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25日
四場 “8K超高清放映音樂會”
“登臨”星海音樂廳舞臺
超高清放映
傳奇指揮大師
卡拉揚、伯恩斯坦與小克萊伯執棒的
最偉大的交響樂演出現場
再現交響樂 “名場面”
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沖擊性視聽效果
本次展映選擇的4場影像
堪稱交響樂演奏史上的“神級現場”
1973年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的柴可夫斯基
第四交響曲、第六交響曲
1974年伯恩斯坦與倫敦交響樂團的
馬勒第二交響曲
1991年卡洛斯·克萊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
莫扎特第三十六號交響曲和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
1979年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以上堪稱“神級”演出現場的影像膠片,錄制于上世紀70至90年代,在過去40多年里一直以真空狀態保存在檔案館零下4攝氏度的環境中。經由德國Unitel公司與日本NHK公司的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的精心修復與影音效果處理,最終以數字高清8K的畫質和22.2聲道沉浸式環繞聲的質量面世,展示目前技術格式最為先進,前所未有的沖擊性視聽效果。
如何能最大程度真實還原當年演出的現場效果,除影像外,聲音的還原呈現是重中之重。結合音樂廳的物理結構,利用其獨特的聲學特征,易科國際為本次“8K超高清放映系列”提供全套沉浸式音頻系統的設計、施工及調試服務。從多軌播放器到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式引擎,再到ezacoustics功率放大器及揚聲器,以主備鏈路重磅打造22.2聲道沉浸式擴聲系統,將大師名團現場搬上音樂廳舞臺,為廣州樂迷帶來了全新的、嘆為觀止的、極具沉浸式的聲音體驗。
▲8K超高清放映音樂會系統設計簡單介紹
NO·1
項目挑戰
易科國際市場營銷中心高級總監冀翔博士作為本次“8K超高清放映系列”項目音頻系統的設計與調試負責人,分享了此次項目遇到的挑戰。他表示,這次系統設計的原理很簡單,但是實施起來十分復雜,無論是技術含量還是搭建的難度,都頗具挑戰。
合理設計結合網絡音頻傳輸,降低損耗
“從系統的架構來說,首先要保證音頻系統和視頻系統的同步,其次是確保將播放器到功率放大器這一信號傳輸鏈路上出現的損耗降至最低。系統主鏈路由Qlab通過DVS播放22.2聲道多軌音頻,備份鏈路則從視頻服務器獲取7.1 Dante音頻流,確保前級系統無任何損耗。 對于后級系統來說,功率放大器與控制設備分舞臺和二層觀眾席兩個區域放置,這既確保了系統的可實施性,又確保功放到揚聲器的線距盡量短,盡可能減少信號的傳輸損耗。”
精密搭建,基于對象系統修正物理布局
“從搭建實施的角度而言,我們結合了星海音樂廳的幾何尺寸,盡可能將揚聲器設置在NHK22.2標準所規定的位置上。針對實際揚聲器布局與NHK標準之間的差異,我們引入了基于自適應WFS算法的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聲引擎,將22.2文件素材作為音頻對象,通過引擎將其渲染為完全符合NHK標準的虛擬揚聲器布局。這種處理極大的提升了重放效果,也得到了專業樂評人和樂迷的一致好評。”
▲22.2揚聲器布局
NO·2
音響系統組成
本次活動為了完美還原22.2音頻制式,針對現場進行大量的設計、調試工作。22.2沉浸聲系統的揚聲器布局是一個三層的圓環形結構,分別為頂部層、中間層、地面層。
▲NHK22.2揚聲器布局
現場揚聲器的設置以透聲幕為分界線。幕后使用了13只易科自主品牌ezacoustics高品質揚聲器,分別為頂層3只IMC-8,中間層5只FIS-3595i和地面層3只FIS-1596i 及2只FIS-S18超低揚聲器。
IMC-8是單8寸同軸點聲源兩分頻全頻揚聲器,同軸揚聲器的指向性極為準確,均勻功率的設計使其100°錐形投射有效頻率到達12kHz, 為沉浸式系統提供更加自然柔順的覆蓋。同時,在不同頻段的錐形擴散角度也非常一致,132dB的最大聲壓級,保證聲能在聽眾區域的均勻覆蓋。低頻震撼人心、高頻晶瑩剔透。因此它兼具了小尺寸,大能量,在毫無存在感的視覺效果下,讓每個角落卻不能忽視它的細膩精準的聲波還原。
▲ezacoustics IMC-8單8寸同軸點聲源兩分頻全頻揚聲器
FIS-3595i內置三分頻的設計,使語音頻段的解析更加出色。全進口釹磁鐵驅動單元,獲得平滑一致的頻率響應,高頻上限可達到30kHz,可以在極少失真的條件下體現更多音樂的細節,提升音質。同時讓聲音能量分布更加均勻、恒指向和極佳的聽音清晰度。
▲ezacoustics FIS-3595i三分頻全頻點聲源全頻揚聲器
FIS-1596i是一款兩分頻全頻點聲源揚聲器,可提供強大的聲能輸出與更優化的分頻點設置,瞬態表現更更為出眾。
FIS-S18是與FIS系列或其他全頻系列揚聲器配合使用的超低音揚聲器。聲能直輻射設計和高功率18"長沖程超低音單元相結合,實現了超大聲壓級,可提供具有沖擊力的低頻聲覆蓋,最大限度還原細節。
▲ezacoustics FIS-1596i、FIS-S18揚聲器
在透聲幕之外,觀眾席的環繞揚聲器仍然使用了10只IMC-8同軸點聲源揚聲器。
由于場地客觀條件的限制,在系統實施過程中,22.2基于聲道的重放效果受到了嚴重的制約。首先,由于舞臺上透聲幕尺寸有限,前方聲道揚聲器必須隱藏在幕后,因此前方聲像無法充分展開。其次,舞臺邊緣的揚聲器與側面揚聲器之間間距過大,導致前方聲場與側方聲場之間無法平滑銜接。最后,由于劇場頂部的施工風險和安全隱患,音響設計團隊決定取消頂部揚聲器的安裝。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信號鏈路中增加了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聲引擎,將22.2聲道素材作為虛擬揚聲器對象,放置在完全符合NHK22.2規范的位置上,再借助現有的物理揚聲器對其進行渲染。這樣的處理方法很好的拓寬了前方聲場,使得前方和側方聲道之間獲得了平滑的過度,同時極佳的還原了頂部揚聲器的效果,讓聽眾獲得更為一致且聲接近的22.2聲道回放系統的聽感。
▲通過ASA沉浸式引擎渲染虛擬揚聲器
對現有布局進行修正
為了項目的安全性,系統還增加了備份鏈路,將視頻服務器發送的7.1聲道音頻經過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式引擎上變換為22.2音頻信號。
▲通過ASA沉浸式引擎渲染虛擬揚聲器
將7.1聲道素材上轉換至22.2
主備鏈路分別輸出的24通道音頻匯集在ezacoustics RDD12 Dante冗余切換器上,工作人員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主備鏈路信號進行切換。
▲ezacoustics RDD12 Dante主備切換
整個系統由ezacoustics EM系列數字功放進行驅動,包括4臺EM50Q、2臺EM30D、1臺EM20D,為所有的ezacoustics揚聲器提供DSP處理、路由分配以及源源不斷的動態輸出。
▲ezacoustics EM系列功放及控制軟件
偉大的音樂表演現場永垂不朽,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家及音樂愛好者。卡拉揚、伯恩斯坦、克萊伯都已作古,如今有賴于科技的創新,不可再現的歷史似乎一下活了過來,“穿越來到了21世紀”。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式引擎+ezacoustics揚聲器的組合,在無限還原的聲場中以最先進的視聽技術手段將觀眾置身于當年的觀眾席,回憶能夠得到重塑、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