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技術,低成本、高效率、卻不需要幾乎任何新的生產設備和材料,更多是既有設備和材料、工藝工序的“再組合”,那么這樣的新技術“很難不受歡迎”!這就是OLED領域的無FMM光刻圖形化技術。其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8.X世代OLED線的“首選”!
多條8.X代線考慮無FMM技術
9月7日,維信諾聯席總裁嚴若媛在成都舉行的2023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主論壇上演講時透露,在維信諾的最新規劃里,預計未來做中大尺寸OLED屏應該使用8.5代及以上的生產線設備。來自UBI Research分析師的消息稱,維信諾正在與主要設備公司討論投資第8代OLED產線。此前5月份,維信諾推出了智能像素化技術(Visionox intelligent Pixelization,ViP)技術,即無FMM光刻圖形化OLED技術,并指出該技術適合大尺寸化OLED面板生產。
9月29日,JDI公告稱,JDI 與安徽省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WEDZ) 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MOU),將啟動部署 G6 和 G8.7工廠的大規模eLEAP業務。JDI的eLEAP技術,是其獨立研發的無FMM光刻圖形化OLED技術,目前在日本茂原G6工廠正在建設eLEAP 量產試驗裝置(每月1300片),預計2024年投產。
2023 SID國際顯示周上,BOE(京東方)基于量子點直接光刻工藝(direct photolithography of quantum dots in QLED, DP-QLED)開發的4.7英寸650 PPI顯示樣品亮相。這說明京東方已經掌握了無FMM光刻圖形化技術,并在QLED和OLED上都有所嘗試。此前,京東方已經公告計劃在北京建設基于8.X基板的OLED面板線。
另據消息稱,自5月份的SID以來,三星顯示器內部對非FMM OLED的興趣也在增長。目前三星已經決定建設于2026年量產的8.X代IT用RGB-OLED生產線。以滿足蘋果等大客戶的“中尺寸OLED”面板需求。
此前,惠科亦與JDI探討過,采用JDI的eLEAP技術在鄭州建設8.X代OLED面板線。不過,似乎這一計劃已經終止,并被JDI蕪湖項目取代(蕪湖項目還待12月份最終確認)。
由以上消息可見,2023年以來“無FMM”技術正在成為一個“熱門話題”。JDI作為最早的技術提出者之一,更是已經到了“具體項目的落地前夕”。這充分說明,在IT化的OLED市場,無FMM技術是多么重要。
“無FMM”的優勢巨大,推動OLED蒸鍍技術大尺寸化
為什么采用光刻替代FMM,實現OLED面板的圖形化會成為趨勢呢?原因主要在于“IT面板需求的大尺寸化”。
例如,媒體報道稱蘋果正在測試三款OLED面板,分別是20英寸、27英寸和32英寸,其中20英寸面板正在MacBook上進行測試,27和32英寸的版本則是iMac。分析認為,結合幾乎已經曝光的OLED版iPad,蘋果未來IT顯示產業鏈將全面倒向OLED顯示技術。
9月25日華為新品發布會上,華為首推全球最輕薄大尺寸13.2英寸平板,采用了業界首款柔性OLED屏幕。分析認為,華為IT類產品未來的目標之一也是柔性OLED化。
“與此前華碩搶跑的IT設備的OLED化不同,蘋果、華為的體量和號召力都更強大。”業內人士表示,OLED和IT的大規模結合箭在弦上。根據UBI Research最近發布的報告,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顯示器等設備的OLED出貨量,預計在2027年達到三千一百萬臺,年均增長率高達41%。
但是面對IT對OLED的需求,OLED行業并沒有準備好:一方面是需要建設新產能,滿足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傳統的FMM蒸鍍技術,在大尺寸化上“成本偏高”。
首先,如果建設8.X世代線,大尺寸FMM的重力變形問題,嚴重影響產品成品率和制造效率。在OLED電視機上,這一點已經導致了“成本持續居高不下”的尷尬境地。其次,即便是在目前成熟的6代線上,FMM也是制造13英寸以上OLED面板“降低成品率”的重要因素——相對切割手機的6英寸面板,大尺寸化下“缺陷”可能帶來的報廢面積更高。
相比之下,光刻圖形化、無FMM技術,沒有以上的問題。同時,光刻工藝在圖形化時,面板開口率會更高。這將有利于IT面板對更高亮度等方面與手機面板不同的性能需求。維信諾就指出,光刻圖形化、無FMM的高精度的獨立像素將帶來7大優勢:更好的視角視覺性能、更短的產品開發周期、更好的低灰階畫質、更高的ppi和開口率、更好的亮度均一性和更低的功耗、更高的面板透過率、更靈活的生產交付等。
更為重要的是,無FMM技術、光刻圖形化,不需要引進全新的設備和材料。這是OLED產業鏈在現有技術和裝備下的工藝集成和制備思路的進化。這一點讓光刻圖形化對比如“噴墨印刷”等其它全新OLED面板制備思路而言,具有極大的產業技術成熟度優勢。
包括,更成熟的產業鏈基礎、適配8.X等高世代線、更適配IT面板性能需求、渴望帶來更低的產品成本……這些特點讓光刻圖形化給予了傳統蒸鍍技術為核心的OLED產業,向大尺寸進軍的更好“機會”。此外,業內認為,現有的6代線亦可以改造為光刻圖形化技術,并很好的滿足手機到IT的中等和小尺寸顯示面板需求。而未來的8.X代IT面板線,理論上也能滿足彩電OLED面板的切割需求。
無FMM技術有競爭對手,噴墨印刷也在前進
“面向IT,這是OLED顯示目前極具確定性的未來成長點、增量需求。”這不僅是蒸鍍技術體系關注的方向,也是噴墨印刷技術覬覦的機遇。
據新華社武漢10月18日消息,我國高分辨率新型顯示噴印裝備研發取得重要成果。18日,G6高分辨率新型顯示噴印裝備在武漢正式完成組裝。此前,采用該技術的G4.5代線噴墨印刷OLED設備已經在TCL華星光電試驗線上得到應用檢驗。
TCL華星在印刷OLED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已經研發出了65英寸的8K印刷OLED電視、31英寸的印刷OLED卷軸屏以及17英寸印刷OLED折疊屏等多款產品。其中,在印刷顯示的性能瓶頸“可視角度”上,華星采用新型油墨配方,也取得了眾多進步。
在2023 TCL全球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TCL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先生公開透露:“TCL將在2024年實現印刷OLED小批量量產”。 韓媒ETnews報道稱,TCL華星光電正在開展將日本JOLED的印刷OLED工廠遷往中國的工作。據悉,設備分離轉移將于年內完成,該設施預計明年投入運營。
種種信息表明,TCL華星主導的噴墨印刷OLED技術路線,將在2024年迎來至關重要的節點:1.小批量量產供貨;2.6代線國內自主設備的導入和技術驗證。這一進度,絲毫不亞于光刻圖形化無FMM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據悉,理想條件下印刷OLED顯示的OLED核心材料利用率能達到90%以上,顯示面板整體可節約大約2/3的成本。印刷OLED一直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低成本大尺寸化的關鍵技術方案之一。
“技術研發跑的更快、產能落地進入倒計時!”行業專家表示,無論是無FMM的光刻圖形化、還是噴墨顯示,都將是推動OLED顯示產業鏈“向大”發展的可行路徑。現在二者的競爭,有些像20年前PDP和LCD的較量,最終的結局要取決于“性能效果和成本的平衡”。但是,就今天的行業格局而言,誰能率先量產已經成為“首輪較量的關鍵”;而率先推動新技術產品量產,也將有利于行業企業搶占未來技術和未來需求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