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作為一種我們未來生活方式演進的可能形態,這項技術的核心亮點在于可以滿足人們在經驗活動中超驗的智能化感知體驗。
摘要:“元宇宙”作為一種我們未來生活方式演進的可能形態,這項技術的核心亮點在于可以滿足人們在經驗活動中超驗的智能化感知體驗。面對這樣一種高度集成的智能文明基座,對它的發展是任重而道遠的。所以在這個技術升級迭代的過程中,個體和群體對待元宇宙的發展應該保持理性,客觀看待、穩健發展。
序 宇宙孕育了生命, 生命演化出人類,
人類創造了虛擬世界。
人在虛擬現實技術活動中,通過控制“虛擬人”在虛擬空間活動進而建構起一個虛擬世界。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活動由“現實”的維度走向了“虛擬”的維度。在康德看來,生命在地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限制是時空領域的制約,而虛擬現實技術給了人們突破時空限制(空間的有限性和時間的不可逆性)的可能性。虛擬現實技術從VR、AR、MA到XR不斷升級迭代,使得“虛擬現實”到“擴展現實”在不同的維度實現人類在“虛擬”和“現實”兩大領域完成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以技術哲學的眼視角審視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歷程,它的演進邏輯從“現實領域”到“虛擬領域”再到“拓展現實領域”的轉化,也正是現實技術通過開發虛擬技術完成了一次對“現實世界”的自我超越。當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虛擬現實技術的相互作用中走向融合后,“虛實相生”的“元宇宙”便誕生了!
一 元宇宙是什么?
就名字而言,“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很大也很寬泛。本身“宇宙”就是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意思;宇宙的“本元”概念也是無法確定的,比如中國古人常說的“道”“陰陽”“太一”等;又比如西方哲人說的“水”“火”“數”“氣”等,都是先人對宇宙終極本源的追思。而代表宇宙內核的“元宇宙”更是令人難以琢磨,它明顯區別于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區別于普特南的“缸中之腦”,也區別于波普爾的“第三世界”,顯然它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當我們從“虛實相生”的維度看,它作為信息媒介的集成物,可以為“元宇宙”的存在提供一個很好的解釋視角。就如同人們認為“人”是物質和意識相互作用后的產物一樣,“元宇宙”也具備類似的演化特性。我認為用“元宇宙”的概念來表達“虛實共建平臺”的內核給人一種概念上的誘導性,用它來代指宇宙的基元給了人們無限想象的空間,同時也在技術發展領域使人感到迷惑。
“元宇宙”它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人類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融合各種高精尖技術后創生的人造產物。以“虛擬”和“現實”為區分維度,“元宇宙”可以看作是虛擬現實技術由低級到高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集成技術的結果。現在主流的觀點對“元宇宙”定義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觀點:
觀點一:“元宇宙”是綜合各種前沿技術的應用平臺,以互聯網技術為其內核,以人工智能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云技術、區塊鏈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腦機技術等為支撐的多位一體的未來技術。它在應用層面表現為兩個方向:一個是技術受眾的應用端,人們通過各種設備在元宇宙技術打造的場景中進行各類活動;另一個是技術主體的平臺端,通過各類技術相互作用后構成的“云大腦”。元宇宙作為一種技術產物更多地會是技術主體創生的信息技術集成平臺,而技術受眾在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就已經被納入到元宇宙的生態活動之中去了。就如同你說“人”是什么一樣,人的活動也必須具備“腦子”和“身體”相互間的參與,如此才能使人的活動變為現實活動。
觀點二:“元宇宙”是現代技術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人造產物。從不同的技術發展路線來看,我們自下而上推演“元宇宙”技術的發展路線就會看到不同的現象。當前對元宇宙的迭代版本有如下猜想:①“元宇宙1.0版”=互聯網+元宇宙;②“元宇宙2.0版”=AI+元宇宙;③“元宇宙3.0版”=區塊鏈+元宇宙;④“元宇宙4.0”=腦機+元宇宙。如果人類真的可以開發出虛擬世界,并自由地游走在“虛擬”與“現實”兩大領域,這將是人類的偉大勝利。但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看出,我們還生活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也就意味著我們還處于元宇宙“1.0”版向“2.0版”過渡階段的偉大技術進程之中,所以大家現在面對互聯網界對于元宇宙概念的熱捧也無需感到驚訝,畢竟有些東西“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觀點三:“元宇宙”可能成為人類智能文明時代的基座。當前,以互聯網為基礎建構了現代的信息文明,以“元宇宙”為基座進而建構智能時代的文明成為了人們的期盼。人類文明從原始文明到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現代的信息文明,一路厲兵秣馬、披荊斬棘,經歷了多少“戰火”與“鮮血”,但還是停留在地球領地的“囚籠”之中。毫無疑問,如果人類將要沖出地球、飛向宇宙,智能文明的時代必將來臨。以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重構的虛擬現實世界,對人類飛向太空事業的歷史進程無疑也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二 元宇宙有何特別之處?
“元宇宙”應該是虛擬現實技術成型后,虛擬技術與現實技術結合綜合孕化而出的虛擬電子信息綜合平臺,也是虛擬世界的“云大腦”。它也是基于虛擬網絡空間的建構,再通過各種交互技術使人可以直接參與到其中的互聯世界平臺。Roblox公司認為元宇宙應該具備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文明體系。這種表達分別從技術維度、應用維度和內容生態維度對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做出歸納總結。騰訊研究院認為Metaverse有七個核心特征:實時、真實、社交、心流、可互操作性、平臺性、經濟系統、開放性。騰訊集團從技術的應用特性分析出元宇宙的特征,很符合其社交屬性的內在基因。但在這個技術的王國中,它的底層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NFT)和后端基建(網絡通信、云技術、GPU、交互技術等)為其提供了基本技術保障,前端設備平臺(如虛擬主機、VR\AR、智能穿戴)為其提供了交互操作的便捷性。而虛擬場景(如游戲、社交、體育、教育、娛樂等)的多樣化,為其提供和虛擬生活模式的豐富性。在技術性、便捷性、豐富性的三元構架下,元宇宙的發展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但在元宇宙的各種活動中也可以找到現實世界的影子,若以人為基本單元,元宇宙就是各種“虛擬人”屬性的集合:如身份、年齡、樣貌、性別等,以群體為基本單元,元宇宙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匯中走向了虛實相生的活動方式:如虛擬游戲、虛擬經濟、虛擬教育、虛擬購物等等。如前所述,3.0版的元宇宙就足以建構出一個成熟的虛擬現實世界,虛擬空間的人權、物權將得到明確的歸屬,里面的數字資產也將與現實社會中的資產相互交換。同時,高度去中心化運作的平臺極有可能建構出超國家的特殊組織;也可能出現以“虛擬人”“虛擬物”“虛擬場景”的形式重構人們的生產模式、生活模式。由此我們可以窺視出元宇宙的一些特點:
特點一:去中心化。元宇宙在機制上可以做到去中心化,元宇宙的底層是P2P點對點互聯的網絡,從而實現在邏輯上繞過了平臺中介的流程,對建立在集中化、科層化原則的組織結構形成了挑戰。但在結果上有可能會強化集聚效應,在實踐中,虛擬貨幣持有量越來越向大戶和機構傾斜,這又帶來分配結果上的中心化和壟斷現象。但在這個活動空間中,人們的自由有了更多的選擇,人們的創造力將得到最大程度地開發。
特點二:高度人機交互。上述四種版本的元宇宙就是基于人類交互技術水平和程度的不同進而確立的。我們目前面對的還是原始版的元宇宙,人們只能依借電子屏幕與虛擬電子世界互動。當人工智能技術和VR\AR技術成熟后,人的思維和身體都可以在技術的加持下投射進虛擬的互聯世界,并以虛擬身份在其內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當區塊鏈技術成熟后,虛擬世界的資產得以確權、權力得以界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立狀態開始走向另一個維度上的超現實融合。當腦機技術能夠無害化運作時,人類的密碼也許將會被破解,而終極形態的互聯世界將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特點三:虛實相生的互聯世界。用“互聯世界”表達基于元宇宙創生的虛實相融的世界狀態,其一是因為它脫胎于互聯網的母體之中,其二是因為它的存在是聯結虛擬領域與現實領域的互聯互通平臺。在互聯世界還未成熟前,我們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及VR\AR技術可以初步地探索虛擬世界的奧妙,人的意識也可以通過第三方媒介可以觸摸到虛擬世界的邊界。當互聯世界成熟后,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被模糊,人的身體與心靈的束縛被技術打破,基于“元宇宙”的智能時代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存模式和生產模式。
三 元宇宙的未來形態猜想
在數字信息技術還未發明之前,人們使用的還是現實技術——用以認識現實世界、改造現實世界。“互聯網”以二進制符號為基礎為人們重新構建起一個符號化、電子化、虛擬化的網絡空間,它表現為一種簡單的、低級的虛擬電子空間。隨著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云技術、腦機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成熟,高級版的虛擬現實技術成為了人們發展的內在訴求,虛擬現實技術在人性需求的呼喚聲中逐漸脫胎于互聯網技術的母體之中。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以及拓展現實(XR),都是虛擬現實技術在不同技術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當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開始交互后,“元宇宙”成為其溝通虛擬領域與現實領域的最佳中介平臺。
針對以上技術演進路線,我們可以做出合理猜想。初級形態“元宇宙”是溝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中介平臺——它指向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具備兩個世界基本屬性的)虛擬電子信息平臺。當前“元宇宙”的演化表現為兩條路徑,第一條是“由虛向實”,將虛擬的信息體驗真實化:第二條是“由實向虛”,將現實的事物虛擬化,元宇宙將在兩者的雙向互動中完成自身的進化。此時的人們還是懷著好奇的心態接觸虛擬空間,虛擬現實技術通過數字孿生、3D建模、虛擬建構等技術完成了虛擬世界的建構,為人類的生存開辟了第二生存空間。
再往上發展,中級形態“元宇宙”可能進化為“互聯世界”,變成智能化社會的基本生產工具,像石油、電、和互聯網一樣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基本元素。在虛擬社會組織的支持下,人們可以自由地游走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和虛實相生的互聯世界。在互聯世界,加強版的“人”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將脫離原始的感官束縛,就如同身邊有只“叮當貓”一樣幫你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而你的最大問題將變為“如何運用好這只叮當貓”。同時人們的現實生活得到極大的物質滿足,基于現實生活模式的多模態生存方式也成為可能,也許你可以一輩子生活在互聯世界,也許你可以自己建構一個帝國,也許你還可以通過控制你的叮當貓實現所有的幻想。
終極形態的“元宇宙”在腦機交互技術的基礎上,“人腦”和“電腦”的結合,人腦可以自由地生活在電腦的空間,科幻地生活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變為現實。這是一種超現實的構想,人腦和電腦結合后也許“超體”就變為現實了。元宇宙的終極形態是不可想象的,也許它代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極限,但下一個智能時代是我們可以期盼的。在這個技術爆炸的時代,希望人們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實現每個生命的特殊價值。
四 對元宇宙發展的理性反思
元宇宙作為未來智能時代文明的基座,也是集成人類科技文明的最新成果。面對這種未來文明的生活方式,人們滿懷期待、心馳神往,但技術的迭代演進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技術層面看,元宇宙時代的降臨需要先進的技術儲備、豐富的技術資本和健全的制度作為保障,才能催化出成熟的技術產業。從產業層面看,元宇宙的生態依賴于各細分產業的發展,比如虛擬現實、虛擬游戲、人工智能、通信設備、交互設備等產業的成熟,才能建構起元宇宙這個技術帝國。
所以,短期來看,元宇宙產業的成熟需要單獨的技術發展周期,暫時無法完全融入到人類的生活模式上去。但從長期來看,“元宇宙”的發展態勢就如同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信息時代一般,以元宇宙為核心的智能時代也必然會到來。與此同時,它也會由點及面地開始改造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最終由生產端、服務端到消費端全方位融入到人類社會的生態組織架構當中。未來已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注釋:
①虛擬現實技術:指包括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技術、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綜合而成的新技術,廣義上的虛擬現實技術包括VR、AR、MA、XR等技術。
②虛擬世界:指在信息領域,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在網絡空間中建構的三維立體世界。
③元宇宙:指通過現實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共同作用建構而成的智能基座。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以人工智能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云技術、區塊鏈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腦機技術等為支撐的多位一體的智能平臺。
④互聯世界:指脫胎于互聯網的母體,在此之上融合各種虛擬現實技術,并使之聯結虛擬領域和現實領域的互聯互通世界。
參考:
①沈陽《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
②胡小安《虛擬現實技術若干哲學問題研究》
③中信證券《元宇宙產業研究報告》
④涂家全《虛擬現實技術倫理問題研究》
⑤VR陀螺·陀螺研究院《metaverse研究報告》
作者介紹:涂道-18928456987(微信同號)
深大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學、科技與倫理、虛擬現實技術倫理。致力于推動虛擬現實技術發展,深耕虛擬現實技術理論分析和產業發展研究。現任深圳市虛擬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