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博詣《新辦公時代勞動力的招聘、留存及增長》報告采訪了全球超過2,500名企業雇主
以了解當下企業所面臨的辦公轉型洞察
中國北京6月22日訊。近期,全球領先統一通信和協作公司Poly博詣(NYSE: POLY)發布了一份全新的調研報告《新辦公時代勞動力的招聘、留存及增長》,分享企業雇主如何看待并應對‘后疫情時代’下企業員工對未來理想工作空間的需求。根據報告顯示,企業需要正視他們在新辦公時代下的混合辦公策略,否則將面臨人才招聘、留存的流動風險。報告顯示,大部分受訪的中國企業雇主已經為混合辦公制定計劃,并投入資金為員工配備適合的技術及設備,并積極重塑辦公室布局,以滿足新一代員工的期望,促進企業持續性發展。
對此,Poly博詣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李金水強調:“混合辦公策略已成為吸引和人才留存的關鍵因素。我們深知,人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資產。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我們堅信企業推動混合辦公政策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力的要素之一。在混合辦公模式下,員工可以更有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此外,企業切不可忽視協同工具的重要性,加速數字化應用落地。”
混合辦公策略成為企業吸引、留存人才的關鍵
新冠疫情刷新了企業和員工的作業模式,靈活辦公的用戶認知已經建立并且被廣泛接受。根據Poly博詣《新辦公時代勞動力的招聘、留存及增長》報告顯示,超過一半(56%)的全球企業雇主表示,如果不采取混合辦公計劃,人才的吸引和留存將受到很大影響,72%的中國企業雇主贊同該觀點。數據顯示,中國勞動者對混合辦公的需求期望高于全球,混合辦公策略正在成為吸引和留存人才的關鍵因素。
Poly博詣報告的亮點數據還包括:
高于全球平均值(16%),24%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表示,企業員工會因為工作不滿足“更靈活的/混合/遠程工作”要求而離職。
高于全球平均值(28%),33%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認為,混合辦公的好處是“工作和生活更好的平衡”。
強大的硬件設備助力企業和員工雙贏
新冠疫情爆發后,國際和國內企業紛紛啟動“公司辦公 + 居家辦公”相結合的混合辦公模式,并且已經證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與優越性。Poly博詣認為,混合辦公對于雇主和雇員是雙贏的選擇,混合辦公所帶來的敏捷性能夠讓企業和員工都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絕大數(83%)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贊同混合工作是未來,并且認同這場新冠疫情使得企業在如何使用空間、人員和技術方面變得更加明智(89%)。
Poly博詣報告的亮點數據還包括:
61%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表示,已經為混合辦公做好了充分準備,34%的企業已有短期準備。
78%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同意應該給予員工靈活辦公的權利。
高于全球平均值(68%),89%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認為自從轉向遠程/混合工作后,因為不需通勤且可以隨時工作,工作產出/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中國受訪企業雇主希望員工能夠每周來辦公室的天數是3.54天,星期三是最受歡迎的來辦公室日。
企業文化和員工福祉在未來長期發展中不可或缺
混合辦公趨勢下,企業正在創造新的作業方式,給予員工更多信任。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永遠在線’并非良策,企業應該相信員工在何時何地都可以保證生產力,完成工作內容。企業雇主還應該為員工提供合適的工具和技術,讓他們可以無憂地溝通協作,建立新的職場社交模式。
Poly博詣報告的亮點數據還包括:
42%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表示,過勞工作應該被制止。
57%的受訪中國企業雇主表示,將為員工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允許員工在高峰時間以外通勤。
55%的受訪中國企業雇主表示,計劃將給員工提供一定的預算,支付員工所選擇的技術及工具花銷,以支持混合工作。
辦公室格局將迎來最大變革
混合辦公的高速發展,使得企業不再需要大面積的傳統辦公室來滿足工作所需,未來辦公室會變成一個協同中心,幫助團隊成員更靈活地工作交流。根據Poly博詣報告顯示,94%的中國受訪企業雇主計劃重新設計他們的辦公室布局。過半數的受訪企業雇主表示,將考慮在辦公室中創造更多的開放空間(67%),協作空間(57%)和安靜區域(54%)。
不僅如此,Poly博詣的調研發現,有前瞻性的企業會同時對軟件和硬件進行投資。中國企業雇主已經在混合辦公平臺及設備上進行了投資,以保證員工在任何地方都能更有效率地溝通協作。
云協作軟件(90%)
云應用 (84%)
專業耳機 (76%)
攝像頭 (72%)
揚聲器(63%)
會議電話(79%)
桌面電話(58%)
工作不再是在辦公室辦公,工作是員工所創造的價值,混合辦公能夠極大地促使企業和員工通過線上協同,推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現價值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Poly博詣致力于將人、科技、空間通過領先的技術完美融合,消除不同場景下所造成的“體驗一致性”難題,為用戶帶來優質無縫的溝通體驗。并且,Poly博詣也致力于打造智能辦公全生態,通過領先行業的音視頻技術,與生態伙伴強強結合,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平滑無縫的業務協作,讓數字普惠至每一個新時代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