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季度,是彩電行業“最慘”三季度嗎?或許這不會有定論。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869萬臺,較2022年同期下降12.9%。
但是,在彩電整體消費低迷的背景下,大屏彩電、尤其是激光顯示新物種卻迎來了進一步的爆發。據行業龍頭海信視像三季度財報顯示,海信 100 英寸及以上家用激光顯示產品(激光電視及激光影院)銷量同比增長 40%。
彩電向大進入新階段,激光顯示優勢擴大
目前家庭視聽消費的主潮流就是“向大型化”發展。有網友表示,自己用了10年的42英寸液晶電視下崗,并不是因為“損壞”,而是“身邊朋友都換了大屏、自己也想用大屏偶爾看看電影大片”。
據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75寸產品零售量占比為18.7%,較去年同期提升6.2個百分點;85寸產品零售量占比為5.5%,較去年同期提升3.3個百分點——同比增幅分別超過3成和10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彩電行業主要消費尺寸55英寸和65英寸零售占比分別為20.0%和21.3%,與去年同期下降了3.3%和0.2%個百分點——市場同比降幅均超過兩位數。尤其是保持了8年市場第一尺寸線的55英寸,現在市場份額與65和75已經無比接近,且以目前三季度同比銷量下降超過16%的速度“萎縮”下去,市場第一細分尺寸地位將迅速丟失。
消費者的選擇就是“更大的屏幕”——這與彩電應用習慣從傳統的“新聞剛需”、“綜藝剛需”,轉向4K高清高質量“視覺內容”剛需;應用價值從“解決娛樂的有無和休閑時光填充”向“滿足更高的視覺沖擊力震撼力”需求轉變有密切關系。
行業專家表示,彩電傳統的“新聞剛需”、“綜藝剛需”,家庭娛樂第一物種、休閑時光填充器等功能,已經讓位給網絡視聽和移動視聽,如手機、平板、PC等帶來的視聽應用、短視頻、直播、游戲等新玩法,改變了家庭視聽生態。這種變化下彩電的“價值定位”出現重大調整,突出的市場端變化就是“總量下跌、高端大屏崛起”。
而在高端大屏顯示上,激光電視和激光影院產品具有天然優勢:不僅更健康護眼、且直擊百英寸家庭極限大屏,滿足家庭運輸、安裝和可視距離上的特殊需求,是家庭巨幕娛樂“一次到位”的選擇。
進入三季度,海信先后推出全球首款 120 英寸可折疊激光電視和全球首款頂嵌式激光影院,解決超大屏電視入戶難、家居融合和沉浸感不理想、視覺舒適度不佳等影響用戶體驗的核心痛點。進一步推動激光顯示向“更大極限”突破,再次成為“向大”趨勢的“尖峰領導者”。以激光顯示為核心,海信“超大屏新物種”正在帶來彩電“下一代消費”的終極選擇。
彩電“越大”,激光顯示“越香”
“100英寸、120英寸才是激光顯示在家庭市場的‘主戰場’。”行業專家表示,相對于比較成熟的液晶大屏彩電,激光顯示的家居之路才剛剛開始。
目前,家庭彩電顯示基本實現了大屏化,即65英寸及其以上產品市場占比接近50%;但是,行業市場依然在向超大屏化發展,即三季度數據顯示, 8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彩電同比銷量實現翻番。但是,居家視聽超大屏化的發展,亦帶來了眾多新問題。
首先是,液晶顯示的成本與顯示面積正相關。例如,百英寸的液晶彩電售價難以拉到五千元以下的普及價位。同時,液晶顯示向百英寸以上發展,也面臨自身技術的瓶頸。100英寸和110/115英寸都是兩年來的市場新產物,液晶彩電亦沒有出現120英寸的產品。
其次是,液晶電視的重量、運輸體積也與顯示面積成正比。這妨礙了產品在家庭中的安裝、入戶等的便攜性。有專業人士測算,居民樓電梯(不包括老舊小區,小尺寸電梯)和樓梯的空間,往往只可以最大容納85英寸液晶電視帶有有限保護包裝搬運——再大尺寸就需要破窗進入,吊車安裝。
此外,液晶電視另一個特點是,舒適、健康的觀看距離與顯示面積幾乎也成比例增加。百英寸液晶電視通常需要6米以上的合適觀看距離。這大大阻礙了普通家庭的擁有。
相比之下,激光顯示是點狀顯示設備,其在體積、運輸、安裝上的便攜性毋庸置疑。激光顯示采用光學放大成像方案,其顯示畫面理論上沒有上限限制——實際上,傳統家庭影院投影顯示的主流尺寸一直是120-180英寸,這才是投影光學顯示的“真正主打市場”。同時,激光顯示采用仿生成像方式,反射成像帶來的光顯舒適度,觀看可視距離要求更低。一般三米觀看距離,即可以選擇75-100英寸的激光顯示產品。
“小尺寸選液晶、大尺寸液晶優勢依然突出,但是超大尺寸那就是激光顯示為王。”行業分析指出,激光顯示一直未能成為家庭視聽主角,本質卻是家庭視聽還沒有真正進入“超大尺寸時代”。所以,未來隨著家用彩電完成75英寸的普及,并進一步開拓85和100英寸市場,激光顯示的角色地位必然會不斷提升。
尺寸越大激光顯示越香,尺寸越大激光顯示優勢越明顯。這將是液晶電視實現大尺寸升級后,彩電行業的又一輪“更向上”的消費革命。
激光顯示變形記,差異化方案贏得大市場
面對超大視聽巨幕的需求,激光顯示搶占先機的手段不僅是“大、輕、健康”,更包括其自身技術帶來的獨特變形能力。
例如,海信就推出了激光電視、激光影院、激光智能投影、8K激光電視、可卷曲激光電視等完全不同于傳統液晶顯示的產品:液晶電視的差異,總體來說主要就是“屏幕尺寸”不同。激光顯示則可以在不同應用場景和形態之間變化——既可以與傳統彩電一樣,也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形態。
行業人士指出,未來激光顯示大屏發展或將有四大基本形態:第一是與傳統液晶電視類似的激光電視形態。第二是智能投影類似的輕巧和靈活設備形態。第三是率先實現可折疊、課收納的,柔性化的大屏巨幕形態,解決巨幕電視的家庭美學破壞問題。第四是,多種可嵌入式激光大屏形態,例如吸頂燈投影、車載嵌入、家庭服務機器人嵌入等等。
但是,無論那種形態的激光顯示,都是“巨幕顯示大屏”,同時也可以通過光學變焦設計,成為傳統尺寸大小的顯示屏幕。——激光顯示不僅作為新技術品類,在核心技術性能,包括光學性能、亮度性能、分辨率性能等方向還在創新路上;同時其在產品場景適配和應用形態上的創新也在路上。巨大的創新空間,遠要比激光顯示更適配大屏巨幕只一點能帶來更多的“成長性潛力”。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海信激光電視規模已經超越OLED電視行業總規模,零售額高出12.6%,零售量高出5.3%。——消費者用腳投票,已經為未來電視下定注腳。數據顯示,海信激光電視自2019年以來,海外銷量年復合增長率達144%。歐洲已成為海信激光電視的第一大海外市場,海信激光電視零售量在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激光顯示中國創造、全球共享的次世代超大屏的居家視聽革命大幕正在緩緩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