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促進成都市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及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成都市教科院舉行了“AI賦能的研·備·教數字化表達研討活動”,F場100余名老師參加研討會,4600余名教師線上參與了研討。
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葉劍做活動致辭
活動通過課例展示、主題發言、AI課例分析、專家報告分享的等豐富的形式,展現了現代人工智能技術對教學、教研的創新應用;顒又,現代中慶利用AI對展示課例進行精彩的數據分析和解讀。
活動中,成都市泡桐樹小學的李華俊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比較圖形的面積》課程。在課堂中,李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課堂引入,開展了小組討論,并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思考了幾種方法的異同,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李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展現出極高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精神。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的李華俊老師現場課例展示
課后,現代中慶AI系統即時生成課堂教學數據,劉芬老師基于AI數據對課堂進行了數據解讀與分析。
劉芬老師從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教師講授、師生對話、學生應答、課堂提問等多個維度對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解讀。透過數據可以看出課例的教學場景分布較為合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繁,課堂提問多樣有效,呈現出一個高水平的課堂。
劉芬老師做AI數據分析解讀
進一步探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劉芬老師通過學生課堂關注度曲線回顧了課堂,曲線數值絕大部分都保持在較為合理的區間,但是期間也出現多個陷落的低谷。劉芬老師直接點擊波谷,進行視頻回看,通過當時的課堂實景,有無問題一目了然。
透過師生行為數據分析,劉芬老師也對本節課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數據顯示教師過于強調將空間交給學生,雖然充分給予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教師的時間,教師在如何分配時間上可以進一步思考。
王素做《AI時代的循證課堂》專題學術報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王素做《AI時代的循證課堂》的專題學術報告。王所長指出開展課堂循證的目的是通過科學和系統的方法來提升教學效果。客觀精準的數據為教師反思和教研循證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的課堂一定是AI與人類教學無縫融合的課堂。
成都教科院數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陜昌群做活動總結
活動最后,成都教科院數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陜昌群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討活動的價值,鼓勵所有參會教育工作者為構建新課堂、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對老師們利用AI賦能教學創新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現代中慶AI智能研修聚平臺焦課堂。通過AI教室的智能終端,自動采集師生教學行為和話語數據,基于行為數據和語音文本,智能開展6個維度、20項指標的深入挖掘分析。分析結果通過數據圖表、曲線變化、時序分布、評價意見等清晰易懂的形式為教師提供實證化的教學反饋,讓教師能夠迅速掌握,幫助教師精準改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系統平臺還支持從省級到個人多級部署的網絡協同教研,AI智能精準教研貫穿于平臺“備、磨、聽、評、賽”教研模塊中,可有效幫助區、校構建“備-教-研-評”一體化教研新格局,助推了教師教研的數智化、精準化、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