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76億元,同比下降41.4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降147.97%。
2024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公司始終堅持穩健發展的經營策略,深度融入國家“大力提振消費”戰略,緊密圍繞客戶需求變化,持續煥新創意策劃的維度與內容體驗的深度,全面升級“IP+科技+運營”三位一體的服務生態體系,為數字創意產業和體驗經濟注入全新勢能。
2024年,受外部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綜合影響,公司重點聚焦經濟發達地區和優質項目,全力開拓新文旅消費場景業務,積極推進數字化體驗業務的實施和交付。報告期內,公司高質量打造“朱熹文化館”“蔡志忠美術館”等文化體驗項目,依托央視IP打造“非遺里的中國”“藝術里的中國”等新文旅消費場景,將傳統文化IP與沉浸式交互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文化體驗+數字消費"的復合場景生態。公司打造的“合肥城市記憶館”、參與運營的“二十四節氣館”“蘇州未來科幻館”等項目吸引大量游客體驗,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構建起文化體驗經濟的新增長極。通過空間敘事的創新表達,更通過"IP孵化-場景構建-運營增值"的閉環體系,公司成功將靜態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消費場景,為區域文旅產業升級注入全新動能。
報告期內,公司錨定城市更新與存量空間數字化再造的發展機遇,系統性整合設計、藝術、展覽與數字化內容資源,深度介入文化遺址活化、工業遺存改造、歷史保護建筑功能再造及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等領域,通過沉浸式體驗內容和IP,有效盤活低效存量空間。依托在3D內容生成、空間計算及多模態交互領域的技術優勢,公司成功開發并運營“夢回圓明園”VR大空間,構建跨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場景,開創線下沉浸式文旅體驗的全新范式,為存量空間的數字化IP再造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憑借在存量空間數字化再造領域的持續深耕,公司打造的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入選“中國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持續引領文化體驗經濟的創新發展方向。依托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的持續創新與卓越實踐,公司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獲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授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與行業競爭壓力,公司堅持“現金為王”的財務理念,全面強化應收賬款管理體系,對高風險賬款和長賬齡款項實行專項催收,進一步優化資金流動性。在業務承接環節,公司嚴格執行項目篩選標準,杜絕墊資項目,優化業務入口管理機制,確保資源高效精準配置于高回報項目。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公司進一步強化投入產出比分析,建立動態成本管控體系,嚴抓結算與回款流程。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回款18.13億元,較去年增加5,956.19萬元,銷售收現比提升至1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