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視作為中國最早實現普及的大家電之一,早已進入存量替換市場,最近五年中彩電的銷售量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相關企業必須從增量轉向增額來尋求生存與發展,疊加近年來渠道的快速裂變和消費者心態的重大變化,彩電市場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GfK推出《2023年彩電市場總結&2024年趨勢展望》報告,以2023年的中國宏觀環境為背景,盤點彩電市場的主要品類表現,從產品、渠道和消費者三個維度總結市場的趨勢變化,并對今年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為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實現品牌躍升提供參考。
當前電視行業面臨全產業鏈變局
2023年是電視行業面臨全產業鏈變局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渠道方面,新型電商蓬勃發展,綜合電商、內容電商、O2O電商三足鼎立的線上市場格局已初步成形;線下方面,消費群體下沉和產品下沉有力地拉動了下沉市場的快速成長,從單品智能到小圈智能,再到全屋智能甚至全場景智能的發展路徑,促使智能體驗中心等新型門店不斷涌現并迅速進化迭代。
消費者方面,人群分層及消費分化繼續擴大,專注必需品及熱衷于尋找平價替代品的理性消費者占比增大;家庭場景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未來其作為家庭物聯網中樞的可能性增強,同時也使電視進一步屏幕化成為一種可能的發展趨勢。
02
后普及時代,電視由增量轉向增額
具體到彩電市場,自2020年以來,彩電的銷售量規模一直保持了逐年下降的趨勢。根據GfK中怡康推總及預測數據,預計2024年彩電的銷售量規模將降至3079萬臺,對比2020年的4133萬臺,落差達到千萬臺級別;而同一時期內,零售額幾乎保持了穩定,其主要原因在于彩電市場的產品結構持續升級,拉動市場均價不斷向上遷徙,幾乎彌平了銷量下降帶來的損失。
從成本面來看,2022年到2023年之間,液晶面板的價格走勢呈現波浪狀變化,預計2024年上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處于下行通道上,短期內對于電視的成本控制是利好,但品牌商和渠道商仍需把握經營節奏,以免陷入沒有贏家的價格戰泥淖。
從品牌方面來看,2023年,GfK中怡康零售監測數據顯示,彩電品類雙線市場的額份額前三品牌占比之和與2022年相比均有提升,說明彩電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在繼續提升;同時,尼爾森IQ 2023消費者洞察與展望報告數據顯示,愿意嘗試購買本土品牌產品的中國消費者占比(35%)要高于亞太地區平均水平(33%),說明本土品牌在中國市場逐漸開始占據優勢。
此外,gfknewron Consumer 2023年Q1的一項全球消費者購物決策因素調查數據顯示,在高收入人群和以替換升級為購買動機的人群中,將品牌列入購物最終決策因素前三名的占比明顯較高,說明在高端市場,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尤其不可小覷。
03
價格為盾,品質為矛
對于已進入存量市場的中國彩電市場來說,新增需求已無法擔任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企業須及時將關注點轉向升級替換需求。GfK中怡康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大尺寸彩電(≥75吋)在線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速達到20%,與彩電整體市場額規模1.3%的同比增速相比,高性能的彩電產品顯然更富有競爭力,而規模擴張反過來又會推動高端產品的降價普及,從而持續為品牌提供結構性增長機會。
在場景化方面,GfK中怡康推總數據顯示,從2022年Q3到2023年Q3,IoT和社交電視的市場銷量占比均有下降,遠場語音和游戲電視的占比則有顯著的提升,遠場語音產品的識別范圍廣度、響應速度和識別準確率及速率,以及游戲電視的內容體驗、技術創新和附加功能等是廠商當前的主要競爭點。
從價格來看,考慮到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趨于冷靜和理智、更注重質價比,因此,品牌需要同時兼顧“向上突破”與“負擔得起”,即在打造爆品的同時,以品質化、場景化、個性化的高端產品提升品牌整體形象,增加品牌拉力,做到以價格為盾、品質為矛,才能立于攻守兼備的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