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有關人士透露,《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已經形成修改完善稿,“鋼鐵行業碳達峰目標初步定為:2025 年前,鋼鐵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峰;到 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 30%”。(碳達峰指的是碳排放進入平臺期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
作為碳排放量大戶,鋼鐵行業的一系列政策從去年開始就已陸續出臺。
2020 年 1 月,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將中國鋼鐵碳達峰的時間點比國家目標向前推進了 5 年。而行業龍頭中國寶武則在此基礎上又將目標提前至 2023 年,河鋼集團定于 2021 年發布低碳冶金路線圖、于 2022 年實現碳達峰,2050 年實現碳中和。2021年2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標志著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根據《管理辦法》規定,鋼鐵企業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重點單位”勢必納入“碳配額”機制之中。預計未來隨著“碳配額”機制的落地,逐年遞減的配額數量,以及逐漸成熟的碳交易機制,鋼企將面臨碳排指標購買,成本曲線陡峭進一步助推行業優勝劣汰,將倒逼鋼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降碳行動的出現對鋼鐵行業來說,是一項艱難考驗還是一次破釜沉舟的機會
本文將圍繞以下兩點進行闡述:
1、未來的鋼鐵需求量幾何?
2、鋼鐵冶煉降碳路徑介紹
發展歷程
因歷史原因,發達國家的鋼鐵轉型早于國內,且有兩個關鍵節點,第一階段是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第二階段是城市化達到瓶頸后的轉型階段。
以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為例,其均在 40、50 年代至 70 年代對鋼鐵的需求量有快速的發展。
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方面,戰后經濟復蘇,各國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化快速發展擴大鋼鐵需求,鋼鐵工業成為許多國家重點發展行業。另一方面,城市化伴隨工業化崛起,從而進一步催生建筑、基礎設施等對于鋼材的需求。
隨著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進入 70%以上以后,基建、房地產用鋼需求快速下降。鋼鐵需求由螺紋鋼為主,逐步轉變為機械設備、精工制造等高品質鋼材需求;而與此同時,經過長期的積累,經濟流通環節開始產生大量的廢鋼,因此以電爐為代表的的短流程生產得到快速發展。而短流程生產方式較前者更環保,下文會重點提到。
相比以上發達國家,我國正處于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型時期。根據七普數據,中國2020年城鎮化率是在63.89%,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鄭新立表示,再用15年的時間,我們平均每年城市化率提高的幅度保持在1個百分點以上。那么2035年我們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能夠達到70%以上。
伴隨城鎮化逐步飽和,我國鋼鐵的需求量也將出現下降。此時碳中和相關政策的出現,既是順應了鋼鐵行業的發展趨勢,又加速了鋼鐵企業的智慧低碳化轉型。加上從鋼鐵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鋼鐵自身便是一種低碳材料,因此憑借此次機會,鋼鐵行業或可實現技術突破,進行能源革命,轉變管理模式,從而進一步增強產品及生產模式的低碳競爭力。
長流程與短流程
在上文中提到的《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中,對完成降碳指標給出了以下五點路徑:
①推動綠色布局方面:要優化產業布局,嚴禁新增產能,加大綠色物流,推廣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
②節能及提升能效路徑:包括推廣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提高余熱余能自發電率、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
③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路徑:包括原燃料結構優化、廢鋼資源回收利用、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④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路徑:包括區域能源整合、固廢資源化利用和推動鋼化聯產。
⑤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路徑:包括應用氫冶煉技術等多個方面。
其中第三條,“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包括廢鋼資源回收利用”中提到了煉鋼的流程。簡單來說,當前煉鋼有兩種典型工藝,當前用的比較多的是長流程工藝,大約占比90%。未來,處于降碳需求,短流程工藝占比將會逐步上升。
長流程煉鋼工藝的源頭從鐵礦石、原煤開始,高爐和轉爐是關鍵的設備。原煤經過洗煤、配煤后高溫干餾,釋放出揮發成分后得到冶金焦炭;鐵礦石通過研磨磁選成鐵精粉,然后以生石灰為溶劑燒結成燒結礦或者加工成球團礦。以上原料加入高爐后冶煉得到碳含量4%以上的液態鐵水。高爐鐵水經過氧氣轉爐吹煉配以精煉爐得到合格鋼水。鋼水經過澆鑄連續澆鑄或模鑄成為鋼坯或鋼錠,再經過軋制工序最后成為鋼材。
與長流程相對的是短流程工藝,源頭主要是廢鋼和少量鐵水。廢鋼經簡單加工破碎或剪切、打包后裝入電弧爐中(避免廢鋼中有密閉空間引起爆炸),利用石墨電極與廢鋼之間產生電弧所發生的熱量來熔煉廢鋼,并配以精煉爐完成脫氣、調成份、調溫度、去夾雜等功能,得到合格鋼水,后續軋制工序與長流程基本相同。
和短流程相比,長流程出鋼時間短,大約二十分鐘,高爐容積大適合大批量生產,無需外部能源接入成本較低,問題則是無法冶煉難熔合金原料及高爐容積大,不適合特鋼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
而短流程工藝平均出鋼時間為50分鐘以上,成本上除了電力成本,還受廢鋼的產量的制約。
但由于短流程工藝本身采用廢鋼進行回收再利用,在碳排放量上能大大減少。
據申宏萬源研報統計,在各項技術指標不變的前提下,預計隨著我國廢鋼回收的增加,尤其是產業鏈專業化 回購推廣后,單靠電爐比例的提升便可以完成我國碳排放減少目標。到2030 年我國鋼鐵碳 16 排放將較 2020 年下降 29%,到 2060 年下降 87%。基本能夠完成“碳達峰、碳中和”減排目標。
為什么不立即提高鋼廠短流程煉鋼比例?
除了成本問題外,當前還面臨廢鋼資源不夠的問題。
中國冶金報數據顯示,中國鋼鐵積蓄量盡管已達 100 億噸左右,但由于尚未到報廢期,因此每年回收廢鋼比例僅約 2%,2019 年中國廢鋼資源量為 2.4 億噸,富寶 147 加鋼廠廢鋼庫存約 400 萬噸。此外,國內鋼企生產模式以長流程高爐煉鋼為主,因此廢鋼產出嚴重不足。
如何改善這一問題?
促進產業集聚和整合,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或是解決辦法。
2020 年 7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到統籌區域內資源配置,發揮現有產能優勢,引導廢舊金屬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推進鋼鐵企業短流程煉鋼技術應用,支持一批鋼鐵生產企業與廢鋼回收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以精細拆解、清潔提取、高效富集為導向,以智能化和數字化管理為手段,在區域內培育一批再生銅、再生鋁高值化利用標桿企業。
產業協同一直是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大方向。
上海寰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MICS全域可視化云也一直致力于利用各種網絡環境幫助企業實現全地域、全領域、全類型的可視化信息接入,集成連接、調度、存儲、應用等可視化云的必備基礎處理能力與服務應用,構建集信息互聯、統籌管控、高效協同、數據呈現于一體的可視化信息中心。
在幫助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上也有豐富經驗,往期案例:
“四個一律”冶煉鋼鐵強國之魂 上海寰視助力打造寶武集團遠程智能運維中心
上海寶鋼集團可視化生產調度中心
每個行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都會進行一系列探索,鋼鐵行業的低碳數字化轉型仍在初期,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鋼鐵企業低碳化的最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