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已經步入了“十四五”建設中,隨著互聯網業務的細分,醫院和醫療的大數據建設也在逐漸向智慧化方向完善。但是醫院建筑作為公共建筑最復雜結構之一,它擁有規模大、功能復雜等特點。面向醫護人員、患者就診、醫院管理、追蹤調查、監護查詢等一系列基礎醫療服務問題開始引起醫院和人們的重視。
早期醫院的信息化、智能化是以建筑設備和醫療設備獨立運行和簡單信息技術運用為主,醫院業務子系統智能化無法互聯互通,孤島林立。智慧醫院的建設將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孿生、AI/VR、ZTMAPindoor等技術,以輕量化渲染、極簡架構、三維可視化“一張屏”的形式,讓醫院相關的子系統管理既獨立又鏈接,數據相互融合趨勢發展。建設醫院物聯網應用的目標對象(人、物)都在三維可視化3D地圖上進行直觀的展示和漫游,實現整個院區的“可視、可管、可控”,為醫院提供實時監控、院內導航、智慧管家、設備管理、效能分析、資產全生命周期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實現醫院與患者的有機銜接。
院內外二、三維地圖導航管理
智慧醫院以地理信息系統、VR全景形式、精準室內定位系統,建立院內外二、三維地理信息一體化導航,輕松查看醫院的各個方位圖。針對患者搭建一個便捷式導診小程序,包含自動導診、預約掛號、門診排隊、就醫導航、停車服務、就診流程指引、繳費等一站式服務,基于手機實現醫院GIS定位室內導航,以2D、3D等多種視角下查看院內科室布局及自身的實時位置,規劃來醫院就診的路線和院內具體某科室的室內位置;系統還提供了路線導航、語音導航、AR導航等多種實時定位導航模式,可根據患者的實時位置信息對偏離線路進行路徑動態更新。
此外,在門診大廳、候診室等多場所的放置自助一體大屏顯示,為中老年人及不方便使用手機等患者提供導航服務。
通過室內導航系統不僅能幫助患者減少時間損耗,提高就診效率,規劃最佳行程路線,還能夠幫助醫院管理整合門診,做精細化管理,解決排隊無序和醫生工作量不均衡等問題,優化了業務流程,并根據就診數量動態調整醫療工作,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智慧樓宇管控三維可視化建模
在醫院管理后臺大屏中顯示3D建筑模型,按照樓宇的顏色和實景的比例,通過公司自主研發輕量化渲染、3D矢量室內地圖和VR全景地圖,搭建醫院室內外高逼真的3D建模展示。在后臺可進行對地圖的放大縮小、圖隨人走、智能識別方向等功能,讓管理者可以對醫院內的所有樓宇進行初步認知,在此基礎上結合AR增強現實技術和720°無死角VR全景三維可視化技術。
對室內外的建筑、電梯、樓梯、道路街景、實施物件和自然景致等建設實景照片,對大屏管理和地圖導航都可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高逼真地復現了院區內室外的環境設施,提高醫院管理人員和患者在使用院內導航系統時的體驗感與沉浸感,讓院內導航系統真正實用、簡單易上手操作。
同時,在建設綜合布線系統時,對醫院后勤管理和維護,包括水務、智能電網、智慧燈桿、中央空調、氧氣倉、變壓器、發電機、醫用氣體、放射防護、實驗室、燃氣等醫用機電設備及管線的管理,都可以在后臺三維可視化大屏上看到實時數據的產生和預處理、告警等實時狀態。
資產/設備地圖定位管理
醫院的所涉及的物資設備比較復雜,而且使用和廢棄時是有特殊的規定和嚴格的標準化的,通過對數據的前端數據采集,借助物聯網設備,融合WLAN、數字孿生等技術,將資產、設備進行一鍵式管理,在可交互式地三維可化地圖上,醫院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查看設備在醫院內的動態位置信息,查看歷史行動軌跡,實現對固定資產是否移動、移動資產是否離開特定區域的異常情況進行監督和預警,并提高固定資產的自動盤點效率,提高優化醫療設備的使用率和物資管理的可視化。
特殊人員實時監控及告警處理
除了對設備的智能化位置管理,同時對特殊重癥患者、老年看護、新生嬰兒設置安全的活動范圍,并通過佩戴電子手環輔助記錄身體健康數據,從走丟、丟失等方面有效查詢到他們的活動范圍、歷史行動軌跡、實時位置等定位服務,還增加一鍵報警設備數據傳輸,如有特殊情況既立刻發出警報實時傳輸到后臺三維可視化管控平臺,自動調取就近攝像頭,第一時間獲悉病人的危險情況,避免出現意外。同時還室內定位導航系統還能夠對醫護人員進行工作監控,根據工作人員的實時位置,系統自動統計在崗時間、異常離崗軌跡,并作為工作考核參考指標,做到可視即可得管理。
智慧醫院最終的目的就是將醫療資源與患者需求緊密連接起來,為醫患之間提供更高效的智慧化服務,上海臻圖信息打造數字孿生可視化技術在智慧服務、智慧醫療和智慧管理三大方面,形成完善的一體化智慧醫院建設。有效簡化了患者就醫流程,減少院內奔波的情況,提高就醫體驗,同時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節省等待時間,讓服務更加多元化智能化。從根本在于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體驗差”的問題,在未來智慧醫院需要大規模智慧化改變醫療服務模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醫院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