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IFC2025開幕當天,美國關稅戰再次升級:245%的對華關稅,雖然其新增部分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但是依然引發了業內人士關注。借助展會之際,諸多業內人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底氣充沛,不懼威脅
對于美股關稅壁壘,有業內企業領導人表示,一方面我國顯示產業基礎雄厚、全球市場份額優勢突出,至少中短期看具有“產能和創新力”上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我國顯示企業的全球布局日益多元化,海外市場中對美依賴大多在1成左右,最高不超2成,尚屬于無論如何都不會傷筋動骨的范圍內。
另有行業人士表示,從進口角度看,美國市場對我國顯示產業鏈的供給“大多具有明確的可替代性”。尤其是成熟工藝為主的顯示用IC產品、微處理、模擬IC等我國企業都有替代產品。同時也可選擇我國臺灣省或者歐洲、日本等產地產品。結合2018年貿易戰以來的 “國產替代”準備,這塊的整體影響不會超過5%。
風險來自于對美國的擔憂
相對于我國顯示企業的自信,IFC2025上更多的行業人士擔憂“美國衰退”,進而引發一定的全球“衰退”問題。
即完全不符合國際市場規則、市場經濟規律的美國關稅壁壘,大概率會對美國自身經濟發展造成沖擊,帶來消費能力下滑。從顯示終端看,基于美元的溢價購買力,美國市場的全球影響力一直比較大,而且是高利潤市場。這方面,業內企業多數承認“確有比較顯著的預期性影響”。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擔憂關稅等保護主義抬頭趨勢會全球擴散。那必然將進一步損害全球經濟的成長性和全球人民福祉,也對國內產能巨大的顯示行業有所負面影響。
“不是我們打不過,而是他們先衰退了!”一位業內人士如此總結,顯示行業對美國關稅的擔憂。
投影行業對DLP等芯片進口關稅看法不一
對于國內顯示行業而言,投影產業的DLP芯片等,是極少數對美國企業有高度依賴的核心零部件。對此,不同投影企業看法有所不同:
比較側重工程和高端應用的品牌多數表示,高亮投影的核心技術不僅集中在光閥芯片上。光閥等芯片在高亮投影成本中的占比只有10%,甚至更低。這些產品應用的后期工程設計、適配,以及整機技術都是顯著的消費成本構成層面。這使得高端和工程投影應用中,供給側對于光閥等芯片關稅導致的成本提高,有很強的消納能力。
但是,涉足消費投影和零售商務投影的廠商表示,這類市場中光閥在整機和應用中的成本占比更高,比例至高可達3成。同時,消費投影和零售商務產品,利潤率比較低,一般在1成左右。因此行業對關稅可能導致的成本變化,比較敏感。
不過,在進口依賴之外,本土投影產業并非沒有其他選擇。一些國內主要工程投影品牌指出,行業企業多數也布局了3LCD投影顯示技術;本土3LCOS顯示技術也已經得到全面發展。這讓光閥產品上,本土投影企業也有“后手”。
例如,據某投影企業人士介紹成,國內LCOS顯示雖然目前主要專注于車載HUD,但并非不可以用于投影儀顯示。且由于市場認為未來AR-HUD會占據市場需求主導,并走向普及化應用,所以LCOS行業的上游投資一直在擴大。目前,保守估計國內LCOS產能可以滿足100-200萬臺HUD或者LCOS投影需求。
此外,對于出口和代工業務而言,DLP光閥產品還會涉及保稅政策或者出口退稅政策,行業人士認為這塊市場目前幾乎不會有影響。
做好自己的事,才是關鍵
“完全不顧國際規則、傳統習慣和市場經濟規律的關稅戰,就是‘胡搞’!”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美國關稅壁壘不會讓美國“贏”,反而會在制造混亂后,不得不主動收拾爛攤子。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顯示產業,液晶、OLED、LED和激光投影的優勢,主要建立在產業生態布局的全面和龐大、企業技術創新,應用升級的領先之上。這是“我們自己奮斗的結果——不是誰的恩賜”。
恰是來路是自我奮斗的結果,國際市場優勢由實打實的競爭力拼搏出來,決定了IFC2025上本土顯示廠商們的底氣。同時,基于歷史奮斗的經驗,行業人士認為,只要持續驅動我國顯示產業競爭力創新升級,“這個戰、那個戰,我們都不怕”!歷史證明2018年貿易戰后,我國顯示產業不僅沒有“萎縮”,反而“持續增強了戰斗力”;未來也將證明,我國顯示產業只會在壓力下迸發更多能力,更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