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 數字政通發布2021年度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80,608,704.87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715,406.8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29%,創歷史最好水平。
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報告期內,隨著全國數字經濟建設和數字化轉型進程逐步加快,公司所處行業受國家“十四五”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政策驅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公司積極落實董事會制定的發展規劃和經營目標,經營業績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雖然疫情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也加快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進而提升了公司大項目中標能力,保障了毛利率水平的穩步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狠抓財務管理和營銷管理兩個維度,一方面持續加強應收款現金流的管理力度,努力增加經營性現金流含量,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持續加強公司全國營銷網絡的建設,在全國 100 多個城市建立本地化服務和營銷體系,為客戶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優質產品,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整個行業中競爭力的同時,為公司整體業績的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2021年,在董事會及管理團隊帶領下,公司全體同仁銳意進取,積極開拓市場,持續優化業務結構,軟件產品及軟件開發業務占比顯著提升,綜合毛利率升高,實現營業收入1,480,608,704.87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715,406.8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29%,創歷史最好水平,圓滿完成全年經營發展目標。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經營情況如下:
1、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委托,作為主編單位承擔了行業標準《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技術標準》(CJJ/T 312-2021)、《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數據標準》(CJ/T 545-2021)編制工作,引領行業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依托覆蓋全國的營銷體系和城市管理信息化項目基礎,積極推動省級平臺和市縣級平臺的落地建設,努力打造全國典型標桿,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優勢。
(1)省級平臺進展情況
2021年,公司承建了新疆、四川、海南、江西、天津、浙江多個省級城市綜合(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其中,新疆省級平臺按照“省帶市縣”的建設模式,以監管為核心,橫向聯通自治區相關處室單位,覆蓋市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老舊小區改造、智慧城管、智慧小區等12個行業,拓展“一屏觀天下”應急調度和城市運行體征專題應用,實現對全區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統籌協調和城市體檢評估等功能目標,構建符合新疆特色的城市運
行管理服務工作體系,通過開展城市更新,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打通四級平臺數據通路,實現城市體檢評估、“三個全覆蓋(城區、社區、小區)”、“三個聯動(城管、社區、小區(物業)聯動)”、“四個智慧(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工地)”、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動態管理,引領城市建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多級平臺的聯動互通和指揮調度,全面增強城市管理統籌協調能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級平臺基于省級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搭建,在共享使用國家平臺1個業務指導系統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規定的監督檢查、綜合評價2個應用系統和數據交換、應用維護2個維護系統,結合四川實際,開發建設執法監督1個拓展系統,構建“1+2+2+1”應用體系,并通過數據交換系統縱向對接國家平臺、城市平臺的監督檢查、綜合評價2個應用系統,橫向與廳內其他信息系統數據融合,與相關省級部門信息共享,開展對全省城市管理服務工作的監督指導、統籌協調、綜合評價,發揮“上傳下達”作用,構建起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工作體系,增強城市管理服務統籌協調能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
(2)市縣級平臺進展情況
2021年,公司承建了武漢、宿州、安慶、亳州、杭州、溫州、荊門、荊門、煙臺、淄博、武夷山、連云港、石家莊、伊犁州等數近百個市縣級城市綜合(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其中,新疆伊犁州可克達拉市智慧城管項目合同額3,900萬元,項目以優先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為出發點,結合市域管理中在城市綜合管理、執法、城市供暖、供水、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業務現狀和需求痛點,建設統一政務云平臺、統一物聯網平臺、統一大數據平臺、統一認證接入平臺、智慧城管平臺、智慧社區平臺,并接入127套人員監測設備、78套應急調度設備、53套車載監測設備、3355套井蓋監測設備、1920套供熱監測設備、34套供水監測設備、6套公廁監測設備、2套垃圾分類監測設備,實現城市管理智能化、可視化、柔性化管理。通過數字孿生、CIM整合管網、供熱、供水、城市基礎設施、城管業務等數據,實現全面感知、分析展現、運營指揮、靈活調度、覆蓋城市管理多個業務領域的智慧化平臺。
安徽宿州智慧城管項目采取“6+2+X”框架體系(即6個城市運行管理系統標準化模塊+2
個場景應用+X個拓展場景)進行搭建,新建512套感知設備、接入25個部門數據約2.1億條數據,通過物聯網感知設備,感知城市生命體征,做到隱患實時排查,秒級預警,并拓展建設了非現場執法以及遠程實時指揮場景,有效加強對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狀況的實時監測、動態分析、統籌協調、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城市綜合運行服務平臺(一網統管平臺)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中標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建設項目,項目總額3059.5萬元,結合起步區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指揮體系,構建起以“善政”、“惠民”、“興業”、“強基”為引領的基于一網統管的新型智慧城市。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的全國第二個起步區,公司將充分運用自身行業優勢和技術優勢為濟南起步區打造成全國一網統管新樣板。
2021年,公司深度參與上海市及各區的一網統管建設,為一市五區打造一網統管熱線智能感知大腦,實時聆聽市民聲音,感知城市脈搏。
2021 年以來,公司承建的多個一網統管案例得到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權威媒體的
宣傳報道。 2021 年 5 月份,我司承建的天津市級平臺獲得人民日報專項報道;2021 年 7 月
11 日,公司承建的坪山區一網統管經驗做法得到新聞聯播的專項報道推介。
同時,2021年以來,公司和華為、阿里、騰訊、浪潮等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生態合作關系,發揮各自優勢,開展產品共建,2021年與華為公司一起發布了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聯合解決方案,并在廣州、深圳、廊坊、重慶等數十個地市開展“一網統管”的項目合作。
3、市域社會治理平臺業務
自中央政法委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公司配合數十個城市積極實踐了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先后與華為、浪潮、大華、中國聯通等國內知名IT企業強強聯合打造了聊城、三門峽、天津、興安盟、長沙等多個精品項目,在行業有了主導和主流地位,務實的建設經驗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和市場所接受。
報告期內,公司社會治理行業實現合同額6100萬,在各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中,承建了江蘇省市域治理重點試點揚州、廣東省基層基礎建設年示范汕尾、基于疫
情防控的天津北辰、召開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場會的海東,獲得各地政法客戶的強烈共鳴和良好市場反響。
公司社會治理系列產品已在全國百余個市縣實現規模化社會治理應用。公司社會治理解決方案與時俱進,始終貫徹國家關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要求,緊緊圍繞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治理平臺,結合社區網格員職業化推動基層社會工作隊伍建設,以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工具配套治理體系現代化梳理明晰的機制創新,形成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合力。
4、城市大數據綜合運營服務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加強研發力度,不斷優化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視頻采集設備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機動車、非機動車、無人機等載體的結合,提升信息收集與獲取效率,構建具有公司特色的城市大數據信息采集服務模式。同時,公司繼續深入研究市政、園林、環衛、綜合網格員等城市綜合運營業務,深耕城市服務,打造各業務口的樣板服務項目案例。其中,公司在洛陽積極推動信息采集技術創新,構建移動AI智能信息采集平臺,打造人巡+技巡的綜合巡查體系,同時利用AI智能采集數據實現了對各區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公平、公正的考核目的。目前公司在洛陽市部署多架無人機、8輛AI智能信息采集車和多套電動車視頻采集設備,全部通過AI智能采集視頻分析平臺進行上報,采集面積364平方公里,覆蓋全市8個建成區,日采集上報兩千余件,識別準確率和立案率均達到92%以上,目前可通過AI智能識別小類為42個,涉及城市事部件問題占比達到90%以上,隨著洛陽AI智能識別場景的不斷深入,將有更多的城市管理問題實現AI智能識別上報。
2022年初,歷經廣泛的道路測試和應用測試,公司正式發布新品“棋驥”無人駕駛智聯網格車。“棋驥”以“無人駕駛+AIoT”技術為核心,是一款應用了無人駕駛技術的智聯網格
車,也是數字政通網格化管理業務的一次重要的技術和應用創新突破。“棋驥”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能夠識別各類城市交通信號和道路標志標線,智能應對各種復雜路況,可在無安全員條件下自主行駛在城市開放道路。“棋驥”加載了高清視頻、5G通信、北斗定位、空氣質量檢測、環保監測等多種感知設備,可24小時全天候為城市進行“CT掃描”,高效發現、智能處置城市運行問題。
“棋驥”已經實現了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數據采集的低速非載人無人駕駛業務場景,結合自動駕駛技術的日益成熟、相關路權開放政策的逐步完善,棋驥即將在全國各地城市應用推廣。目前已與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合肥、洛陽、淄博、雅安等10余座城市的相關政府部門達成了測試合作意向,推動“棋驥”在當地應用測試落地。未來,公司將基于“棋驥”的關鍵技術,結合不斷發展的用戶需求與市場需要,完善無人駕駛在城市治理領域的應用場景落地。
5、城市市政排水管網智慧監管平臺業務
公司順應國家政策需求,大力拓展防汛排澇、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生命線等新方向,為城市排水治理貢獻新的力量。報告期內,公司參與制定《城鎮污水管網排查信息系統技術要求》、《城鎮排水管道檢測影像數據智能判讀技術規程》、《大型排水管涵檢測評估技術規范》、《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與管理》等一系列規程規范,進一步提升公司行業影響力。
其中,公司在黃石市開展基于水質水量的管網診斷、污水主管網隱患排查、二三級管網排查、排水管道修復及混接改造等多個項目,打造“探·診·清·檢·修”一體化綜合治理
模式,樹立了可推廣、可復制的黃石樣板,迎來在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千億市場空間發展機遇。通過一體化綜合治理措施,顯著提升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助力黃石市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黃石市多措并舉、一體化綜合治理的實踐經驗具有很強的推廣,為全國城鎮污水提質增效樹立了樣板。
報告期內,公司在廈門集美開展雨污水管網溯源排查,歷時 3 個月,完成 1500 公里管網
排查工作,通過本項目系統排查、診斷排水管網問題,及時修復破損管網,提升了排水能力和效率。
基于上百個項目實踐經驗,公司逐步建立起生態聯盟,在排水領域與多家監測設備廠商建立合作關系,在設備采購、數據應用分析、應用場景打造等領域進行了效果顯著的合作實踐,為項目交付和設備售后維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數字孿生業務
公司已深耕 GIS 領域 20 載,連續五年排在全國地理信息產業百強榜單前十。自主研發的
通圖 GIS 平臺已通過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評測鑒定所的國產化評測認證、華為云沃土云創認證及統信互認證,可兼容統信、銀河麒麟、華為云等多種國產化服務器環境,產品符合國產化標準,全部生態自主可控。
報告期內,數字政通正式發布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晶石”數字孿生平臺。“晶石”數字孿生平臺依托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全空間、全要素、全過程的雙向映射理念,通過構建城市在數字空間的三維模型來實現三維立體空間乃至地下空間的可視化管理。通過引入 BIM 技術,將城市信息管理的力度從城市部件、建筑整體延伸到了內部構建,能夠實現從宏觀到微觀,以 L1-L5 級別建模規范完整的、全面的建立起城市的框架,把城市的管理領域和實際業務需求相結合,融合 IoT、視頻、全景、城市業務等數據,形成動態的、高度仿真的孿生城市,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科學、更加直觀的技術平臺,從而實現城市管理的創新。截止披露日,相關項目合同額已超過 2 億元。
同時,公司具有的數字孿生、區塊鏈、AI、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儲備和業務發展方向與元宇宙技術有很多的共同點和連接點,具備一定的開展元宇宙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基礎。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的大量改造,將對公司開展的核心業務從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技術實現方式等方面帶來重大的影響和變革。
營業收入整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