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說‘大’,這還不足以形容我國投影產業的現狀,更不足以形容我國投影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這是9月5日,2023中國智能投影產業峰會上一位行業老人的態度——與大多數人認為的國內投影產業目前是“大而不強”格局不同,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投影產業的短板主要表現在“歷史性積累”不足上,具有典型的結構性特征。中外投影產業話語權之爭,本質應當是增量和存量的PK。
已經很大,也有結構性的強點
洛圖科技(RUNTO)報告顯示,預計今年全球投影產業達約1900萬臺。其中,在全球投影行業,中國投影面板全球占比達62%,中國制造整機在全球占比超過75%,中國品牌銷量占比超過70%。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投影市場,中國市場銷量份額全球占比達43%。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投影之大”。但是,如果從細分結構市場看,中國投影的“地位又會有些落后”。例如,有全球市場62%的光閥市場占比,但是售價超過3000元的機型采用的光閥,無論全球還是國內市場,都被外資品牌占據。再例如,在3LCD/3lcos投影技術上,我國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代表著投影顯示至高皇冠的數字電影放映機市場,我國企業整機份額有限,缺乏全球市場影響力。
或者說,我國企業的投影機強勢,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第一是1LCD投影產業鏈的幾乎獨占優勢;第二是,DLP智能投影產品的消費創新優勢;第三是,國內投影市場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優勢。這三點可以歸納為兩個關鍵詞:即本土和低端。
但是,我國投影產業圈真的是“沒有強點”嗎?答案也并非如此。例如,9月7日,以“同心同行”為主題的當貝十周年新品發布會如期舉辦,當貝X5 Ultra 4K超級激光投影正式發布。這標志著ALPD5.0激光顯示技術正式落地——以光峰ALPD技術為代表的激光顯示光源方案,我國企業創新速度、創新質量、應用水平持續引領全球。
2022年激光電視全球市場,海信獨占半壁江山。以抗光幕+超短焦為主要技術特色的彩電化投影市場,我國品牌在供給和技術創新上,是全球市場的引領者和標準制定者。
8月底,小明投影全新發布了V系列投影儀。其中,V1和小明V1 Ultra分別以全球最亮單片式LCD投影儀和全球首款單片式4K LCD投影儀的稱號吸引了眾多目光。推動原生4K投影經濟新普及市場的發展,我國企業在整條產業鏈上再次走在全球前列。
“我國投影市場不僅是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也是目前投影產業鏈最大的創新市場!毙袠I專家指出,近10年來,全球投影市場新玩法、新品類大多首創首發于我國市場。從這一點看,我國已經是全球投影應用中“增量的龍頭和引擎”。這是我國投影產業在全球市場的“主要結構性強點”。
如果也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即是:創新應用和增量市場,這兩點上我國企業在全球投影圈都“很強”、擁有比較優勢和先發優勢。
卡脖子與國際投影玩家的先發優勢
目前的全球主流投影技術,又被稱為數字投影技術。其主要由屏幕、鏡頭、光閥及其驅動、光源四大部分組成。其中,屏幕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和專利擴散,目前不具有典型的技術性龍頭;鏡頭技術相對而言最是成熟,市場競爭主要在制造鏈進行。近年來,投影顯示的核心技術進步,主要圍繞光閥和光源展開。
光源市場上,無論是LED光源還是激光光源我國產業界都擁有雄厚的積累。即便市場器件大量采用進口供應商產品,但實質上海外供應商并不具有“卡脖子”的實力。歷史角度看,家用普及市場、智能創新應用和新光源,也是我國投影企業過去十年崛起的主要機遇點所在。
在光閥產品上,DLP和3LCD/3LCOS是主要類型。前者為美國TI的專利技術,后者為日系企業索尼、愛普生等的主要技術。這一核心部件,對于投影機而言,類似于計算機的CPU。我國投影產業在高端市場的技術獨立自主和全球市場地位,主要受制于“中高端光閥”的限制?梢哉f海外光閥產品,是一種“卡脖子”部件。
但是,這種“卡脖子”亦并非完全由技術原因決定。例如,我國企業能夠大量制備4K 1LCD光閥、LCD VR面板,理論上即掌握了大多數3LCD光閥的量產工藝。再例如,我國企業在LCOS光通信產品上已經實現獨立自主,亦有數家企業曾經開發出投影用LCOS光閥樣品,并展示過相應投影樣機。即便在DLP光閥核心的微機電技術上,我國也有企業掌握有眾多相關應用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量產工藝。
或者說,從技術角度看,我國企業突破海外高端光閥產品的卡脖子不是不可能。特別是在3LCD和3LCOS技術上,可謂之只差最后一兩步而已。但是,從技術到產品,必然要面臨市場的考驗:后者是主要困難。
即目前,全球投影消費除了低端普及型家用市場在加速成長之外,傳統中高端市場都面臨巨大壓力。即商教投影機市場遭遇了交互平板、大尺寸液晶顯示的競爭,持續萎縮;工程高亮顯示需求和數字電影大屏需求,與差異化設計的LED大屏之間的對抗和市場爭奪競爭如火如荼。
例如,2023年上半年,全球投影光閥市場除了我國企業主導的1LCD機型需求有所增長外,其它光閥產品的需求量都在下降。而這樣一個“萎縮市場中,外資巨頭又占有了先發的技術、產能優勢,這讓我國企業很難在中高端光閥市場‘后發而發力’”。
“如果DLP和3LCD/3LCOS機型和光閥技術,不能大量下壓成本到普及型市場、一兩千元機型價位;那么這些光閥產品就會面臨市場需求存量之爭的窘境——雖然是卡脖子,卻卡不住市場的增長點”。行業專家指出,投影行業的核心部件卡脖子,具有結構性的特點:其一是,這是市場存量優勢、歷史優勢的卡脖子,而不是主要依賴技術領先的卡脖子;第二是,這可能是減量市場中的卡脖子。
所以,與其計較中高端市場卡脖子的問題、不如直面爭奪增量市場,創新應用,普及市場的大趨勢。后者才是目前投影行業真正的全球潮頭。而我國企業已經站在了這股潮流的頂點。
換道超車激發未來,民族投影要“新中強”
“中高端市場依然是國內投影產業的短板”。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投影產業進一步做強的路徑是什么呢?
行業人士多認為,與其在存量市場“內卷”,不如換道超車。例如,從光閥產品看,1LCD技術以獨有的成本優勢,緊緊抓住了投影大屏普及化的潮流,就是典型的“新需求中崛起”。
“在創新中、新需求中、新物種中,做大也做強,這是國內投影產業的發展經驗和未來路徑。”其中,不僅是智能投影、微型投影、嵌入式投影、激光電視等新應用創新充滿機遇;在光閥乃至投影體制上,也存在跨越式創新的“新賽道”。
目前,國內行業已經提出micro LED高亮像素化面板的制備路徑。這一技術已經率先用于數字化、圖形化汽車大燈的創新應用。未來,通過進一步提升像素密度,亦可以成為一種投影大屏顯示技術——micro LED投影路徑,將突破“光源+光閥”的傳統數字投影產品架構,實現光閥即是光源的自發光投影顯示,其在系統簡潔性、能耗效率上具有顛覆性的優勢。
做大增量市場、做強新應用市場、在新技術賽道建立優勢,進而用規模優勢反哺上游產業鏈。這是國內投影產業不斷向上升級的必然過程。業內人士認為,掌握了市場端、需求端的能量,才能真正撬動光閥端的創新。無論是1LCD、MICRO LED,還是傳統的DLP/3LCD/3lcos光閥,民族產業鏈的突破,都需要“換道超車”思維。
LED投影、智能投影、激光投影、激光電視、1LCD投影……可以說我國投影產業“做大”的歷史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是新賽道中超車的歷史。未來,通過進一步激發創新熱情,拓展創新維度、深入核心技術體質的突破性創新,國內投影行業必然能夠在“大”的基礎上,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