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設備的核心是“屏”!2025年顯示屏的進步,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熱點呢?2月21日,BOE(京東方)與創維在福州聯合舉辦ADS Pro新品發布會,重磅推出基于ADS Pro技術的全新極黑廣角類紙屏A5F Pro系列新品電視。其中65英寸產品罕見的將“超黑”和“類紙”兩大高端配置帶入到4000+普及價位。
“目前,即便是萬元以上電視都沒有能實現類紙屏的完全匹配!”業內人士指出,加速推動超黑、類紙顯示可能成為BOE等顯示企業,接下來一個重點。
什么是LCD的超黑和類紙屏
從顯示設備效果看,環境光反射、炫光和環境光在顯示屏幕上的“影子”(如燈影、窗影)一直是顯示設備“實際應用中”效果提升的最大障礙。
例如,如果顯示設備在暗部顯示時,能夠準確表現0.1nit、1 nit、2 nit的不同低亮度效果;但是環境照明,如居家、商場或者教室擁有200-300nit的基本照度,顯示屏反射率是5%,那么疊加了反射光,顯示屏的畫面最低亮度就會變成10.1 nit、11 nit、12nit以上,嚴重影響,1.最低亮度表現、2.暗部細節差異、3.全屏對比度效果。甚至如果環境照明光不是中性白色,那么還會產生畫面偏色。
因此,降低反射率一直是顯示面板進步的關鍵之一:例如,目前的超黑LCD顯示屏,能夠通過增加低反射層、特殊涂料、液晶分子結構調整、偏光層應用、彩色濾光片改良等技術,實現1.8%甚至更低的反射率。如果結合2000nit的HDR亮度峰值,則強反射角度下的最高的動態實際場景對比度可達500:1左右。
從數據看,即便有了超黑加持和HDR高動態峰值亮度,強反射角度的對比度數值依然“不夠完美”。那么有沒有其它方法再次提升顯示效果呢?答案是“類紙屏”。
類紙柔光技術,是用激光微雕或者納米蝕刻工藝在顯示屏外層玻璃上隨機雕刻上高密度、極小的反射點棱鏡。這些反射點擁有一定的隨機傾角。進而,讓顯示屏表明的“玻璃鏡面”反射變成紙張一樣的“漫反射”。即,在任何角度觀看,都不會有一個強反射的“鏡面影像”,也就是沒有炫光污染。
類紙柔光漫反射,理論可以減少至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的“強反射角度下的反射光強度”。這等于提升了特殊角度下2-3倍的對比度,給產品帶來更好的灰階和景深效果。實踐中,激光微雕工藝微棱鏡,可以讓實測炫光強度降低67%,特殊視角對比度提升300%,實現"無影屏"的革命性體驗。測試數據顯示,在模擬客廳光照條件下,搭載雙技術的LCD屏實際對比度達1800:1,甚至反超未配備環境光抑制方案的OLED設備。
最重要的是,沒有鏡面反射的“光源(如燈影、窗影)成像”干擾這一點,是消費者最直觀就能看到的效果進步。實踐中,200-300nit環境照度,是最常見的環境光條件。這樣的條件下,傳統5%反射率屏幕會將0.1nit暗場亮度抬升10倍,直接抹殺HDR引以為傲的暗部細節,加上鏡面反射造成的燈影/窗影污染,足以讓萬元顯示設備的高級畫質全面“坍塌”。超黑+類紙技術,恰是讓屏幕直觀體驗感受大幅提升,屬于“立等可見”的顯性技術升級。
同時,大屏電視的超大面積炫光反射,帶來的眼部不適、眼肌肉頻繁調節,更會加重用眼健康擔憂。超黑+類紙,也進一步緩解了消費者對巨幕電視普及的用眼健康擔憂。
“畫質和健康”這是超黑和類紙屏的核心優勢。這兩個優勢競爭點顯然也是消費者最關心的產品方向。恰因如此,業內認為,雖然目前只有少數平板電腦、電視機采用這類技術配置,但是未來在PC、TV、商顯等領域,超黑和類紙技術必然會流行起來。
OLED也來加盟超黑市場
近日,據媒體報道三星的LIPO COE OLED技術商用在即。該技術的核心是進一步降低OLED屏幕的反射率。
據悉,三星LIPO COE OLED采用了一種叫做Color on Encapsulation的新技術方案。不同于傳統OLED顯示,采用偏光片降低屏幕反射系數,新方案通過在封裝層上添加彩色濾光片和黑色矩陣(取代傳統的偏光片),改善屏幕一系列的光學參數。
例如,偏光片對RGB子像素的理論透過率不高于50%,而彩色濾光片理論透過率可達90%。偏光片透過后的光是偏振光,彩色濾光片透過的光則可以是自然光。同時,偏光片可基于透過和反射過程吸收外部光線中的一半偏振方向的能量;但是,彩色濾光片幾乎可以全部吸收不符合自身彩色的光能。
三星新的LIPO COE OLED技術通過黑色電極、彩色濾光片來接替原本偏光片的位置,不僅可以提升顯示屏的亮度,也可以降低其反射光的數量,從而提升暗場表現,讓黑色更加純凈,提高屏幕對比度的作用。
另一面,據業內專家表示,類紙屏技術對于OLED同樣適用。類紙屏作為進一步將反射光處理成漫反射的技術,并不區分LCD或者OLED顯示產品。只不過,目前OLED顯示技術的類紙屏產品還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未來,OLED在進一步發展極黑科技的同時,亦采用類紙屏技術,是可以預期的創新方向。
從比較理論極限,到PK現實效果
LCD和OLED都在追求超黑顯示效果,類紙屏技術在不同顯示產品上具有通用性。這是顯示面板行業進一步高質量進化的重要方向。
對此,有媒體人士指出,此前的顯示面板更多強調“理論效果數據”。例如,OLED的無窮大的對比度,LCD號稱百萬比一的對比度。且不說這些數據只能存在于理想的實驗室中,且也超過人眼的分辨能力(人眼對比度分辨率大多數人在1000:1左右),更是與消費者實際應用的感受截然不同。而超黑+類紙,兩大技術最根本的就是去改善有環境光干擾時,顯示設備的對比度、灰階、黑位、色彩效果,真正從“實踐”出發提升產品體驗。
特別是從超黑技術的應用歷史看,其一直都是“場景”為王的技術。超黑技術的典型應用包括醫療顯示、航空航天等。醫療顯示中,如CT片子的閱讀,大部分信息是灰階信息,CT診斷屏要求0.5nit以下灰階偏差<3%,要求顯示設備具備極好的屏蔽環境光污染能力。航空航天上,特別是殲擊機座艙顯示屏等,更是要特別對抗環境光,包括陽光的直射污染(比如,在10萬lux日照強度下保持300:1可用對比度),在超黑設計和漫反射設計上走在前列。目前,大力發展的車載顯示,尤其是與駕駛相關的部分,也高度注重屏蔽環境光污染,對超黑和類紙化漫反射設計有極大需求。
“提升自身顯示效果和降低環境干擾對顯示效果的破壞,是顯示設備效果升級的內外兩個相輔相成的層面。”隨著新顯示應用的不斷涌現,顯示產品對專業化場景的適配能力需求必然持續加強;同時,在顯示產品自身很多性能提升日趨接近極限的背景下,環境適配能力也成為進一步完善最終產品效果的最能挖潛增效的方面。
超黑屏+類紙屏,補全了LCD顯示產品的“實踐短板”。這樣的技術組合,不僅會帶來電視機選擇的新標準,也會在其他顯示應用品類上持續擴散。業內人士指出,如教室的電子黑板、辦公電腦的顯示器屏幕,亦都有類似的應用需求。
更注重實踐中的真實場景效果——這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顯示哲學的革命:超黑+類紙的組合,已經成為顯示設備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