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日本JOLED申請破產保護。從全球顯示行業的產能角度看,JOLED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家企業還有一些其它的特殊身份!
例如,JOLED是全球顯示面板行業少數將印刷顯示作為“唯一核心技術方向”的創新公司;也是目前印刷OLED面板唯一宣布過“小批量產”的企業;更是日本面向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僅存獨苗”;特別是在日本液晶面板業的夏普被臺資控股、JDI近幾年來忙著“關停并轉”的背景下,JOLED的倒掉可能正在正式宣布日本產業界全面退出顯示面板未來的競爭。
何其難也,JOLED倒掉的直接原因是啥
據日媒報道,JOLED倒掉的直接原因是運營持續虧損,且負債額較大。目前JOLED負債大約33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相對于國內外一條6代線OLED面板工廠投資在三四百億人民幣而言,這個負債額度著實不大。
亦因為如此,更多的行業分析指出,JOLED最終選擇關門有負債之外的更多原因:第一是,JOLED無法實現自己造血,又找不到新的投資者投入資金,只能選擇破產。可查資料顯示,JOLED最近一次大手筆的資本注入是TCL華星光電2020年6月投資300億日元,獲得其10%的股份。另據報道稱,TCL華星光電已經提前計提了這筆投資的損失。
第二則是,日本顯示產業界有意推動JOLED和JDI研發部門的聯合重組。日媒報道稱,JDI 與 JOLED已達成協議,前者將通過收購 JOLED 的 OLED 顯示技術和 IP 來推動 OLED 技術的發展,同時為 JOLED研發部門員工提供就業機會。但是,這些并購不包括JOLED的制造和銷售業務。后者亦很容易理解:JDI在持續虧損下(截止2022年持續虧損9年),也在連續出售制造端的業務。例如,3月份,JDI宣布將位于日本境內的東浦工廠出售給索尼半導體制造公司(SCK);2022年底,JDI將旗下中國子公司晶端顯示精密電子(蘇州)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給蘇州東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即,為了實現JOLED和JDI的重新整合,對JOLED的歷史債務和股權進行一次破產“重估”,是必要的過程。也是確保整合后的企業能輕裝上陣的基礎。
不過,“JOLED和JDI的研發聯合,更像是弱弱合并,然后去賣專利!狈治鋈耸恐赋,JDI也不具有自主造血能力;且失去了OLED制造業務,JOLED研發部門未來的前景高度存疑。而JDI自身將其6代線等轉化成印刷OLED線,也存在較大的技術和投資方面的不確定性。
因此,過去數十年間,發明于美國、興旺于日本的平板顯示技術,在日本的“產業進程”,很可能會隨著JOLED的落寞而徹底進入歷史。
為什么是現在,JOLED倒掉的根本原因是啥
對于JOLED的破產,除了上文提到的“直接原因”外,導致JOLED長期經營不善的根本原因更值得研究。
JOLED的定位是印刷OLED技術開發與制造。在OLED顯示上,蒸鍍和印刷是兩大技術流派。其中,印刷被認為能夠充分適應大尺寸面板制造,并能兼顧中小尺寸產品,且制造成本要比蒸鍍產品低2-3成。
因此,一旦有企業能夠開發出成熟可靠的印刷OLED顯示技術,必然在下一代平板顯示市場立于極其有利的位置。印刷顯示一度是:1大尺寸OLED顯示的救星、2.后發OLED面板企業超車的“彎道”。但是,過去十余年的實踐似乎證明,印刷OLED的技術難度超過了行業想象。
一方面,LG和三星先后實現了8.5代線大尺寸面板線的“蒸鍍OLED”制造。蒸鍍技術不能大型化的魔咒已經解開。雖然蒸鍍技術必然帶來一些成本問題,但一個相對成熟的大尺寸OLED蒸鍍技術與一個完全不成熟的印刷OLED技術之間,誰更有暫時的優勢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6代線代表的中小尺寸蒸鍍OLED項目遍地開花。OLED手機屏幕市場供給已經從三星獨占近100%,變成了四五家主要供應商。在這樣的背景下,6代蒸鍍OLED線2021年開始向IT用中等尺寸OLED市場進軍。即在手機OLED屏競爭激烈,利潤下降的背景下,OLED行業將IT面板作為“解放產能”的新突破口。
IT用蒸鍍技術OLED面板,恰與JOLED所謂“實驗性量產的印刷OLED”面板在市場需求和技術規格上高度重疊。這讓JOLED的“量產、擴產”計劃,一下子撞到了“三星成熟OLED線產能向IT市場爆發”的沖擊波上。無論是從供應鏈穩定度、產能規模、能接受的成本供應價,還是從下游客戶關系看,JOLED在三星、京東方、LGD的IT用蒸鍍OLED中尺寸面板面前,都缺乏競爭力——用行業專家的話說,JOLED的現有產能“能力”都不可能說動蘋果這樣的傳統親日系大客戶,更不要論其它方面的競爭力了。
如果僅僅是以上兩方面的“OLED技術路線競爭壓力”,也許JOLED還能在資本輸血下繼續“茍住”。但是,全球顯示產業鏈和消費電子產業在2022年經歷了“雙位數滑鐵盧”——2022年包括手機、IT到TV市場,呈現全面需求萎縮、上游供給相對過剩局面。那些最為成熟的顯示產品制造線,都在2022年三季度陷入了虧損,更不用說本就處于“產業鏈成本高地”和“技術成熟度有限”狀態下的JOLED了。
更為嚴峻的是,當下消費電子行業對顯示面板需求的低迷,并不會迅速結束。自2022年起,至少將是一個24-36個月的深度低谷周期!@一大環境幾乎成為了壓垮JOLED持續經營能力、并擴大“暫時非常有限的”產能的大山。
“本想用印刷OLED彎道超車,哪知道這是一個‘九轉十八彎’。結合蒸鍍OLED的成熟可靠度不斷提升、以及顯示產業需求進入低谷大周期,JOLED的2023年破產”,是不得不做的“最不壞的選擇”。行業人士指出,顯示面板新技術開發,往往周期長、投入大,并不太適合JOLED這樣整體規模有限、大股東投入比較保守的企業。未來印刷OLED能否成為一線上真正堪用的技術,還要看其它行業大佬的表現。
JOLED倒掉,并不動搖印刷技術路線的前途
JOLED是目前唯一實現印刷OLED小批量產線的企業。其倒掉是否會對印刷OLED產業鏈產生危害呢?對此,標準的答案是,JOLED在印刷顯示上知名,更多是因為其只干這一種技術。而印刷顯示上,其它大佬的研發投入,才是這一技術產業鏈布局的“主體”。
例如,三星2021年底開始量產的QD-OLED大尺寸面板中,QD-OLED中的QD色彩轉換層,就是采用噴墨印刷技術制造。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三星顯示的QD-OLED電視出貨量約為45萬臺。2023年預計其QD-OLED電視出貨量將超過100萬臺。目前,推出QD-OLED電視的品牌包括三星和索尼。
再例如,TCL在印刷OLED和QD上有長期研發投入,并牽頭組建了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在CES 2023展會上,其展示了全球首款65 8K印刷OLED顯示器。這款產品也采用了JOLED的部分技術。實際上,有研究認為JOLED破產,成為純研發企業,作為JOLED的股東之一,也許TCL華星會有“資本之外”的收益——比如,以后JOLED的新技術開發更依賴TCL華星的生產設施等等。
同時,我國面板業另一家龍頭,也是全球第三大OLED屏幕供應商的京東方,在印刷顯示方面也一直在持續投入,并在合肥建立了專門的實驗線。目前京東方已經推出了17英寸噴墨打印OLED顯示屏,近幾年向外發布多臺印刷OLED顯示樣機。
“從時間節點看,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要比JOLED更早!”業內人士指出,面對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和工藝,各個陣營的研發投入都不曾終止。在印刷顯示上,JOLED的全球分量有限。
即,JOLED的倒掉,不僅對全球顯示面板供應的影響幾乎是零、就連對OLED這一技術面板的供應影響都幾乎為零。至于對未來印刷顯示產業鏈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從技術角度看,印刷顯示不僅是印刷OLED面板這么簡單。例如,三星QD-OLED就采用了印刷QD層的技術——印刷TFT材料、印刷OLED發光材料、電子功能薄膜打印技術、印刷量子點發光材料與墨水等都是“印刷顯示”、“印刷電子技術”。同時,即便是印刷OLED這一窄眾技術方向,也尚且沒有被“證偽”。行業還在持續的進行技術研發和努力。這種研發固然有失敗的可能,但是對于顯示行業的頭部企業,其不可能放棄對任何一種“潛力”技術的探索。
綜上所述,JOLED的倒掉,更多的是這個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和技術路線過于激進導致。其破產,充其量意味著日本產業界在先進顯示產品研發與產業化上的重大挫折,甚至是斷代。對于更廣闊的全球顯示市場和新技術探索,并沒有巨大影響。甚至,對于我國和韓國等顯示產業領頭陣營而言,這是少掉了一個潛力型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