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為病人、醫院做哪些事情?
從智能化的問診、院內導航,到覆蓋多部位的輔助診療,再到后端的管理、科研和醫聯體……AI正在幫助人們逐步實現對“未來醫院”的暢想。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發展并規范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療。剛剛閉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大愛無疆·元創力”商湯企業論壇上,商湯科技發布“未來醫院”綜合解決方案,打造面向不同醫院場景的多種智能服務,形成覆蓋智慧診療、智慧就醫、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醫聯體等多場景、多應用的平臺體系。
在商湯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分享了有關“未來智慧醫療”的瑞金詮釋。他表示,“對于未來,我們還是希望真正能夠做到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務延伸是無邊界的,但進一步要做到的是患者無感知,健康全感知,醫療的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在瑞金醫院建設“亞洲一流示范性醫院”的實踐中,要從三個維度進行評判,也就是患者的體驗度、醫務工作者的感受度以及管理者的掌控度,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高質量醫療服務保障。
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
商湯醫療以成為“AI驅動的‘未來醫院’設計賦能者”為戰略目標,秉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理念,以領先的AI技術和多場景應用,有力助推醫療健康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
此次發布的商湯“未來醫院”綜合解決方案,涵蓋面向不同醫院場景的多種智能服務,讓智能化診療技術下沉至廣大基層醫院,讓智慧高效的醫療服務普惠每一位患者。
面向診療的SenseCare®智慧診療平臺,為醫生臨床診療提供有效的智能輔助;面向患者就醫的智慧就醫助手,幫助醫院提升患者就醫流程體驗;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服務,幫助醫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面向科研層面的智慧科研服務,助力多中心科研開展,快速提高醫療科研水平效率;面向區域醫聯體的智慧醫聯體服務,實現醫院間遠程診療、患者轉診,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
讓高精尖的AI醫療“鋪天蓋地”,普惠更多患者
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年)》,創新性地提出了大力發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
商湯科技副總裁、智慧健康事業部總裁張少霆也在論壇上以患者的視角出發,結合真實案例,描繪在未來醫院場景下患者將如何獲得更好的就醫全流程體驗——患者通過手機進行語音問診,就可自動獲得相應的科室和醫生推薦,足不出戶就可完成掛號流程;到院后,借助院內實景AR導航,方便直觀地看到前往每個目的地的行走路線,告別院內找路迷路的煩惱。
在醫院診療環節,基于深度學習的輔助診療軟件可以幫助醫生快速查找病灶,完成病情分析,確認診療方案;醫生通過三維可視化模型模擬并評估手術方案,也能幫助患者及家屬更好地理解手術方案及預后;通過醫聯體區域醫療協同智慧平臺,也可以方便地與全國各地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對于手術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討論;完成治療后,醫生還可借助智能隨訪管理系統,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跟蹤。
此外,醫院運營管理的方面也實現了全面數字化、智能化,從入院的測溫及身份核驗上實現無感通過,預防不良擾序,營造安全有序的就醫環境。
商湯科技希望通過AI+醫療算法和應用能力全面提高多臨床科室的診療效能、院內運營效率和病患就診體驗,陸續實現在各個核心應用場景的完美落地,真正能夠讓醫院、醫生和患者獲得獨特價值,解決醫患痛點。
初期人工智能技術的“頂天立地”在醫療行業發揮了高精尖的作用,未來,商湯將持續以頂尖研發團隊和深厚科研底蘊為基礎,開拓更多醫療應用場景,持續助力現代化高質量智慧醫院建設,讓高精尖的AI醫療“鋪天蓋地”,覆蓋更多基層,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