加約400萬元、1,200萬元及4,800萬元,各主要細分產品收入均有所增長。②毛利率方面:2024年公司的毛利率為19.21%,較2023年增長1.71個百分點,主要受面板行業需求復蘇,稼動率有所提升影響。③研發費用方面:2024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3,508.16萬元,較2023年增長約20%,隨著公司TAC光學膜新業務的開展,研發費用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當年利潤。
天祿科技成功研究開發的棱鏡型網點技術產品在2022年實現量產,2024年該項技術帶來的收入持續增長,共實現收入約4,100萬元。公司在與同行業的技術競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增加了公司在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該產品經超精密機床加工和翻鑄工藝得到所需模具,從而使加工完成的導光板產品可以精確控制光線射出方向,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使顯示面板亮度提升5%-12%。故該產品可獲得較高毛利率,2024 年毛利率約40%,高于公司整體毛利率。
2023年3月,天祿科技在安徽滁州中新蘇滁高新區投資設立了子公司安徽吉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安徽吉光已引入位于TAC膜產業鏈下游的天津顯智鏈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顯智鏈”)、深圳市三利譜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利譜”)等外部股東,聯合產業各方合力打破國外對TAC膜的壟斷,助力我國面板產業鏈的自主可控。
安徽吉光已取得項目用地,并進入設計、施工階段。2024年第二季度起,安徽吉光陸續進行產線各段落設備的采購工作,目前主要設備的重點參數已基本確定,采購工作進入重點推進階段。2024年,安徽吉光搭建了TAC膜相關的實驗室,通過簡化模擬生產步驟,研究各配方成分的作用機理,針對醋棉的醋化值、黏度,塑化劑析出及對膜拉伸性能的影響,二氧化硅的粒徑分布和分散方法等,測試不同批次來料在不同配方下取得樣品的厚度、透光率、霧度值、拉伸性能、抗UV等指標的變化情況。
長陽科技:營收13.36億元,同增6.62%
報告期內,寧波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36億元,同比增長6.62%,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2,943.65萬元,同比下降130.85%。其中,反射膜銷售收入增長,毛利率受產品結構等因素影響同比下滑,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光學基膜中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毛利率改善。
報告期內,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為:公司隔膜等項目因處于產能爬升及建設期間,產能尚待釋放,存在較大虧損;光伏用膠膜行業競爭加劇,產生較大虧損;合肥及舟山子公司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存在減值損失;公司財務費用較上期同比增加;此外,公司干法隔膜產品存在客訴,計提應收賬款信用減值損失對利潤也有影響。
報告期內,長陽科技按照年度經營工作計劃,積極應對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外部競爭環境,聚焦客戶需求,夯實主業布局戰新。基本盤相對穩定,主要產品反射膜收入增長,毛利率受產品結構等因素影響同比下滑,光學基膜中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毛利率改善;此外,公司圍繞戰略目標,致力于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依托儲備的核心技術不斷進行技術迭代,不斷衍生新產品、拓展新領域,持續加大固態及半固態電解質基膜、CPI 薄膜等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力度,為公司的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長陽科技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50 件,其中,報告期內新增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0 件,新增發明專利申請40 件。公司按照2024 年整體經營計劃,持續加強重點項目的研發工作。
長陽科技加快推進CPI 薄膜(透明聚酰亞胺薄膜)等項目的開發與驗證。該產品主要應用于柔性OLED 蓋板CPI 項目,公司自上游原料供應商采購聚酰亞胺單體,自行完成及開發自單體聚合至加工成膜等關鍵工藝,開發出具拉伸強度強、斷裂伸長率佳、彈性模量高等機械性能突出,同時在光學性能上達到高透、低霧、耐黃變等關鍵性指標,產品成功后,有望打破國外企業對CPI薄膜的長期壟斷。
隆華科技:營收27.11億元,同升9.87%
2024年度,隆華科技集團(洛陽)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11億元,同比上升9.87%;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31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扣非凈利潤為1.16億元,同比下降11.57%。
隆華科技現已形成三大產業板塊:以豐聯科光電為基礎的電子新材料板塊,產品應用于顯示面板、光伏等領域;以科博思、思維諾、兆恒科技為核心的高分子復合材料板塊,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行業發揮作用;以裝備事業部、中電加美、三諾新材為依托的節能環保板塊
豐聯科光電擁有金屬及合金、陶瓷系列靶材產品組合,研發生產的高純鉬及鉬合金靶材、銀合金靶材、ITO靶材等科技產品,填補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率先打破長期以來高端靶材依賴進口的局面,滿足了國內半導體顯示產業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豐聯科光電主要產品包括TFT-LCD/AMOLED用高純鉬及鉬合金靶材、ITO靶材、銀合金靶材、高純鎢及鎢合金靶材、高純鈦等系列金屬靶材產品、半導體IC制造用超高純濺射靶材,以及系列超高溫特種功能材料制品,超高溫特種功能材料產品主要應用于核工業、單晶硅及藍寶石制造、醫療RT/CT設備零部件、大功率IGBT散熱部件、高性能磁性材料制備及真空爐設備熱場材料。
在顯示面板領域,公司的高純鉬及鉬合金靶材、銀合金靶材已廣泛應用于G2.5-G11全世代TFT-LCD、AMOLED等半導體顯示面板濺射鍍膜生產線,是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維信諾、TCL華星、臺灣群創以及韓國LGD等多家全球主流面板企業的主要供應商。公司的多比例氧化銦錫(ITO)靶材,包括平面靶和旋轉靶,已逐步穩定量供于京東方、TCL華星、天馬微電子、信利半導體、龍騰等客戶的多條高世代TFT面板產線,成為國內首家批量供應G10.5平面ITO靶材的供應商。作為國產ITO靶材的主力供應商,豐聯科光電率先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國產ITO靶材“卡脖子”問題。
飛凱材料:營收29.18億元,同升6.92%
2024年度,上海飛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18億元,同比上升6.92%;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47億元,同比增長119.42%;實現扣非凈利潤為2.40億元,同比增長379.65%。
飛凱材料主要從事電子化工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電子化工材料作為電子信息與精細化工行業交叉形成的行業,行業專業性強、市場細分程度高,各市場供求以及發展狀況存在明顯差異,目前公司四大主營產品分屬半導體材料、屏幕顯示材料、紫外固化材料以及有機合成材料四個應用領域。
在顯示材料領域,飛凱材料專注于液晶材料、高分辨率正性光刻膠、OLED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視等終端顯示設備。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面板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客戶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顯示材料解決方案,推動顯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報告期內,飛凱材料持續投入研發,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2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獲得各類專利證書共734項,其中,發明專利證書708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6項;境內專利證書540項,境外專利證書194項;境外專利證書中,臺灣專利116項,美國專利39項,韓國專利17項,日本專利15項,印度專利4項,歐洲專利3項;另外,公司尚有252篇專利正在申請中,有6項專利已拿到授予發明專利權通知書。報告期內,公司失效專利7項,新增專利106項;其中,和成顯示新增63項、上海飛凱新增22項、和成新材料新增8項、昆山興凱新增7項、萊霆光電新增3項、安慶飛凱新增1項、晶凱電子新增1項、大瑞科技新增1項。
康達新材:營收31.01億元,同增11.05%
報告期內,康達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收31.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1.05%;歸母凈利潤虧損2.46億元,同比下降912.05%。
康達新材持續深耕電子產業細分賽道,圍繞消費電子組裝、微型揚聲器、安防電子及動力電池領域,通過頭部客戶戰略牽引產品體系迭代升級。聚焦雙組份丙烯酸酯結構膠、UV膠等七大核心產品線,精準實施行業定制化解決方案:在消費電子領域,針對筆電行業市場增速趨緩、產能轉移等結構性調整,重點突破華碩、三星等品牌主力機型用膠方案,鞏固市場占有率;PUR膠產品線借勢智能硬件升級浪潮,在TWS耳機、無人機等設備的殼體粘接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同步推進進口替代進程,華南區域電機行業磁鋼磁瓦粘接領域國產材料滲透率同比提升。
康達新材聚焦國內家電行業頭部企業,業務布局取得顯著成效,已成功將格力、美的、海爾、惠而浦等頭部企業納入核心客戶矩陣。針對家電領域差異化需求,公司針對性開發了覆蓋廚熱、冰箱、家用空調等多場景的膠粘劑應用解決方案,目前產品已通過嚴苛的技術驗證并實現批量交付。在此基礎上,公司正與客戶深化合作,聯合開發新型應用項目,同步推進進口替代,為家電制造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國產化粘接技術支撐。
電子信息材料板塊,控股子公司惟新科技建成30噸高純度ITO靶材生產線,完成OLED面板頭部企業 G6代線ITO靶材的生產驗證,下線產品電阻率、致密度、純度等關鍵性能指標優于行業同等規格;其順利完成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520mm以上大尺寸高性能ITO平面靶材制備工藝及核心裝備的研發》課題驗收。同時,公司半導體材料攻關團隊聚焦氧化鈰(CMP)拋光液核心技術研發,自主把控核心技術的突破、產業鏈關鍵節點的工藝技術開發與驗證,努力實現該類型國產拋光材料的進口替代,為半導體材料國產化注入強動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康達新材獲得授權專利共計275項,其中發明專利115項,實用新型專利160項。
晶華新材:營收18.85億元,同增20.94%
4月23日晚間,上海晶華膠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5億元,較上年期增長20.94%;本期毛利率為17.09%,較上年同期增加0.74 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為6703.39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50%;2024 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7,619.75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6.83%。
利潤增長的原因主要系:1、公司與大客戶的合作進一步加深,本年度電子級膠粘材料銷量進一步擴大,2024 年主營業務收入較2023 年增長48.75%,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長3.35%。2、公司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主要產品工業級膠粘材料2024 年主營業務收入較2023 年增長13.79%,毛利率同期減少2.32%。3、本年度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長0.74%,主要是由于本年度電子級膠粘材料市場應用拓展,滿足下游客戶需求,產品認可度較高;通過設備改造革新,產能產量提升,生產成本有效控制,產品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
晶華新材的OCA 的產品系列已經覆蓋折疊屏OCA、深四曲屏OCA、微四曲屏OCA 等各種手機顯示領域的高端應用,部分產品已經被國內手機頭部企業運用在折疊手機上,并有多款在產品同步進行新機型的開發驗證中,主要的競爭對手為美國3M,日本日東和日本三菱,德國德莎等。針對今年發展迅猛的車載顯示領域,公司已經成功開發出不同膠水體系的OCA 產品,目前正在配合國內頭部車企與一級供應商進行開發驗證中。為滿足顯示行業頭部客戶的新機型開發需求,公司研發了其他包括TPU、硅凝膠等各種材料。
晶華新材與國內面板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多款產品實現了國產化替代,是行業內終端廠商本土化的材料供應商。報告期內,公司盲孔OCA、全貼合OCA、折疊OCA、UV 光固OCA、折疊膠膜、TPU 麥拉膠帶等光學膠膜材料持續放量,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優化。OCA 光學膠是觸摸屏與光學膜的關鍵粘接材料,公司自主研發的OCA 光學膠膜系列產品在屏幕廠商、消費電子廠商、汽車廠商不斷實現突破,打破國際巨頭壟斷,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
高端窗膜的開發和天幕新產品的推出,建立了在后車市場的護城河壁壘,并持續加大品牌推廣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 年零售渠道新增了安徽、山東、青甘寧、湖北等新省級渠道;完成50 家形象店,350 家合作店;PDI 渠道貼膜量穩步增長。通過工廠直營+全域營銷+創新合作機制,晶華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活力和潛力,更讓從業者看到了中國膜品牌的崛起和以價值為驅動的業績增長新曲線。
奕東電子:營收17.1億元,同增16.37%
4月23日晚間,奕東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1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4,001.44萬元,扣非凈利潤為虧損4,857.22萬元。
報告期內,奕東電子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堅持和深化大客戶服務,優化產品結構,強化創新產品應用場景,拓展新興應用領域,推動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業務發展實現歷史性的突破。隨著下游產業需求回暖向好及公司前瞻性布局,公司核心業務板塊市場預期持續向好,整體經營呈現穩健向上態勢。然而,受募投項目投產固定資產轉固折舊費用增加,部分新項目處于投入發展期、產能未能充分釋放,原材料價格上漲,研發費用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公司2024年度業績虧損。
奕東電子核心業務FPC、連接器及零組件業務板塊均實現較快的增長,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公司深度布局AI算力、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高成長賽道。 持續強化垂直整合一體化的研發和制造能力,為客戶提供精密電子零組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強化創新產品應用場景、堅持和深化大客戶服務策略,實現業務發展歷史性的突破。
報告期內,奕東電子FPC板塊整體向上發展,消費電子及新能源應用領域均實現增長。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公司始終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和導向,堅定新能源電池管理系統FPC并深度擴展CCS的產品戰略, 深度綁定新能源汽車主機廠。該類產品在快速增長的堅實基礎上,同步取得多個新項目/新品牌的量產和定點,客戶覆蓋新能源電池PACK龍頭及頭部主機廠(Tier1直供),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發展進入全新的增長周期。在消費電子領域,終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逐步復蘇,公司憑借在消費類電子FPC耕耘多年的技術優勢和積累,緊跟新技術的發展趨勢,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成功將產品應用拓展至全新形態的消費電子、AI智能終端等創新應用場景,為未來FPC板塊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報告期內,受益于AI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奕東電子在高速連接器產品領域實現產能高效釋放,銷售業績顯著提升。在光通訊/高速連接器領域,公司配合行業頭部客戶需求,持續加大QSFP-DD 112G、224G、OSFP-DD及OSFP系列新產品的開發投入,銷售獲得大幅增長。當前,公司的高速連接器零組件產品已大量應用于高速背板與I/O接口場景,以及銅連接等新的連接方案產品上。其傳輸速度、抗干擾能力、性能大幅提升,有效滿足云計算、AI服務器對低延遲及高穩定性的嚴苛技術要求。同時,針對GPU服務器與AI數據中心的高熱密度場景,研發液冷散熱結構件及模組產品,將為公司的發展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報告期內,LED背光模組業務整體相對穩定,成功導入多家車載顯示模組新客戶,終端覆蓋行業知名的新能源汽車主機廠。未來公司將持續重點圍繞車載背光市場進行布局,積極開拓知名終端客戶Tier1業務,提升LED背光模組產品的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