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造業在落后發達國家幾十年的情況下,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在面對“十四五”新的發展時期,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標時,我國制造業存在的一些短板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在產業鏈層面,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利用率較低等問題。要實現制造強國,合理控制碳排放,就必須從結構端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
為此,我國于2019年8月5日發布《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目標是用十年時間,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而這一規劃與德國提出的“工業4.0”規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而其也被稱為“中國的工業4.0”。
制造強國,一方面需要我國的科技企業在尖端技術研發上,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將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來屢屢爆出的“缺芯”等事件一再證實了,自主研發無論對于科技發展還是國家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一方面,要求我國的科技企業在制造領域也同樣能夠掌握自主權,并緊隨數字化、智能化等國際趨勢。要做到,既有領先的實驗室成果,也能將其轉化為市場應用端的優勢。
視線轉回到大屏商顯行業,我國的屏企在持續加速的自主研發和智能制造上,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譬如,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日前發布了最新的調研結果稱,京東方(BOE)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商,占全球產能的28%-29.3%。同時指出,如果京東方建設第三條10.5代生產線或收購同行的生產線,那么,到2026年底,其將占據全球30%以上的產能。
在日前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中,洲明科技公布,旗下全球最大LED智能制造基地——大亞灣二期制造基地于9月30日正式落成,Mini LED生產線也同步啟用。根據大亞灣二期制造基地的整體規劃,公司將全面引入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術和裝備,逐步實現“數字化制造”和“工業 4.0”升級,并根據業務規劃目標,實行分車間、分階段逐步投產的計劃。
截至本報告期內,洲明科技大亞灣二期制造基地的第一階段產能規劃已完成布局投產。本次投產后,公司整體產能將大幅躍升,顯著提升公司產品供應能力、提高客戶需求響應速度,發揮行業標桿工廠標準示范作用,助力 LED 行業解決“產能不足”的痛點。
作為傳統顯示技術和新型顯示技術的代表,液晶顯示和LED顯示在技術高度和市場應用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而我國的液晶顯示產業從零起步,到全球領跑,以及在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半導體顯示領域,特別是Mini LED和Micro LED上實現技術和制造領跑,無疑對于優化我國屏顯制造行業結構,從低端加工向上游研發探索具有示范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