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1“浦東杯”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在上海浦東新區拉開帷幕。作為全球科創中心和人工智能先導區,大賽吸引了眾多高科技企業,經過嚴格的資格篩選,最終有118支隊伍參賽。科達歷經預賽、初賽、決賽三輪激烈角逐,最終脫穎而出,一舉拿下特等獎,參賽項目也成功納入上海市智能制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項目資源庫。
品牌賽事,重磅課題
此次大賽作為上海市級技能大賽和重點品牌賽事,在命題設計上,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全域全場景全方位落地應用,著力挖掘一批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科達以“全息感知環境下基于深度學習的交通信號控制”課題參賽,技驚四座。
該課題圍繞人工智能在信號控制系統方面的應用,提出打造傳感器融合的全息路網,實現人車的100%數據采樣率、毫秒級數據更新頻率、亞米級軌跡空間精確度;通過三維場景重建技術,使監控視角與場景完美融合,將道路呈現在可視化的數字孿生世界;運用深度強化學習信號控制算法,對高度不確定性、強非線性、大時變的復雜交通路況實時計算,做出控制決策,最終實現全息路網下的實時信號控制。
在檢測設備全覆蓋路口采用全息路網控制后,路口所有方向車輛的行程時間相較于原有定周期控制平均下降14.76%,停車延誤平均下降28.14%,排隊長度平均下降20.44%,事件能夠及時響應,使得高峰期路口管理只需一名輔警。
技術首發,成果轉化
事實上,科達在2019年就深入信號控制領域,重磅發布了開源信號控制系統。作為開源信控技術的首發企業,科達開源信控系統提供全面開放源代碼的軟硬件,打破當前行業內不同品牌信號機通信協議壁壘,實現數據共享,提升信控系統整體應用水平,引領了信控生態的變革。
科達自主研發的開源信號機,提供了性能比肩國際一線品牌的基礎設施;OpenATC開源信控平臺滿足了市場主流的應用需求,如綠波協調、瓶頸控制、勤務路線、遠程干預、設備管理、用戶管理等。目前,系統已在蘇州、婁底、內蒙古烏海等多地交警支隊測試應用。
此次課題的成功,正是基于科達在各地信號控制的探索實踐。然而,如果說信號控制是智能交通的神經,那么邊緣感知就是智能交通的眼睛,智能計算就是智能交通的大腦,只有三者協同配合才能構建高效的交通治理系統。在后兩者的探索上,科達已經擁有數十載的深耕積累。
深厚積淀,持續創新
在邊緣感知領域,科達擁有AI超微光攝像機、行人過街立柱等全場景邊緣感知設備,實現路段上的車、人、道路及行為特征的目標檢測和特征提取;在云端,科達擁有海燕車輛大數據分析平臺、交通事件檢測、云電警等豐富的AI算法應用,廣泛應用于城市和高速場景,服務違法處置和道路安全管理。基于兩者多年的技術底蘊和實踐經驗支撐,科達才能在此次競賽上將全息感知場景和實時信號控制進行大膽融合突破。
此次在“浦東杯”上嶄露頭角,將繼續擴大科達在信控領域可視化管控、數字孿生平行系統仿真、車路協同方向上的技術優勢,以入選上海市智能制造研發與轉化平臺項目資源庫為契機,有望實現最新方案的加速落地。立足浦東,放眼全國,科達期待用積極地探索,刷新城市交通治理方式,提供嶄新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