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探索在供給側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依托“贛教云”平臺建設“智慧作業”系統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什么是“智慧作業”?在贛州市黃金實驗小學,學校相關負責人拿起練習本和智能筆介紹起來:“我們的練習本上都鋪了點陣碼,教師用這支智能筆批改作業的同時,筆端的攝像功能會直接將學生的作業信息上傳至平臺中,及時收集、匯總,動態采集學生過程性數據。后臺在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即時生成每個學生專屬的錯題集,并免費為學生精準推送錯題微課視頻和鞏固練習。”
興國縣思源實驗學校劉老師去年新接手的五(2)班兩極分化嚴重,讓教學難度陡然加大。而現在他每天登錄“智慧作業”教師端APP查看學生數據,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并側重了解每個學困生在“智慧作業”平臺的知識點分析圖譜。從那以后,他每節課都布置不同星級的練習,讓不同階段的學生對應完成,并鼓勵先完成的學生挑戰更高星級,課堂效率高了,教師也輕松不少。
“智慧作業”系統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范圍、學生學情大數據,自動從教師布置的作業范圍中挑選適合各層次學生能力的作業題目,不同層次的學生不需要做所有題目。通過探索協商性作業分層設計,能有效滿足同樣的作業本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而調動各層次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實現作業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杜絕機械性、重復性、無效性作業。
青島市嶗山區:AI助力課后作業“三精準”
嶗山區以作業改革為突破口,統籌建設課堂教學云平臺,建立作業定期監測制度,確保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業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在嶗山區正常上學日的下午,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間,先是完成自己的課后作業,繼而享受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在張村河小學,在周一到周四的上學時間內,作業分基礎作業和發展作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老師們借助“課堂教學云平臺”,通過校本題庫精選精練,實現分層、個性化布置作業。
每到周五的作業就更不一樣了,學校打造了一個“作業超市”,以趣味性和多樣性為特點,涉及實踐類和書面作業等多種,滿足學生對于個性培養的需要,讓學生擁有了作業自主選擇權。在學校開展課后服務的時間段內,學生基本都能在校內完成作業。
嶗山區學科教研員指導學科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針對作業進行研究,結合學生學情,了解作業的難易程度、所需時間、容易出錯的地方和適宜的學生群體,在平臺上標注每道題目作答時間,平臺自動計算作業完成時間。
同時,建立以班主任為總協調人的作業協商機制,協調各年級、班級學科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確定的作業數量和時間,提前審核,統籌發布,規范作業布置。
學科教師結合平臺基于學生薄弱點自動推送的題目進行作業布置,并將最終作業提交年級組長,組長審核通過后提交班主任,班主任統籌各學科教師布置作業時間并發布作業。
嶗山區課后作業做到精準到校、精準到班、精準到人。學校專門制定作業管理的細則,將作業設計納入到對教師的評優考核中,在集體備課的同時,專門安排作業研討,在云平臺提供的學科作業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學生學情,打造個性化的AI校本化作業本。教師在錯題庫中可以準確知道每道題的作答情況,了解學生的薄弱項,并針對這些錯題進行靶向訓練。
西安市高新區:作業減負 成績不打折
自“雙減”工作部署以來,西安市高新區統籌做好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教育,打好“組合拳”,積極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落實。
就家長們關注的“學生作業減負,學習成績不打折”等問題,西安高新第二初級中學將作業布置工作納入考核,對違規布置質量低、數量大的作業或不及時批改作業的教師,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甚至處罰,受處罰的教師在評優評先中一票否決。
西安高新第四初級中學建立了“三次備課”模式,名師聽評課常態化,精心設計分層作業,同時建立了“作業臺賬”,嚴格把控作業總量,公示“陽光作業小白板”,實現作業“三見面”,有效規避了同班務組超負荷布置作業。
此外,西安市高新區積極統籌學校發展,充分挖掘各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開展適合學校、學生發展的“作業輔導+特色課程”。
在西安高新七小課后服務中,特色課程——“項目式學習”備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杜絕高空拋物”“煙頭不落地”“垃圾分類”“光盤行動”……一個個生活化問題變身項目,變成課程。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主動進入問題探究之中,積極探尋方案,調動資源,協同合作,從而促進自己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技能應用于課堂之外,讓學生動起來,學起來,合起來,思起來,活起來。培養孩子由儲備型學習向應用型學習轉變,推進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寧波:奧運冠軍走進課后服務“云課堂”
為推進“雙減”工作,寧波市教育局啟動了“體藝名家進課后服務模式”。10月4日上午,奧運冠軍石智勇通過視頻直播方式,與全市中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并就“雙減”后如何用好自己的課余時間,給出了他的建議。這是名家參與課后服務的首期活動。
據寧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請藝體類名家來助力課后服務,只是一個開端。在接下來的課后服務中,將會有更多各領域名家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通過建立小中高一體化培養機制,讓特長生培養更精準、更高效,力爭通過體教融合、藝教融合,讓寧波涌現更多的奧運冠軍與名家大家。
接下來,寧波市教育局將聯合其他部門籌建“體育”“美術”“藝術”“勞動”教育指導中心,對校內校外教育資源進行開發、統籌與調配,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讓在校學生接受自己想學、喜歡、擅長的課程,讓每個人接受適合的教育,促進人才的多元發展。文章整理自: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