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個商顯行業的銷量增幅大約在17%左右。但是,有一個細分領域的結構性成長,卻顯著高于這個數據:這就是會議室視聽市場。
一方面,會議室市場,傳統商務投影機的市場主流地位正在加速失去。理由非常簡單:在遠程視頻需求下,液晶平板更好的亮度指標,決定了其在攝像頭下更好的應用體驗。且液晶交互平板價格的下降也推動了液晶對投影技術在會議室的應用替代。
例如,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商用交互平板市場出貨19.3萬臺,同比增長62.4%。一個季度近20萬臺,這個銷量看似不大,但是卻相當于2019年差不多全年會議交互平板的規模。由此可見,交互平板產品2020-2021年的攻城略地是多么的迅速。且,行業分析認為,86英寸代表的交互會議平板還存在價格下降的空間,未來普及度會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2021年小間距LED顯示產品,在P0.X技術支撐下,也越來越注重“標準會議室”的應用。與交互平板比較,LED屏在顯示面積上的優勢顯然“巨大”,顯示效果上比投影大屏幕也更為清晰。
行業分析認為,未來會議顯示,百英寸以下以液晶交互平板為主導,百英寸以上則會成為小間距LED大屏的市場。二者構成了未來會議顯示的“分尺寸結構性”市場。且這個市場中,投影顯示的差異化空間幾乎全面被壓縮到“移動便攜”大屏應用之中。——即會議大屏顯示從十年前的投影一家獨大,正在變成三個技術互有長短,市場補充性明顯的結構。
會議室市場的技術品類變革,必然也會帶來“品牌供給”格局的轉變:其一是小間距LED大屏企業加速進入會議顯示市場。甚至,利亞德、洲明等頭部品牌還推出了交互式液晶顯示會議產品。其二則是彩電企業借助液晶電視技術和產業鏈優勢,看到了交互會議平板的商機。甚至,海信、創維等企業也順便推出了小間距LED會議大屏。其三則是傳統IT辦公企業進入會議顯示市場,例如AOC不僅具有液晶交互平板,也有小間距LED顯示大屏,甚至是液晶拼接會議顯示屏產品;聯想這樣的PC品牌,華為、小米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在推動自己的會議交互設備產品線發展。
當然,這些更多的品牌介入會議顯示市場,自然形成了品牌端的供給過剩。尤其是結合商務投影企業并未放棄這一市場,包括索尼、明基等企業也在進行商務顯示板塊的多元技術路線調整,進一步導致“會議顯示”“惡戰”的到來。
因此,可以說2021年是,“但凡能沾邊的企業”,都在加速會議顯示市場的布局。所有顯示企業一起向會議室沖鋒,是最貼切的描述:這種局面下,有利于會議顯示市場的加速崛起,也會帶來供給過剩的“慘烈”淘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