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肺炎)加速全球數字轉型浪潮,然大企業腳步快速,無縫接軌,該如何讓155萬家的中小微型企業也同步邁向數位轉型?
有專家建議,中小企業在進行數字轉型的時候,可以先以云端工具作為入門基礎,除了減少一次性大規模導入的風險,也可降低數字化的門坎。
疫情過后,因為突如其來的遠距需求,許多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數字運營的重要性,但現實問題是,不是不想動,而是該如何動。中小企業不敢輕舉妄動,也有一部原因在于,雖然數位運營已是后疫情時代全球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但未來企業將要面對的還包括從產品到客戶體驗,甚至于通路的數字化競爭,甚至未來連競爭對手都不見得是熟悉的同業。
對此有專家就建議,中小企業在進行數字轉型的時候,可以先以云端工具作為入門基礎,除了減少一次性大規模導入的風險,也可降低數字化的門坎。
為何上云對企業轉型發展如此重要?
上云為何成為轉型關鍵?“三省”效果是主因,包括節省時間、節省人力和節省生產成本,這是從整體發展、營運面上企業認為最有成果的地方。尤其7成高科技業者,就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決定擁抱云。
若是從實務面來看,由于后疫情時代數字轉型的加速發展,各企業IT部門也肩負起更大責任,當運維工作由云端服務分攤后,IT部門就可以集中資源、專心開發新程序,協助業務拓展營運。業界人士透露,在某些100、200人的傳統中小企業中,有的甚至連IT部門都無設置,而如今人才缺口正在擴大,企業對于IT人才需求更是孔急,故大多數IT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直接選用現成的SaaS云服務,可謂既省錢、又省事。
其次,無論是基礎架構、運算空間等,云端服務最大的特色是可隨使用需求自主搭配,尤其是對于淡旺季明顯的產業,淡季時可以使用“簡配”維持基本運營,旺季時又可升級為“全配”,以便處理大批訂單、流量,等任務結束后再調整回一般型態即可,云端服務可隨需擴充與簡化的特性,為中小企業保留更多彈性空間。
尤以近年市場興起的微服務應用,更是獲得許多中小企業青睞。
所謂微服務是一種軟件設計架構,以分離的小區塊各自負責單一任務,彼此獨立運作、互不影響,但各區塊又可透過定義API進行通訊,快速堆棧所需情境,這種容易分解與組合的模式,因此相較傳統單一且巨型的軟件架構所費不貲,迭代更新動輒拆筋動骨,微服務反而更能符合中小企業務實的需求。
不過企業雖意識到上云的重要性,但企業上云談何容易,目前仍有許多中小企業受限于IT預算不足,無法建置完整云端系統,雖然近年來在數字化領域已有不錯成果,但在投入云端基礎建設比例難免力不從心,轉型或升級之路仍充滿挑戰。
中小企業如何善用云服務資源?
為降低中小企業導入云服務門坎,如何有感、且貼近的符合中小企業需求,就成了產業界努力方向。不過,由于市場價值規模考慮,中小企業形成一定的劣勢,也因此現階段在推動產業數字轉型過程中,仍多是以政府帶頭,并偕同法人主導,在初期以公有化的方式向業界推播,待具有一定規模后,再轉換運營與商業模式。
而研華工業云能夠為用戶提供云邊端一體化、智能、高效、穩定、安全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及賦能平臺。
從基礎設施到按需交付使用的ODaaS平臺,再到工業APP與微服務管理,研華 WISE-PaaS 工業互聯網云平臺能夠為制造企業提供包含運算、存儲、數據庫、統一身份認證管理等在內的聯動服務,同時支持靈活的整合方式,便于制造生產環節中的多端接入,進而推動企業構建工業物聯網生態圈,延續行業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