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VESA(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公布了針對自發光顯示技術,即OLED、micro LED、自發光QLED等顯示次世代技術的最新認證標準,“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該標準一經問世,就被業界稱為最嚴苛的“HDR”高端顯示標準。這也是即2019年初面向液晶顯示的DisplayHDR 1400標準之后,HDR高端顯示的又一次“升級”。
為啥OLED和LCD要用兩個“標準”
為啥OLED和LCD要用兩個“標準”——這也許是普通消費者最關心,也最疑惑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不復雜。
OLED的HDR高端顯示標準的名稱上,比LCD的標準多了“True Black”這個詞組。其含義是“純黑、真黑”。也就是說,滿足這一標準的產品,具有真正實現“黑色畫面”顯示的能力。
顯然,作為背光顯示系統的LCD,無論如何也會面臨“黑場漏光”的煩惱,無法實現“True Black”效果。因此,OLED和LCD采用不同的HDR測試標準就是必然的市場選擇:這也讓VESA比較煩惱。都是高端HDR顯示,居然在視覺效果的測試上,要截然不同的“標準”。哪個才是真高端呢?這簡直成了“薛定諤的貓”!
HDR的核心是超寬動態對比度,OLED和LCD如何實現它
對比度的原則無外乎,最亮和最暗的比值:即便是強調不同區域的動態的超寬對比度,也不可能跨過這一基本內涵。因此,好的對比度表現,或者是說好的HDR效果,必然建立在——1.亮的部分有多亮、2.暗的部分有多暗等兩個數據基礎上。
對于OLED等自發光顯示而言,“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主要提升的是“最高瞬間亮度和最高全白亮度”兩個數值。即前者升級到600 cd/m2(補充說明:雖然nit和cd/m2的定義方式不同、應用領域也有區別,但是二者應用在顯示屏幕上時,兩個計量單位效果一致)、后者升級到350cd/m2。同時,“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也提升了OLED等自發光顯示全屏幕持續白光亮度到350 cd/m2。
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這個高亮效果和液晶顯示的DisplayHDR 1400標準比較,差距非常大。DisplayHDR 1400標準要求,分區瞬間峰值最高亮度1400cd/m2 ,全屏幕最高瞬間亮度1400cd/m2 ,即便是全屏幕持續白色亮度最高也達到了900cd/m2 。
如果僅僅從“三個最亮白色”的數值看,似乎LCD比OLED強了很多。但是,這種觀點是不公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 消費者實際看到的主流顯示器畫質效果,受到對比度影響,遠要大于最高亮度。液晶之所以亮度標準比OLED高那么多,核心就在于“實現同等對比度”,液晶就必須更亮才行——秘密就藏在“黑色的暗度”是多少上。
這方面,“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標準,一如既往的表現出“True Black”優勢:即最低黑度0.0005cd/m2。當然,這個數值不是OLED的真實黑度,而是現今所有商業儀器能夠測量到的最低黑度。也就是,OLED黑色即便比這個數值要更低,那也測量不出來了。實際上,DisplayHDR True Black標準的兩個歷史標準,400/500標準中,黑色部分也是這一“最低可測得量值”。
相反,面向液晶顯示的DisplayHDR標準從400升級到 1400,其最暗標準就從0.4升級到了0.02cd/m2——即便如此,最暗亮度,LCD比OLED標準要求依然相差至少40倍。因為這大于40倍的最暗差距(OLED的取值是測量設備極值,而非OLED顯示的黑色亮度最低值),液晶實現高等級HDR顯示,就只能提升“最高亮度到比OLED高得多的水平上”——這是下下策的辦法。實際上,一些LCD TV產品現在的極限亮度已經超過DisplayHDR 1400標準,達到瞬時亮度2000 cd/m2以上。
所以我們看到,在VESA標準的升級過程中,液晶技術不斷地在最高亮度、最低亮度上突破。兩頭努力、特別是在最高亮度上簡直是開掛式的升級。而這些努力只是,LCD為了追趕OLED的天然黑帶來的HDR優勢。
第二, 更高的亮度固然保證了更好的對比度、寬動態效果,但是著是不是就是“舒適、健康”的效果呢?尤其是面對筆記本電腦等中小屏幕、或者較暗的室內應用環境,更高的瞬時亮度、更高的全屏幕亮度,都會帶來舒適感的下降。實際上,450 cd/m2左右的亮度均值水平,是電視機比較舒適的亮度水平;NB則要求要更低一點的亮度,視覺舒適性才更好。
即,一個真正好的顯示設備,既要有HDR上的出色效果,也要在更多的工作狀態處于亮度的舒適區間。”OLED顯示,顯然在這兩點上都很出色。當然,作為TV使用,OLED的整體亮度還有提升的必要,這需要OLED材料的持續進步。
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凸顯OLED的顯示優勢
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標準真正帶給行業的欣喜是什么呢?其實就是600這個數值:即OLED顯示的峰值亮度再次進步了!
目前,據稱VivoBook Pro 14、VivoBook Pro 14X、VivoBook 15筆記本已經率先通過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標準認證。不過, VivoBook 16X,作為16英寸4K產品依然只能支持到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這個對比似乎說明,更高分辨率的顯示,是OLED提升亮度的一個小障礙。
同時,“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標準提示的OLED的另一個優勢是“多分區時,提升到極限亮度需要的幀數”。這方面,液晶達到8個、OLED則是2個。這表明,電流驅動的OLED屏幕,與電壓驅動LCD屏幕、但是靠分區背光調整局部亮度等級的技術比較,在瞬時提升亮度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優勢。
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標準下,提示的OLED顯示除了亮度能力提升、亮度舒適性更加、黑度更純粹、提升亮度的速度等優勢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優點”:靜態黑白格灰度測試中,50 cd/m2亮度下的屏幕分辨能力。這類型的測試是LCD才有的測試,而OLED卻不需要測試。因為,OLED是按照像素逐點調節亮度顯示的。因此,不需要規定這一性能的達標參考值。
透過以上這些標準對高端顯示的定義和測試分析,可以發現OLED的整體優勢在HDR時代非常明確。雖然OLED也面臨大尺寸化、大尺寸化后亮度水平和中小尺寸超高清化后亮度水平等缺點的制約,但是這不妨礙HDR時代OLED的整體技術表現優于LCD的事實。
雖然產業的技術測試和認證標準并不能代表實際產品市場中的表現能力。但是,標準按照技術特點和技術實現能力制定是基本原則。HDR時代,OLED等自發光顯示與LCD這種背光顯示,在高端HDR效果設備上的標準差異,足以成為二者HDR技術效果實現能力差異的“權威證據”。近年來,OLED在手機上實現普及、進入全面取代液晶的最后階段,并開始布局和征服高端筆記本、平板電腦、PC顯示市場,在TV市場也是越來越受歡迎……這些更是消費市場用腳投票,給予OLED技術的最大支持。
當然,在mini LED 背光大行其道之后,LCD技術也會面臨推出新版本DisplayHDR標準的機會。只不過,如果明后年的新版本是DisplayHDR 2000這樣的“依然主要靠提升亮度”實現更高對比度效果的技術升級,那么其在觀看舒適性上和實際市場吸引力上,都會表現弱勢。因為這幾乎是液晶不斷加強“優勢長板”的升級:比較“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重點加強OLED主要短板“高亮”性能的升級,其“實際產品體驗感”差異將完全不同。
即如果下一代標準升級的競爭是OLED和液晶都分別提升最高亮度,那么贏家更顯然會是亮度是弱勢的OLED。——實際上,筆者認為LCD對比OLED今天的競爭本質已經不是性能誰更好之爭:這一點的結論無需辯論。真正的競爭是OLED比較LCD,擁有產能有限、成本較貴的問題——LCD主要靠的是此前20年的投資積累形成的巨大產能規模和成本優勢占領市場。顯然這種優勢不是“發展型的”,也不是“面向未來的”。所以,面向未來,有足夠的理由更看好OLED顯示技術和產品,看好OLED自發光的顯示效果優勢和不斷進步補足短板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