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長虹推出了自己的新“微投”:S2和S2 Pro。區別于長虹此前已經推出的Q/E/K系列產品,S系列主打“輕便和超低價格”。甚至,標稱800流明的S2,預售優惠價格只有1599元——雖然參數指標一般,但是做到了同等亮度更低價格。
長虹S2的問世,的確將800流明投影價格拉到了一個“新低點”。目前,市場同等亮度產品價格普遍在2600元以上,甚至部分外資品牌價格高達5000元以上。這一1599元的價格優勢,的確足夠很多消費者心動。也因如此,很多行業人士認為“微投行業新一輪價格洗牌之戰,恐將開打”。
都這價格了,還要啥自行車?
長虹S2和S2 Pro兩款產品,售價差超過1000元。消費者自然很在意兩款產品的差別在哪里。從官方介紹看,這兩款產品采用了不一樣的鏡頭和鏡頭控制系統。
S2 Pro采用擁有11層納米級高光鍍膜的藍寶石AI智慧鏡頭,有效提升光通率和畫面解析度;同時,S2 Pro具有自動對焦功能,開機或移動機器后能夠自動瞬時對焦,時刻保持清晰;也支持多維AI四點校正,側投也能調校出方正畫面,應對更多因空間受限而不能正投的狀況。
而S2上,這些高級配置“都沒有”:即,S2沒有現在市場最流行的AI智能“自動對焦、自動梯形校正”等時髦功能。更談不上,多重技術保駕護航的“精準快速對焦體驗”。消費者使用2S必須每次都手動完成對焦和梯形校正——每次產品移動或者重新開機,都可能需要這一調試過程。
最低價的產品,功能技術必然要簡配!”行業人士指出,面對1599元的價格,強調再多的“簡配”也并沒有意義:因為這樣的價格不可能是以各種最新創新黑科技填充的產品。
事實上,S2所比較的競爭力,主要就是800流明+1599的價格:沒有超寬色域、缺乏很多自動化體驗、智能計算力也不能有過高要求、甚至藍牙這樣的功能也要壓縮、只能采用塑料殼子……這種簡配也是其售價可以如此便宜的關鍵所在。
瞄準另一半的“用戶需求”
在S系列之前,長虹也已經布局Q/E/K三大系列產品。其亮度在1200-2000流明之間,價格在3500到6000元之間。可以說已經構建了“滿足中高端市場需求”的產品線。
但是,從銷量成績上看,長虹在國內LED智能投影市場并不突出。不僅不敵堅果、極米兩大領頭羊,甚至和2020年開始崛起的當貝比較也稍顯遜色。特別是在產品技術創新上,長虹多少有亦步亦趨的感覺:即便剛剛入行的慧示都已經拿出“超短焦”這樣的領導型技術革新產品,能夠“梭哈”一把“黑科技”。
且從市場運營角度看,同為彩電系的微投品牌創維,緊貼騰訊生態,市場效果不錯。極米和堅果系,紛紛代表了百度和阿里資本的范圍。即便強如全球投影老大,愛普生也深度與騰訊和央視系內容整合合作。
因此,比較而言,長虹的“智能投影布局并不少,但是特色不明確、市場效果一般”。這一背景,就是長虹S系列為什么要“這么出位”的原因:不僅是添補3000元以下產品線空白,更要打出一點S2低價格的“名氣”。
另一方面,從LED智能投影的市場需求看,3000元以下幾乎占了6成以上的總需求。特別是S2所在的2000元以下價位,差不多占這個市場銷量規模的45%左右。也就是,看起來很便宜的產品,其實還是很能“走量”的。長虹微投產品,作為一個新產品線,要維持研發和制造、采購鏈條長期健康,也必然需要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銷量。
高端突破是最好的策略,但是那樣要直面市場的最強者:反而,如果在低端進行農村包圍城市的作戰,長虹和市場多數低價格‘雜牌’比較,還是擁有品牌、售后等優勢的。”行業人士指出,如能用1599的S2對千元投影市場進行一輪洗牌,長虹也可能因為這一策略成為“新一輪品牌崛起”的代表。
畢竟,國內智能投影的新秀品牌,都是從“中低端”市場“干成功”的。這是一條前人走過的,切實可行的道路。同時,近年來,光源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低價位投影機的“性能提升”。S2雖然各方面都有簡配,但是就亮度而言,依然能夠提供不錯的最終體驗。其畫質效果甚至比普通的千元機、特別是單片式LCD機型要“明顯更好”——這也算是打出了“錯位競爭下的性能品質牌”。
塑造一個“結構性”的技術迭代細分市場
在1599元價位用S2戰勝1000+價位的單片LCD機型:如果這一目標實現,大約會有三五十萬臺的年度市場規模!
對于行業人士而言,內行不能僅僅看“低價格的熱鬧”:與單片式LCD機型比較,簡配的DLP機型800流明,依然屬于“性能型”的產品。這有點“田忌賽馬”的意思。即也許長虹S2的目標,不是去和傳統DLP微投產品一爭高下,而是要在單片LCD市場“搞一次革命”。
順著這樣的思路想下去,家投市場其實面臨某種“光閥認同之爭”。如愛普生的3LCD與DLP單片系統的差異。再例如單片式LCD超低端機型的發展瓶頸。即便是在DLP陣營內部,是原生1080P,還是單向抖動1080p、或者雙向抖動1080p也都是爭議點!
甚至未來面對8K時代,LCOS技術能否進入LED智能微投市場,發揮其“分辨率高”的優勢。以及3LCD和DLP如何應對更高分辨率的家投需求等等,都是可能的“光閥之爭”。
另一方面,亮度之爭也是“一大看點”:投影機產品,很多都強調AI畫質、HDR技術、色域多寬廣等等,但是這些畫質技術,如果亮度過低那就還無效果、毫無意義。即,投影顯示亮度是“最核心”的基礎能力。——其它一切的性能體驗都要在一定的亮度水平上“就事論事”才有價值。
這方面,LED和激光光源都在不斷的“越來越輕巧、越來越亮”。將千元機型的亮度水平不斷前推,DLP技術有“效率”優勢、有產品體積和輕便性優勢、也有能耗水平優勢,更有畫質質量優勢。
所以,不同光閥、不同亮度,結合其它創新技術,LED智能投影可以組合出很多差異化的“細分”需求供給點。長虹S系列,更多的就代表了,對新需求點的“結構性拓展”和錯位競爭嘗試。這提醒行業內很多企業,“不僅技術高峰要攀登、細分的中下層需求也需要‘精心’設計產品路線”。
綜上所述,長虹S系列微投具有一定的標志性意義。它代表了長虹正在努力做大微投“量能”的努力,也代表了家投市場“細分需求供給的精準狙擊作戰模式”,同時也是微投技術不斷進步、光閥和亮度指標持續升級下的“市場越來越細化”的代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