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字經濟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商業活動邁入數智化、高水平發展是必由之路。近日,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AI數字商業展望2021-2025》報告披露,隨著數字技術對商業流通與服務領域的積極影響,數智化商業逐漸演化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獨立產業,AI技術在其中發揮顯著作用,AI數字商業核心產業鏈已經形成。
報告顯示,至2025年,中國AI數字商業核心支柱產業鏈規模將達到1853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約57.7%。其中,AI數字商業內容產業規模將達到495億元,AI數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102億元。
作為國內首份評估人工智能技術對商業活動產生影響的產業報告,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產業落地層面缺乏參考的行業問題,對生成式AI、組合式AI、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助力商業經濟活動,釋放其在數字化商品創建、數字商品流通、交易及服務這四大核心支柱產業場景的應用價值,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產業應用落地及價值釋放提供參考。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逐漸穿透產業應用,賦能場景數字化能力。報告明確指出,在人工智能技術帶動下,商業產業數字化變得具體、可預見的場景。
AI技術與產業數字化融合,孕育AI數字商業這一新的產業形態。AI數字商業,是由AI驅動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商業系統。即依靠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圍繞商業方式及服務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數字內容生成、用戶數據洞察、虛擬場景拓展、虛擬客服、智能推薦、圖像檢索等功能,使商業流通及服務環節可視化、交互化與智能化,誕生了數字商品、虛擬展廳、虛擬客服等業務形態。報告顯示,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商業支柱產業鏈滲透率不斷提升,2020年AI數字商業核心支柱產業鏈規模約190億元,AI技術綜合滲透率約15%。到2025年,數字商業的AI綜合滲透率約至30%,支柱產業鏈市場規模或將實現1853億元。
在商品數字化場景,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天然的應用必要性。報告顯示,生成式AI技術推動商品數字化及內容化進程,降低商品圖像創建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報告顯示,每年創建商品視頻投入金額高達近百億元,產品迭代時需新投入金額也高達數十億元。生成式AI則為商品數字化、視頻化提供了最佳選擇,為每個商品自動化創建免維護、3D可視化的數字孿生體,提升消費者的互動體驗。
《報告》舉了一個影譜科技實施案例,該案例幫助某家電品牌企業生成了全量商品的AI孿生體。與傳統創建方式相比,影譜AI生成技術大幅降低視頻生成成本,在生成效率、內容穩定性、豐富度、免維護、消費者使用體驗、商業價值方面則大幅提升。影譜科技基于AI孿生生成技術,可將傳統商品快速生成可視化、交互性強的3D數字內容、陳列、消費體驗,形成以商品為核心的體驗-洞察-決策一體的數字商業內容運營模式。
與此同時,中國AI數字商業核心產業鏈已經形成。報告指出,根據兩大指標16個細分指標評估,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影譜科技、Unity、科大訊飛等數智企業進入中國AI數字商業系統內容與服務平臺(Security Analytics Platform)影響力企業第一梯隊。
影譜科技在AI數字商業內容產業處于領導者地位。報告指出,影譜科技數字商業解決方案能創建多元化的富態內容,具備AI視覺工程能力,擁有全國最大的數字商業內容生成工廠,生產效率處于領先,掌握專業化工程積累,支持自動生成包括AI影像、3D商品在內的多種內容形式。其次,影譜科技貼近場景的AI技術組合能力,業務場景及數據方面具備壁,AI數字商業內容生成技術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在文娛、數字商業領域具有成熟項目經驗,與多平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內容生產力升級拓寬應用延展性,構建極高客戶復用率。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影譜科技構建了完成的AI數字商品庫、自動化生成平臺儲備,具有較強先發優勢,影譜科技AI技術在商業內容產業鏈擁有較高覆蓋率。至2025年,影譜科技AI數字商業內容SKU約800萬,占中國AI數字商業內容庫存總量的32.8%。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岑曉天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將會是數字商業進一步推動的核心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的對商品內容的數字化重構,虛擬購物場景的實現不僅具有前瞻性,更是對現有的商業模式的顛覆。在商品趨向于同質化時代,競爭更多是服務層面的競爭,用戶體驗的競爭,應用AI技術實現數字商業模式的企業,將會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虛擬商業內容的打造將會極大地依賴生成式AI、以及AI孿生技術組合等技術驅動,AI數字商業也將和元宇宙有效融合,在第二世界實現模式的升級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