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關稅壁壘不斷升級,大有打破全球市場產業鏈既有格局的架勢。對于國內LED產業而言,新一輪'風險與機遇'也因此顯現。面對更為頻繁波動和不確定性的國際市場,國內LED頭部企業,特別是終端品牌應該如何站位呢?
大屏君認為,核心是以現金流為中心的經營思維,以及以加強產業鏈韌性為核心的競爭力打造。其中,產業鏈韌性建設方面,過去3年部分企業已經嘗到甜頭,一些企業也得到了“教訓”!
3年兩次產業鏈韌性事件,警醒行業企業
很多業內人士一定記得,在LED行業長達十余年的降價周期中,也有出現過“漲價”現象。其中,最近的是2025年的3月份,部分中游封裝企業調升產品報價;另一次是2023年春季部分企業調升產品報價,甚至多次調升產品報價。
這兩次價格調整背后,除了如PCB板、銅等資源漲價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對此,大屏君要說,如果僅僅是這些基礎原材料和部件導致了漲價,那么就應該是整個行業所有企業都面臨“成本壓力”,共同漲價。而不是個別企業漲價,多數企業不變動,甚至部分企業還主動降價。
大屏君另外了解到的信息是,除了一些可公開的漲價原因之外,不同企業產業鏈布局不同、產業鏈韌性不同,是2023年和2025年春季其LED產品價格上調的核心原因之一:
例如,2023年那次調價,依賴我國大陸以外市場的LED晶圓和芯片供應的企業受影響更大。主要是我國臺灣省和美國等地區的LED上游供應商成本增加,或者追求更高利潤,而進行了產品價格上調,進而推動了國內中游和下游企業價格上升。
再例如,2025年的這一輪價格上漲,部分企業面臨的原因是“前兩次特朗普關稅落地后,海外采購商要求承擔部分成本”——至少是名義性承擔部分關稅成本。這也是為何這一輪調價集中在中游產業鏈,或者OEM業務企業上的原因。
由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上游供應商、下游采購商的波動,都可以引發國內相關LED產業企業價格調整。這是時空距離最近的,對LED行業企業加強“產業鏈韌性”建設的關鍵警示性案例。特別是,在我國市場已經取的LED產業從裝備、關鍵原材料到前沿應用、核心技術上的領先優勢的時候,如何打造一個“韌性鏈”,更成為頭部企業繼續成長的關鍵。
由大到強,一定伴隨“鏈能”升級
在大屏君眼中,我國LED產業整體上依然“大而不強”。其中,最顯著的特征不是“技術落后”(實際上,我們是技術領先的),而是“過渡內卷”。核心市場表現即是,頭部龍頭的規模不夠大,行業產能過于分散。用一家行業龍頭企業的表述就是:LED行業僅僅上市公司就有一百多家。
“過于分散”,這是我國LED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瓶頸。過于分散,不利于我國行業形成統一的戰略意識,也不利于行業在創新研發上走出集約化的高效路徑,更不利于我國企業開辟海外市場、形成全球性競爭力。那么,我國LED行業龍頭,如何跨越“分散的內卷關”呢?
大屏君認為,關鍵策略還是“鏈能建設”。即一方面,龍頭企業要掌握“核心科技”。例如COB、mip等新型封裝技術,巨量轉移等新型制造技術,玻璃基板等新型材料技術等。另一方面,企業要通過上下游整合和投資,建立“價值共同體生態”——不一定非得構建完全自主的垂直鏈條,但是通過股權投資,參股不同產業環節,形成鏈能共生是很重要的戰略布局。
除了以上建議外,我國LED龍頭企業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未來發展意識:那就是,全球化的國際市場開拓是未來必須完成的任務。而全球市場的布局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大的能力。支撐全球市場的發展,擁有全球優勢產業力量,首先就需要在國內市場,“自己的基本盤、母市場”上擁有更多優勢。這就是國內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從內部看,我國內需市場、內部產業鏈擁有的最大優勢就是“夠大”。14億人口的高質量生活需求,足以容納并推動形成三、五家具有全球戰略價值的LED產業龍頭。亦只有真正“母市場扎根夠深”才能在海外更多開枝散葉。
所以,布局和打造更強大的產業鏈韌性,不僅是應對外部市場波動的需求,更是企業持續做強的根基所在。我國LED產業的企業,特別是龍頭,一定要意識到自身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14億人的母市場,背靠全球最大的工業體系。這是其它全球競爭者所沒有的關鍵競爭力。也是其可能基于更緊密的空間伙伴關系,打造韌性產業鏈的核心優勢。
當然,大屏君不是反對LED行業企業利用好“海外資源和市場”;大屏君只是強調'母市場建設'是有效利用外部資源的基礎前提。如果“內部市場都競爭力都很弱,外部資源和市場的可靠性就只會更低”。
破繭成蝶:韌性筑基方能決勝未來
當然,今天面對全球貿易鏈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以關稅和保護主義為核心的、劇烈的不理性收縮,LED行業龍頭必然感受到更多的壓力。
“全球化從順境行船,到逆風起飛,我們的路徑和心理狀態都需要重定位!”一位業內人士對大屏君如此表示。業內龍頭企業更多將一些行業發展的困難,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看成市場篩選機制——誰能贏得這場戰役,誰就能收獲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同時,新格局也需要新打法,需要行業企業集思廣益、推陳出新。
總之,有沒有美國特朗普關稅的壁壘,我國LED產業都到了進一步解決“做強”問題的時候,到了必須追求更有規模、更有創新、核心技術更聚焦、市場從散亂向有序集中升級的轉變時刻。這是行業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大勢。也是包括京東方、海信等此前行業下游消費客戶,發力進入中上游市場,進行垂直產業鏈整合的關鍵邏輯。
目前,在美國有意推動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關鍵波動時期,中國LED產業頭部企業當以"鏈式思維"重塑競爭力:深耕14億人口的母市場沃土,培育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豐富全球市場的伙伴生態、構建彈性的多元的可控上下游產業鏈體系,將國際市場的波動、產業技術的升級轉化為結構優化的契機,在垂直整合與生態共建中鍛造不可替代的產業韌性。當中國LED企業真正實現從"被動應變"到"主動謀變"的跨越,必將在全球新型顯示與照明革命的浪潮中,書寫屬于中國智造的輝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