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今天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后的首個航天日。
(國家航天局 “中國航天日”宣傳海報)
隨著國家的蓬勃發展,從發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到拓展深空探測任務,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重要突破!疤熘邸薄吧裰邸 奔赴太空、“嫦娥”攬月、“祝融”探火、“羲和”“夸父”雙星逐日、“北斗”組網、“天宮”建成...中國航天事業在世界舞臺上書寫了一部輝煌史詩。中國航天事業以勃發之氣,向著航天強國勇毅前行。
(國家航天局 “中國航天日”宣傳片)
跨越星際,科技賦能
數字冰雹作為一家對航天軍工事業充滿熱情與敬意的科技企業,我們在過去的十余年里,深耕航天軍工數字孿生可視化技術,不斷探索與創新。
先后參與了多個國家航天科研項目,如 高分多模衛星任務、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天和核心艙”空間站軌道任務、暗物質衛星“悟空” 數據探測任務、量子實驗衛星“墨子”數據監測任務、長征五號發射可視化任務等。一路見證祖國航天強國征程的輝煌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想貢獻力量。
每年的4月24日,我們都會在中國航天日這一特殊的日子里,攜手共慶,為祖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歷程而感到榮耀。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回顧數字冰雹與祖國航天事業的不解之緣。
1“天和核心艙”空間站軌道任務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搭載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順利升空入軌。天和核心艙是空間站發射入軌的首個艙段,也是目前我國自主研制的規模最大、系統最復雜的航天器,它的成功發射,代表中國空間站建設首戰告捷,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為后續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組裝建造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冰雹非常榮幸能夠參與“空間站軌道任務可視化系統”的開發任務,“天和核心艙”發射當天,系統穩定運行在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監控大屏上,實時監測天和核心艙運行情況。系統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對宇宙空間環境、三維地球、天球網格、空間站三維模型等空間要素進行了真實復現,并基于現場對接的實時數據,對天和核心艙實時運行態勢、在軌狀態、任務數據等進行實時監測和多維度可視化分析,為后續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2“高分多模衛星”運行演示系統
高分辨率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簡稱高分多模衛星),作為我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分辨率最高的光學遙感衛星,該衛星主要用于我國國土及周邊區域高分辨率圖像的獲取,被稱為一星多用的“多面手”。
數字冰雹有幸聯手航天五院,建設“高分辨率多模觀測衛星研用一體任務執行演示評估系統”,系統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對高分多模衛星的外觀、精細結構、作業環境進行了真實復現。并可基于數據驅動,真實呈現高分多模衛星現任務執行全過程,如火箭發射、星箭分離、衛星在軌狀態、星體姿態、光軸指向、相機開機狀態等信息;同時為滿足用戶分析論證業務需求,系統支持實時/測試數據歷史回放,結合專業的分析模型,對衛星任務執行效果進行多維度分析判別、比對,輔助用戶科學評估任務執行效果。
3“嫦娥五號”采樣封裝可視化監測系統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之一。作為探月三期工程中最核心的一個任務,也是此前中國航天探測器從未在實踐中試驗過的一個環節。
數字冰雹聯手航天五院,開發“采樣封裝可視化監測系統”,對嫦娥五號航天器進行了數字孿生三維仿真,并通過加載遙測數據,實現航天器工作狀態監測、點云數據監測、多維遙測數據可視化分析等功能,助力用戶實時掌握月表采集情況,為用戶開展月表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任務提供有力支持。
4“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視化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35顆工作衛星全部發射入網。從1994年到2020年,歷經26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美收官!我國成為繼美俄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數字冰雹制作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視化演示程序,通過整理四大導航系統的衛星雙行根數,將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射數據、空間在軌態勢、以及北斗系統的工作原理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和直觀展示,復現了各個系統的空間運行態勢。通過可視化手段,縱向觀察,可對某一導航系統的建設進展進行分析,橫向對比,可對不同導航系統工作衛星數據差異、軌道態勢差異等情況進行直觀對比分析。有助于幫助我們對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星座特點等有更清晰的了解。
5“長征五號”發射任務可視化
2016年11月3日18時,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5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數字冰雹承接的長征五號可視化項目,通過高精度三維動畫,動態真實復現長五箭體及內部系統的機械結構、運轉原理,真實還原發射廠區以及火箭垂直總裝的運轉過程;動態呈現長征五號點火發射以及飛行過程數據,并從助推分離、整流罩分離,到一二級分離、末修調姿,再到上面級與基礎級分離等全過程精細展現。
6量子實驗衛星“墨子”數據監測可視化
2016年7月16日凌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完成四大科學實驗任務: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驗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數字冰雹擔任了本次“墨子號”衛星科學實驗運行監控平臺的設計開發工作,并獲得用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數字冰雹針對量子實驗的星地協同過程,構建了全面展現科學實驗流程與狀態的天地一體化運行監控系統,用以監控量子衛星的載荷工作狀態與科學實驗進展。通過對量子衛星的星地光學與數據通信過程可視化,完整的呈現科學實驗的工作步驟與工作原理。
7暗物質衛星“悟空” 數據監測可視化
2015年12月17日,我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被成功送入太空。其主要科學目標是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數字冰雹有幸參與到暗物質探測任務,承擔衛星態勢監測及數據管理監測兩套數據可視化系統的開發。衛星態勢監控可視化系統運行在指揮大廳的大屏幕上,呈現的是衛星運行態勢,包括結合二三維地圖可視化衛星的位置、運行軌跡,高能粒子經過探測器的三維“著火圖”,地面接收站的通訊范圍與狀態等。數據管理監控可視化系統,運行在數據處理間的大屏幕上,主要呈現數據處理過程、探測事例統計、內部流轉實時監管以及空間環境探測器、能譜圖、光變曲線等的快視顯示。
數字冰雹與中國航天,一路同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數字冰雹將繼續以對航天軍工事業的熱愛為動力,深入研究航天軍工數字孿生可視化技術,不斷創新與突破。我們將同航天事業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共創輝煌!
感謝您在中國航天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與數字冰雹一同回顧航天事業的光輝歷程。我們深知,這是一段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的征程。未來,數字冰雹將繼續秉持著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熱愛,與祖國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強國夢繼續助力!
火箭咆哮,推動著宇宙探索的腳步,
衛星閃耀,連接著新時代發展的紐帶,
嫦娥漫步,揭開著神秘星球面紗,
天宮航天員,書寫著太空科技傳奇,
探索宇宙,展示中國航天力量!
在這片廣袤浩瀚的太空中, 中國航天事業譜寫著輝煌篇章。致敬中國航天事業,致敬中國航天人,讓我們伴隨著航天強國的步伐,開啟更加輝煌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