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研究,一朝落地!” 第二十四屆全國電影推介會上“分線發行”正式登場。近日,包括《再團圓》《沒問題》《紅豬》等24部實行分線發行的影片,在浙江橫店第一屆全國電影交易會集中簽約。這代表著我國電影發行事業的一次重大改革正式落地。
從統一到分線,發行之變改變了什么
首先,必須明確前20年電影放映產業的市場化發展,建立在“統一發行、統一放映”之上,并非“錯誤”,而是“錯位發展”的科學方法。
統一發行的弊端是“不同院線內容一樣、萬屏一律”,這樣不利于院線之間的競爭。但是,在國內院線產業發展早期,市場以增量為主、主體企業任務以擴大社會面覆蓋為核心。統一發行的方法,即保護了比較弱小的院線、也保護了比較弱小的商業電影制作體系。
即,通過制度性抽離部分市場競爭環節,簡化了弱勢的、發展階段的“行業競爭、減少了內耗和內卷”。統一發行對于我國快速提高電影工業化制作水平、提升院線市場服務規模,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和功績。
但是,這并不是說“統一發行”就是千秋萬代的好事情。實際上,隨著本土院線市場的發展、電影制作能力的提升,統一的發行方式至少產生了如下問題:第一,競爭不足,尤其是當院線市場覆蓋足夠廣闊,從增量轉變到存量時代之后,院線的服務內容缺乏差異性,院線競爭邏輯主要圍繞“區域地理位置”展開,這不利于院線存量市場的高質量競爭。
第二,從電影制作角度看,統一發行往往導致“頭部影片占據大量黃金熒幕資源,中小制作、小眾影片,排片往往缺乏資源”。即統一發行“贏者通吃”,不利于內容生產行業的分層、分類型的競爭。這固然在內容生產業弱小的時候是一種保護,但是在其成長起來之后,卻是一種“阻礙”。
第三,從消費市場看,觀影群眾的規模基數不斷擴大,年齡差異、地域差異、文化差異和需求差異日益明顯。這也迫切要求供給側,無論是院線還是制作方,能夠提供“時空差異之外”,真正基于內容差異的供給格局。
而分線發行的“十年討論和研究”就是要解決以上幾大問題。通過分線,在不同院線、同一時空內,引入不同內容,滿足供給側的更多競爭空間、也滿足需求側的差異化觀影需求。
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認為,分線發行將讓更多作品、尤其是中小成本作品及藝術片不再受限于大檔期、短周期,擁有更多市場化機會。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認為,分線發行將“大大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進而滿足觀眾不斷豐富的觀影需求”。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指出,分線發行改革的原因是“我們的市場已經充足到可以支撐更多元的市場了,我們的銀幕數、影院數、(電影內容)產出量已經足夠龐大。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統一發行下)差異化的經營是缺少的”。燈塔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中國擁有12500家影院,76435塊銀幕,是妥妥的全球第一大放映市場。
可以說,“從統到分”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的,包括物質上、思想上和共識上的準備,在整個行業已經擁有了充分的“實施基礎”。而隨著這一輪分線發行改革,院線市場競爭也將“煥然一新”。
院線競爭新時代,有利于新技術加速落地
分線發行,最大的改變將是電影院線。傳統的統一發行,不同院線、不同電影院的內容“基本一樣”,消費者選擇院線的理由只有“交通方便與否”。
而分線發行之后,院線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排片和結算,“我們需要很強的內容選擇、內容的判斷以及內容的營銷能力,需要有不斷創新的精神”,上海電影總經理戴運如此表示。即分線發行,電影院必須為自己“廣而告之”的提供“不同的內容”、“差異的觀影體驗”。而后者對于新興放映技術的發展將是巨大推動因素。
據統計,截止目前,包括洲明科技、AET阿爾泰、南京洛普、QSTECH青松光電等近10家品牌企業近三十款LED電影放映屏幕,已經通過DCI認證,拿到了全球市場準入“許可”。
例如,作為國內第一家拿下DCI認證的企業洲明科技,其UCINE系列LED電影放映系統產品,就包括了5m(即將推出)、8m、10m、14m、16m等多個規格產品,滿足除巨幕廳之外的“不同尺寸熒幕市場需求”。同時,行業人士表示,LED技術的優勢還在于對于滿足未來8K放映標準,毫無“技術壓力”。目前,LED放映系統的主要市場障礙集中在成本較高和院線熱情有限上。
成本角度看,一方面,作為新興技術LED放映系統還處于“成本下降周期”之中,產品價格依然包括較高的研發成本和市場規模限制性因素。另一方面,近三年來受到疫情影響,行業市場對采購新裝備持續謹慎,市場價格敏感度也處于高點。
院線競爭角度看,傳統的“統一發行”是典型的大鍋飯方案。這雖然能保護幼小產業發展初期階段的是市場主體,卻也造成了“卡好區域位置、萬事大吉”的競爭邏輯。電影院線對于提供創新的和差異化的觀影體驗熱情有限。更多的院線是選擇將資源投入在“搶區位的搶地盤”上,而不是“設備、宣傳、服務”方向。
“隨著新冠疫情結束,觀影市場趨向正常、以及‘區位空白’市場的消失,院線供給端的飽和、分線發行差異化供給改革的開始等行業變化的出現,限制LED等新興放映設備發展的‘院線主觀性因素’將被消滅干凈”。行業人士指出,未來的分線發行市場,院線需要進行自我營銷: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院線拿到了那些片子和內容;二是院線設備體驗和服務體驗有什么特點!
“統一發行就像電視臺的頻道,各個的覆蓋范圍、內容方向是死的;分線發行更類似于網絡視頻服務商的競爭,獨家內容、買斷內容、帶寬速率等都是競爭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LED電影放映系統不需要機房空間、可以實現更高的3D觀影亮度、可以同一空間舉辦年會或其它聚會活動,觀影效果受環境光影響小、全壽命亮度等核心性能表現高度穩定……LED屏的“性能、部署、經營”優勢就更容易發揮出來。
某種角度看,分線發行是對院線競爭格局的重塑、是對內容創作差異化、設備供給升級的全面利好,也是對電影消費從“有無”和“實現全覆蓋”,到向“提升服務品質和質量”升級的大力支撐。
“近8萬塊熒幕,LED屏還不到百塊!”這樣的歷史局面正在進入一個“快速變革”的新時代。業內專家估計,LED電影屏市場渴望在分線發行改革下,在2024年迎來十倍的成長。更為充分和多元的電影院線競爭市場,必然進一步激活我國電影產業全鏈條的質量型發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