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以來,國內工程投影市場繼續保持2021年的高速發展趨勢。眾多品牌在產品端的布局也表現出嶄新的向上升級方向。其中,關鍵性的轉折之一就是“10000流明”機型,大有全面普及的趨勢。行業人士更是指出,萬流明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必爭之地!
廠商加速布局萬流明投影新品
在工程顯示市場,布局萬流明機型,不僅是頭部品牌的專利、也是新興品牌的必爭之地,不僅是DLP產品的升級方向,也是3LCD產品的“主要市場目標”:行業專家指出,光源技術進步已經讓萬流明這個曾經的高端標簽“不僅普及、而且成本可接受”。消費市場,萬流明取代此前8000-9000流明機型的趨勢非常明顯。
例如,光峰科技推出的激活色彩S系列工程投影機投影產品(也被稱為SU系列),采用0.67英寸單片式DLP技術方案,使用1000到1500瓦的電源,可以提供一萬流明到一萬六千流明的亮度表現。再例如,視美樂推出的SML-PU10K/PU12K同樣采用0.67英寸DMD光閥,結合SLPL熒光雙色輪系統、遠心光路設計、液冷散熱技術,實現萬流明和一萬兩千流明的高亮度,滿足高品質高亮度工程應用的需求。類似的產品還包括如優派的UB1060D、索諾克SNP-DU12K、巴可G62-W11、理光PJ LU10600等等眾多新品。
除了DLP系列產品追求萬流明之外,3LCD機型的萬流明普及也已經開始。例如,科視Christie DPS系列產品的2021升級款LWU1260-DPS高亮度已經達到12000流明,其采用了0.76英寸3LCD光閥系統,功耗更是只有850瓦,不含鏡頭重量只有24千克,可謂小巧精干。作為3LCD投影光閥的上游廠商,愛普生更是很早就推出了萬流明機型,更是在2019年開始布局間距經濟性的激光萬流明機型市場,例如CB-L1070、CB-L12000Q等L系列經典機型可以通過更大尺寸光閥,提供從一萬到三萬流明的高亮產品。
0.67的DMD或者0.76的3LCD能夠提供萬流明的投影機型,這是工程投影行業的重大進步!”業內人士指出,“小光閥、高亮度的發展趨勢,主要得益于激光光源的性能提升,其必然將引發新一輪工程顯示亮度升級的熱潮!”
新一代激光光源,帶來更多“想象力”
2021年是新一代“激光光源激光器”加速進入市場的一年,也是進一步大力推動激光顯示產品“或者更亮、或者更為輕巧”升級的關鍵一年。
行業人士指出,從數據指標看,目前在DLP機型上激光引擎能做到整機10LM/W以上的能效,如果采用亮度優先的色輪,則可以進一步提升亮度一兩成以上。這得益于,1.新的激光芯片的發光效率提升和大功率單芯片技術的進步,2.新興熒光粉技術的升級,讓熒光轉化系統能夠承受更高亮度的沖擊。
以上兩大關鍵進步與激光光源自身,固體光源更為可靠、半導體芯片內在熱適應的冗余更高、可接觸式散熱的熱管理體系設計優勢結合,讓激光顯示在高亮機型上、特別是輕巧高亮機型,以及小光閥高亮機型上,實現遠遠超越汞燈投影機的效果“是必然的創新目標”。特別是,采用反射式熒光色輪技術的3LCD機型,在萬流明上甚至能夠實現15千克左右的整機重量,產品輕巧度進一步提升。
在激光光源技術的支撐下,0.47英寸低成本DLP解決方案,實現4000-6000流明工程投影機型普及,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一技術方案核心優勢就是“產品成本更低、市場可普及性更好,同時產品重量和體積減小”——6000流明機型“敢用輕薄”形容,這是此前不能想象的事情。
而采用更大一點的光閥,激光投影的亮度提升是必然的:或者說,兩倍于0.47英寸面積的0.67英寸光閥,只需要使用加倍的激光器和更可靠的熒光色輪材料,就能實現萬流明亮度。這實際上讓15000流明以下的高亮激光工程投影機,無論是DLP還是LCD技術,都不在面臨“光閥端的產能和供給瓶頸”,進而產生了“工程投影亮度整體上移、萬流明普及”的市場結果。
不需要3DLP、也不需要大尺寸的高成本光閥”,恰是這一點讓萬流明投影突破了“上游供給的瓶頸”。行業專家指出,新一代激光光源系統正在帶給投影產業難以想象的升級空間。不斷提升的激光光源效率,也是投影產業“最美妙”的嶄新的基礎支撐技術。
競爭升級,推升“亮度突破”的新需求
從工程投影行業的“應用角度看”,“亮度不足焦慮”一直存在;蛘哒f,如果能夠在同等成本下,采用更高亮度的機型,絕大多數客戶都會“非常愿意”。市場消費上,限制高端高亮產品普及的核心,從來不是需求端的,而是受到產品成本和高端光閥供給的限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給側升級就成了工程投影企業競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國產工程投影品牌的加速崛起,4000-9000流明機型“競爭日趨激烈”。依靠本土產業鏈供給和本土創新企業在激光光源上的先發優勢,其往往具有“經濟性機型”上的競爭優勢。從高端商教到主流工程市場,本土投影品牌的份額都已經日益匹敵,甚至超過外資品牌。
同時,本土工程投影品牌也不會“自主的永遠在低層次競爭上自縛手腳”。如光峰已經將極致亮度機型推升到60000流明,并上市2萬到6萬流明的3DLP機型,其市場供給能力絲毫不落后于任何外資品牌——不斷向上挑戰技術和供給高峰,是每一個本土投影品牌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國內投影市場自主品牌的成長,帶來外資品牌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特別是在家用消費、廉價商教市場,外資品牌失去了份額主導能力。這使得索尼、愛普生等傳統投影大佬對工程市場的依賴程度增加。結合一些傳統的主要做工程市場的外資投影品牌在工程投影圈和本土創新品牌的競爭,讓工程投影市場幾乎成為了外資的“必爭之地、生死之地”。
但是,面對“必爭”的格局,外資品牌的策略可以是什么呢?除了傳統的口碑、渠道關系等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是“拿出差異化的產品”。這就導致“主動提升工程投影亮度標準”的品牌,不僅是本土創新企業,也包括了所有外資的市場參與品牌——雖然不是齊心努力將工程投影萬流明市場“做成了每個品牌都必爭”的新“C位”,但是確實是“在競爭壓力下,萬流明成為血拼的主戰場之一”。
甚至,行業人士認為,隨著幾乎全部品牌商在萬流明上完成布局,接下來萬流明工程投影之爭,將進一步向“誰能更低成本、誰能更輕薄、誰能率先搞定4K”等更多技術維度擴散。目前,萬流明已經形成對9000+亮度的替代效應,未來很可能也會將一些8000+流明工程項目的采購標準拉升到10000流明的更高“品質”標準上。
綜上所述,萬流明工程投影的大較量不可避免。這是技術進步、競爭升級和消費升級“三元驅動”的必然趨勢。努力積累和實現在萬流明亮度機型上的技術和規模領先,是所有國內工程投影市場參與品牌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