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經提出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對此,很多企業都陸續宣布自己的“雙碳”目標,推動企業轉型發展。企業的低碳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主要包括生產管理過程數字化轉型、工業硬件設備及基礎設施更新迭代等。然而,硬件及基礎設施的換代升級成本高、難度大,絕非一蹴而就。因此,企業通過軟件優化生產管理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成本低、見效快的優選方案。
北京中祥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祥英”)作為京東方的全資子公司,專注于提供工業企業管理咨詢、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及平臺服務。面向集團企業客戶、工廠組織及廠務中心,創新研發出智慧廠務解決方案,為客戶“雙碳”目標賦能。中祥英推出的智慧廠務解決方案,可通過全面的精益化管理,助力客戶實現生產管理過程數字化轉型,精確、高效采集能耗數據,實時監控設備狀態,優化備品備件庫存基線,有效提升生產運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綠色“雙碳”目標,智領未來!
那么,中祥英的智慧廠務解決方案具備哪些獨特的技術優勢呢?接下來讓小編為讀者朋友一一解析。
京東方-中祥英智慧廠務解決方案是在FMCS(廠務監控系統)、消防報警、視頻監控等子系統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并開發能源管理、智能運維管理等核心業務平臺,并通過強大的數據能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加持,致力于幫助客戶打造一個數字化、可視化的廠務運營管理平臺。
01
能源管理模塊
打造能源管理一張網,能效尋優好幫手
能源管理平臺具備能源消耗的可視化、能源設備實時監測、能源計劃管理、能源分析預測等功能,并可對水電氣熱等能耗實時追蹤,基于智能算法策略優化節能方案。
針對集團企業客戶,可打造能源管理一張圖,實時可視化呈現集團層面的能源消耗總量和環保指標達成情況;
集團企業用戶能耗管理圖示
針對工廠組織,可根據生產計劃主動調節各耗能設備到模型評估的最佳工作狀態,降低在非滿負荷生產狀況能耗;
工廠組織設備運行實時監控圖示
針對廠務中心,在工廠端數據的基礎上,通過關鍵能耗參數模型的建立,在集團內各場地能效間找到最佳實踐并橫向比對,實現能效尋優,并且不斷迭代升級,利用數據達到能效升級自驅動。
廠務中心圖示
02
智能運維管理模塊
賦能設備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
智能運維管理模塊,可實現設備資產購入后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主要包括設備管理、備品備件管理、PM計劃管理、巡檢管理、應急管理、工單管理、自動化運維,并以此延伸到多個領域(特別是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管理。
智能運維管理平臺功能特性
針對集團企業客戶,可實現多個廠區場景的運維聯動,可視化展示各工廠設備統計數據;針對工廠組織,通過建立設備履歷庫,對設備資產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運維任務標準化、規范化,并責任到人,有效提高運維的自動化程度,提升設備維修效率,降低故障率;針對廠務中心,可根據基礎設施需求和數據分析,重新優化點檢流程,制定設備預防性維護計劃;通過數據挖掘和知識圖譜重新制定異常告警等級、告警合并和尋根,聚焦在對生產有重大影響的異常。圖片
03
強悍數據能力加持
打造智能化運營管理專家
為增強智慧廠務解決方案的數字化和可視化能力,中祥英研發了能效分析平臺和數字孿生平臺。
能效分析平臺,可根據工廠主要耗能基礎設施實況,建立專屬算法模型,實現能耗從場地級、系統級到設備級的實時跟蹤和比對,找到實際運行值、設計值和工程值在各工況或生產負荷水平的差距,精準分析和定位能耗偏差,進而實現能效尋優。
中祥英智慧廠務解決方案 能效分析平臺
數字孿生平臺,是以三維模型為載體,融合GlS、IOT、AI等技術,將工廠設備運維過程中的各個系統整合,實現了人、設備與中控室之間的互聯互通,提高智能化管理,全方位提升運營效率。
中祥英智慧廠務解決方案 數字孿生平臺
中祥英智慧廠務解決方案 數字孿生平臺
04
支持多種移動終端
實時數據盡在掌握,管理輕松便捷
根據客戶現場環境,支持多種移動終端,可基于二維碼和NFC進行資產設備管理。同時,移動端功能可支持小程序、移動門戶、 APP、H5等多種展現形式,可以根據不同的現場網絡情況、員工設備、保密要求等選擇不同的移動運維終端。
同時,中祥英智慧廠務解決方案還引入智能巡檢機器人,針對盤點資產設備、定時定點巡檢、參數異常時自動報警等標準化的巡檢任務,可實現7*24小時無人巡檢,解放人力,降低成本。
智能巡檢機器人
此外,為滿足企業客戶“雙碳”排查的需要,可定制專屬應用,將碳排查進一步工具化、自動化和圖表化,具體功能包括:拖拽式碳排放核算公式編輯、數據自助匯接、無代碼可視化增刪改數據、以及盤查結果BI可視化展現等,實現碳排放數據采集、匯接、核算工具化、自動化,解決用戶碳排放核算難題,為碳減排與碳交易提供數據依據。圖片
未來,在“雙碳”大背景下,企業降本增效、節能減排是主旋律。中祥英將持續優化智慧廠務解決方案,并創新開發更多低碳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增強智能化管理能力、實時掌握設備運維狀態、降低能耗,提升業務效率、節省人力資本,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