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開春以來,三色激光智能投影迎來了一輪史無前例的新品大爆發。包括產品型號數量、價格線分布、底價和性能上限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和突破。業內人士認為,在4K家用投影市場,三色激光將很快取得統治地位;同時在3500元以上智能投影市場,4K三色將成為核心選擇標簽。
即4K三色激光智能投影的大時代已經來臨。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有廠商想要“先人一步”:例如,618購物季前夕,中科極光宣布將旗下三色激光電視T1價格直接下壓至7199元左右。這也是目前“最便宜的4K三色激光電視”產品。同時該產品能提供370nit的百英寸亮度。
“4K三色的盡頭是激光電視嗎?”這是面對中科極光T1的放價優惠,不得不提出的問題;亦是關于智能投影下一步進化方向的討論!
4K三色:亮度上來,價格下去!
2024年三色激光智能投影新品獲得了三個重要突破:分別是品質上限的突破、底價的突破、質價比的突破。
例如,性能上限上,極米RS 10 Ultra典藏版和堅果 N1S Ultra至臻版的最高亮度都達到3500CVIA流明。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家用投影亮度”。暗室下足以支撐150-200英寸的大畫面投影需求。從投影應用歷史角度看,教學多媒體投影機裝機高峰期(即液晶教學平板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中小學普通教室教學投影的平均亮度亦不曾達到3500流明。更何況,三色激光顯色性更佳,實際觀感亮度會高于傳統汞燈投影機一個檔次。
在價格底線上,極米 RS10 MINI、當貝D6X pro兩款1080p三色激光投影價格下降到3699-3999元,將三色激光的價格底線再次洞穿。堅果N1S 4K亦將4K三色激光的低價打到了4999元,成為首款突破5000元門檻的4K三色激光投影機。
在質價比上,當貝X5S 1080P三色激光投影,2450VIA流明亮度,價格下壓到4999元;堅果 N1S PRO則將4K三色激光 2500 VIA流明亮度產品,價格下壓到5999元。值得一提的是,暗室條件下,2500流明亮度足以滿足150英寸畫面的需求。150英寸也是一般客廳觀看距離、墻壁高度(樓層高度)所能理想容納的尺寸上限。
另外,對于采用超短焦鏡頭的激光電視而言,2500流明的輸出亮度也足以使用抗光幕、彩電化欣賞300nit以上亮度的100英寸大畫面。——實際上,2500流明在家用投影機而言,已經屬于“高端亮度范疇”。一般暗室下欣賞100英寸畫面,僅需要800-1200流明的亮度,就可滿足。
“價格更低、性能更出色!”這是2024年開年以來三色激光投影,特別是4K產品的最大特點。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三色激光技術在中長焦激光投影的銷量份額達到65.2%,較去年同期大漲16.8個百分點;預計618促銷期的占比有望接近7成;同時,2024年第一季度,4K智能投影在線上市場的銷量份額為5.4%,預計618促銷期的占比有望達到10%。4K、三色普及大勢可期。
下一步創新,智能投影必將直面挑戰
2024年家投行業的風向依然以價格新低為主。不僅是上文提到的4K三色激光產品如此,其他產品先也不例外。例如,進入二季度,愛普生也將去年四季度的爆款激光投影EF-15的價格調至2999元,較上市價格降低了300元。這也是目前3000元以內,亮度和光閥均衡配置最具質價比的激光投影產品。
對于價格走勢,洛圖科技預計,2024年618線上智能投影市場均價可能下降10個百分點,甚至更多。其中,3000元以上產品占據9成市場份額。而且,不僅是價格更低,市場也蘊含了“同價位性能更高”的特點:例如500流明1LCD投影紛紛進入千元+行列。
在這樣的性能和價格變化背景下,智能投影行業需要思考4K三色之后的路線圖:對于投影機而言,光源(亮度和色度)、光閥(分辨率和亮度支撐能力)、鏡頭(投射空間需求)、屏幕(反射成像)是四大組成部分。4K三色激光代表的是光源和光閥的進步。從技術路徑看,下一步行業很可能將加大在鏡頭和屏幕上的創新。
事實上,在4K三色激光崛起之前,LED智能投影就曾經在超短焦上突出多款創新產品,研發基于鏡頭技術改進的不同體驗。而激光電視產品的核心則是依靠超短焦和抗光幕,獲得“非暗室”下的理想畫質效果,進而和傳統彩電產品的體驗媲美。可以說,4K三色激光智能投影的崛起,某種意義上是暫時代替了鏡頭和屏幕創新產品的C位。
目前,2500流明4K三色產品價格進逼到5000元線。代表這一創新路徑在技術高度上達到了一個非常完善和成熟的水平。同時,從消費者體驗看,如果只是暗室應用,2000+以上的亮度并非主流的100-120英寸畫面所需的高性能——價格貴、性能浪費:反過來,如果2500流明配備超短焦、抗光幕,就能擺脫暗室限制,實現彩電化享受。后者即是中科極光T1產品降價的思路和邏輯。
——即,高價格高性能的一臺投影,是不是需要去抖爭一爭液晶電視的主流彩電化大屏市場呢?尤其是在3500流明以上的亮度升級上,觸碰液晶電視所不能達到120/150家居應用彩電尺寸,才應該是投影“入家的天花板之選”。
技術角度看,鏡頭和幕布可以創新、需求角度看高亮度產品性能發揮出來,也需要鏡頭和屏幕更給力。行業健康發展角度看,4K三色一旦實現普及,那么行業也需要挖掘新重點。三個因素疊加,也許中科極光的T1降價,就是率先在探路下一輪產品創新高潮的激發點。
大屏之爭,投影如何贏得高端
對于不斷向上突破的家用投影創新,目前最大的市場變量來自于外部競品。即液晶大屏的廉價化。5000元的85英寸、8000元的100英寸液晶產品,在2024年已經大量涌現。
在智能投影機和激光電視剛剛興起的時候,二者是家庭大屏娛樂的首位選擇。其不僅可以提供“大屏”,而且“量足”、“價低”。據統計,2014年國內70+液晶大屏市場總銷量不過3萬臺左右。直到2019年,70+以上液晶大屏都是“市場稀罕物”,“供給不足、價格昂貴”。
而2023年四季度,75英寸正式成為液晶彩電國內市場占比最高的尺寸。85+英寸及其以上產品加速普及。同時,通過更低的面板反射率、mini背光分區動態高光技術等,液晶顯示也在克服更多性能體驗瓶頸。
“2018-2019年,銷量最好的75英寸大屏是激光電視,而現在是液晶電視!”業內人士表示,液晶大屏的崛起,對投影家用市場的分野作用非常明顯。這一點也將在未來進一步塑造家用投影產品的創新方向和市場布局。其中,廉價+超大屏,被視為投影家用的最大賣點,可彩電化、可柔性卷曲則是輔助賣點。
所以,對于投影家用市場,真正的高端并不能以價格高定義,而應當以能夠提供更豐富、更大屏、更可及性的差異化沉浸視聽選擇為中心。以此來看,4K三色的崛起只是在為未來家投打好光閥與光源的升級地基,而不是終極形態。從消費選擇看,這種判斷更為明確:
例如,8000元檔位的中科極光T1激光電視和同價位百英寸液晶大屏的消費區別非常明顯。即激光電視需要的舒適觀看距離更短,也就是能適應更多的家庭客廳空間。100英寸液晶電視的5米觀看距離,幾乎限制了其普及的可能。再例如,千流明、3000元價位的激光投影或者LED投影,能夠提供暗室下100英寸的大屏,這是液晶大屏在成本上無法實現的應用。
亦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家庭娛樂形成“非超大屏不可”的價值認知,投影家用化的下一場普及風暴也就會必然的來臨。而在此之前,行業需要做好不僅是4K三色激光創新,還包括成本、供應與服務鏈、鏡頭和屏幕在內的更多創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