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由人民網主辦,合肥新站高新區管委會協辦,維信諾支持的2021人民財經高峰論壇“創視界 新未來”分論壇成功舉辦。來自政企學研的眾多嘉賓齊聚一堂,通過交流研討與開放合作,共話顯示產業發展機遇與責任擔當。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清華大學教授張百哲,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德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材料學院院長彭俊彪,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輝嘉,華米科技副總裁韓養團等行業專家各抒己見,發表各自對于顯示行業的觀點和看法。
梁新清:把顯示產業打造成可信賴的長板產業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發布了《顯示產業的歷史和未來》的主旨報告。
近兩年受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整體下滑,但是中國顯示產業產能逐年增長。梁新清表示,2020年,全球顯示行業逆勢增長11.4%,中國顯示行業增長達29.4%,增長態勢持續到今年上半年,第三季度開始,顯示市場開始出現下滑趨勢,全行業趨于合理回歸。
近年來,新型顯示技術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梁新清認為表示,如今,柔性顯示、OLED、量子點(QLED)、激光顯示、Micro 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競相發展,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當前,TFT-LCD已占據絕對優勢,Micro-LED等其他技術也被關注。在OLED方面,我國已完成布局,但與先行的同行相比,技術水平和產業鏈配套能力等仍存在差距,未來仍有不斷進步的空間。行業內更需要提高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共同促進產業變革。
“過去二十年,中國顯示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2020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展望未來,梁新清認為,下一階段,中國顯示需要進一步提升核心能力,重視上游產業鏈建設,解決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做好專利布局,發揮面板產業對材料、裝備等基礎產業的拉動作用,依據國家產業規劃,把顯示產業打造成可信賴的長板產業。
曹鏞: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顯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作為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我國顯示產業如何應對機遇與挑戰,已成為行業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表示,中國的顯示產業已成為全球顯示產業的重要力量,以O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展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巨大的市場前景。“近年來,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取得新的進展,以維信諾為代表的新興顯示創新力量,在AMOLED不斷探索突破,多次在全球首發新技術,制訂多項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研發超過一萬件專利,并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開辟出新的局面。”
曹鏞表示,中國為全球顯示技術的進步做出了貢獻。由于顯示產業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產業,從業者仍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僅要把產業做大,更要做強。
“面對當前的全球發展格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時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各產業鏈上的從業者需要在這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中,抓住機遇、強鏈補鏈,加快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實現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促進產業融合創新和迭代升級。”曹鏞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顯,從業者需要堅持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更要注重創新成果的轉化,將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以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德強:以自主創新推動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跨越式發展
維信諾董事長、總裁張德強發表了題為《自主創新,引領我國新興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
高校和研究院所是技術創新策源地,而企業是創新發展主體。在維信諾和清華大學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創新的主體從學校轉移到了企業,在上游產業鏈伙伴的支持下,維信諾將團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帶領整個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張德強看來,產業創新離不開創新沃土。“落地合肥以后,我們在技術創新和產業方面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技術強,量產快。2019年,我們率先在全國第一個完成集成觸控一體化、屏下攝像、變頻低功耗、無偏光片。量產快,2020年12月產線點亮,2021年實現大批量出貨。”他說。
張德強表示,從自主創新到協同創新,在安徽省維信諾有200多家上游潛在合作伙伴,其中43家已成為維信諾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在這個過程中,維信諾主動搭建平臺,共同打造更創新、高質量的生態圈。
張德強認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目前維信諾正在推動柔性穿戴、平板、筆電、車載等應用,比如柔性顯示電子書、智能生態管家、智能水杯等。
對于未來發展前景,張德強介紹,維信諾的發展愿景是拓展視界,提升人類視覺享受。在這個愿景下形成了2、3、4、5發展框架,即:OLED和Micro-LED兩大產業主線;光學及材料、半導體器件、系統集成三項核心技術;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基地等四大創新基地,智能終端、車載交戶、智慧家居、工控醫療、創新家居等5類產品應用。
張德強表示,維信諾形成了技術創新戰略、精益經營戰略、產業生態戰略、人力資源戰略等四大戰略。技術創新是推動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必須繼續堅持技術創新戰略,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精益經營戰略是由產業自身經營決定的,要建立屬于自己的產業生態戰略,要有自己的創新基因,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實現高質量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用得起柔性屏;人力資源戰略是指團隊和文化是維信諾基因。
“通過10年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協同發展,成為全球新型顯示產業領導者,這是我們的遠景目標,同時要引領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健康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張德強表示。
在張德強看來,為實現上述愿景,維信諾制定了一個中期發展戰略:筑牢小尺寸強基礎,目前小尺寸柔性OLED產品線比較豐富,要大幅度提高產能性能,滿足客戶需求;中尺寸應用進入快車道,要抓住發展機會,用創新方案滿足客戶需求;OLED和Micro-LED可以滿足大尺寸發展需要,要提前布局。
“經過這樣布局和努力之后,維信諾可以在微、小、中、大、超大尺寸,覆蓋全領域,更好地服務好客戶,拓展視界,提升人類世界享受。”他說。
張百哲: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新興產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快速增長的顯示產業,一直是合肥新興產業的亮眼地標。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市六大主導產業中,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增長33.9%,連續8個月保持30%以上增速。
“為什么我國的顯示產業會發展得這么快?其實就是找到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清華大學教授張百哲說,合肥抓住了中國發展顯示產業的最好時機,走了一條很正確的道路。他建議,合肥可以引導企業向產業鏈上游的關鍵材料和下游的整機方向走,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彭俊彪:TADF材料技術的突破,可使OLED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材料學院院長彭俊彪在論壇上發言時表示,當前顯示技術比較集中,在OLED、液晶成為顯示主流的同時,Micro-LED也迎來大發展,AR、VR也成為大家所期待的應用場景,以及“電子紙”也進入應用場景之中,在大屏幕顯示領域激光投影也在迅速發展。可見,各種顯示技術都在蓬勃向前發展之中。
在談到材料對于顯示技術的影響時,彭俊彪表示,在OLED材料方面,用的是熒光材料,熒光材料的發光效率比較低、功耗大,在未來仍需要改進和發展。當技術發展到第二步,有了磷光材料,磷光材料有重金屬,效率可以極大提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彭俊彪認為,磷光材料雖然效力高,但成本也高,所以現在要發展一種新的材料,那就是TADF材料,也就是熱活化延遲熒光材料。這種材料發光效率高,不含有重金屬,成本較低。他認為,如果TADF材料技術能夠取得突破,OLED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蔡輝嘉:未來十年將是半導體黃金十年
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輝嘉表示,未來十年內或是半導體發展的黃金十年,成長空間將會進一步增長。
蔡輝嘉表示,晶合集成重點關注面板驅動芯片相關產品布局,預計在2021年底總產能將達到10萬片/月。從2017年6月1日產出安徽第一片12英寸晶圓,到今年3月份正式盈利,實現了業務的快速發展。
談及未來發展,蔡輝嘉表示:“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終端應用市場,下一步公司計劃跟國內的相關設計公司合作,聚力OLED、VR/AR方面研發,助力國內面板顯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韓養團:市場需求迭代 智能穿戴設備正不斷實現形態突破
華米科技副總裁韓養團表示,如今智能穿戴設備隨著市場接受度日益提高,用戶使用場景逐步由運動使用轉變為日常佩戴,其市場空間得到持續釋放。
Canalys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包括手表、手環等)出貨量為4090萬,同比增長5.6%。
韓養團介紹,截至目前,華米科技生產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已超一億七千萬臺,終端產品有手表,有手環,有智能秤等等。
“手表、手機等終端產品,很多時候屏幕擔任人機交互的主要角色。”韓養團認為,屏幕是非常核心的材料,屏幕在華米科技的材料采購金額中占比非常大。經過與維信諾攜手努力,華米科技生產的手表,屏占比超過70%。此外,在制備、設計上有很多的技術突破。
“市場需求迭代,隨著柔性AMOLED顯示技術的提升,終端形態日益改變,折疊、卷曲等形態不斷出現,而智能穿戴設備將會衍生出更加豐富的終端形態,不斷實現形態突破。”韓養團說。
(文章及圖片來源:人民網、合肥在線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