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態下,電影院的復工必然帶來放映設備采購的“恢復”。8月底,上海第一個14米寬的三星Onyx影廳在上海UME新天地影城開業。
大屏君注意到,這是三星LED顯示技術在上海院線市場的第七塊屏幕——不過,此前的屏幕都是10米級別的,即差異化小廳。而這次落地的則是14米的屏幕,顯示面積幾乎擴大了一倍:如果假設LED屏單位面積成本不變,這等于“投資增加近一倍”。
所以,大屏君認為,14米廳的進一步落地,可以看成是LED顯示技術在電影院線市場的“進一步前進”。雖然,與投影機放映設備,正常年度每年數千臺的規模比較,LED屏還處于個位數時代,但是其表現出的市場認可性卻也是在逐步提升的。
三星三年努力“LED影院”緩緩走來
大屏君記得,全球第一個,也是國內第一個14米Onyx影廳,是2018年底的時候,落戶在了首都電影院西單店。從18年底,到2020年,“上海終于追上北京,擁有了14米Onyx”。
這個時間差,似乎說明電影院線行業對Onyx技術依然比較謹慎。雖然此前有10米廳的效果打底,但是院線行業對Onyx為代表的LED大屏電影放映市場依然有“顧慮”。
行業專家指出,一方面是“成本因素”。LED大屏顯然比傳統的投影式的電影放映機成本更高。而且,成本與顯示面積的正比關系異常突出。這實際上是阻止LED大屏在電影院應用的最大障礙。國內院線市場的日子并不好過。這主要在于過去10年這一市場擴張太厲害,供給相對過剩。同時,2020年疫情又雪上加霜。誠然,最近5年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成本下降了很多。但是,也尚沒有到達能夠支撐院線普及應用的程度。
另一方面,從單純效果上,LED屏大可以強調其“高亮、純黑、高對比度、色彩”等的優勢。然而,對于更大面積的電影觀影而言,LED顯示不是亮度不足的問題,而是往往“過亮”。所以,行業人士多指出,包括院線在內的室內LED屏應用,核心在于“低亮度技術下,依然保持高對比度”。
但是,控制對比度還是比較簡單的事情——大屏君必須著重指出,LED顯示產品在電影院屏幕上應用,像素間距還是比較大的。例如10米的4K屏幕,像素間距高達2.5毫米以上。這么大的像素顆粒,即便是DLP投影機,那種95%以上的光閥開口率,都需要考慮“像素顆粒化”問題,在放映幕布上增加更多的技術支持。如果換成要格外“控制亮度”的LED屏,就更需要“更好的抗顆粒化”設計了。
有優點,就會有缺點。”LED屏幕在院線市場也是如此。包括顆粒化的像素、過亮問題、頻閃問題等都是LED顯示系統電影市場的“重大難關”。克服這些問題,顯然還要進一步增加LED大屏的成本。
不過,即便如此,市場依然能看到三星Onyx技術不斷進步,從最早的5到10米的解決方案,現在已經升級到14米產品。國內外落地的產品案例也越來越多。消費市場對LED屏差異化體驗的認知也在升級。擁有一個14米Onyx正在成為標桿影院的“差異化”體驗選擇之一。
對抗投影放映技術,LED絕活不能忽視
大屏君對Onyx觀影體驗的“群眾反饋”做了一些小的調查。在各種各樣的正面或者負面意見中,對LED大屏類影院最大的褒獎是“3D效果”!
為什么Onyx的最大認可點是3D呢?答案也簡單,3D放映,無論是快門眼鏡還是偏光眼鏡,都意味著50%以上的觀影亮度損失。而投影放映機產品常規提供的亮度水平在14-20fL,本就需要“小黑屋”模式才能看清楚。在3D放映上,顯然就更力不從心。對比而言Onyx的亮度能達到146fL,甚至更高。10倍以上的亮度表現,是LED屏電影3D效果更被稱贊的原因所在。
在影像產業還有令一個技術對亮度特別敏感。這就是HDR技術:例如HDR10標準,要求至少0.005cd/m2到1000cd/m2的動態范圍。投影機電影放映,很難滿足這樣的苛刻的亮度標準需求。LED大屏技術,恰可以從純黑到高亮兩端完美展示HDR內容的效果體驗。(比較而言,大屏君必須指出,投影放映技術如果實現了更高的亮度,必然犧牲黑場;反之亦然。且投影放映技術對局部亮度調節的支撐能力也顯著弱于LED顯示。)
甚至,對于LED放映的亮度優勢,三星還設計了更“夸張”的價值點:即多元化經營價值。因為不是小黑屋模式,所以觀影可以與會議主題、電競主題、餐飲主題、親子主題、團建主題等融合,開拓影院經營的新可能。不過大屏君對此要給一點小小的補充:LED大屏擁有亮度優勢,固然能拓展多元價值場景,卻也失去了小黑屋觀影的隱私感,這對于親密情侶也許不是好消息。
當然,如果僅僅是以上三個因素,恐怕還不足以支撐三星在Onyx上的野心。大屏君認為,LED電影屏最大的機遇不是亮度與對比度效果,或者色彩表現;而是“分辨率”能力。
上文中曾經提到2.5毫米間距指標的LED屏就能在10米屏幕上放映4K畫面——較大的像素間距,與室內觀影所需要的亮度控制結合,這加重了像素顆粒化的問題,需要更好的像素上光學結構設計予以對沖。但是,未來電影市場必然向8K技術過渡。從4K到8K,像素指標升級、像素尺寸下降50%。即10米屏幕需要用1.25毫米間距的LED屏幕。
而對于1.25毫米間距的LED產品集成加工而言,目前行業技術已經高度成熟,沒有任何障礙。相比較,高亮度的8K數字投影機技術還在“襁褓狀態”。在8K時代,數字投影放映設備是否還能有效保證高亮度效果下的成本優勢,現在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問題。甚至,從整個投影機產業看,4K產品都還是少數派,沒有得到普及,720p產品、乃至于800*600分辨率的產品也還活躍在市場上。
目前的4K投影大多數依然采用“位移4K”,原生4K產品市場占比更是少數。對于電影放映這種高效果質量需求的領域,很難想象用“位移像素”的方式實現8K體驗。對于8K放映的投影產品,從光閥設計到光源體系都需要技術突破,難點重重。即便用4個4K放映系統拼接8K放映畫面的方案可行,這也意味著4倍以上的系統成本。甚至,電影院線系統8K化技術路徑不明,也是8K電影產品遲遲不能推廣的原因。
所以,也許LED大屏院線應用會在8K技術上迎來轉機。尤其是在投影機放映設備遲遲不能突破這一技術瓶頸的背景下,大屏君認為,8K標準之爭將是投影和LED大屏在電影放映市場的“主戰場”。
LED屏技術不斷突破,未來或可期
目前,LED顯示屏已經進入Micro-LED技術時代。即更小的LED晶體顆粒、全新的基板和晶體移植封裝技術、全新的應用場景(從VR到超級大屏幕工程)。這等于打開了LED屏幕產品前所未有的海量應用空間。
對此,大屏君要引用一個基本的經濟學規律:規模擴張往往意味著成本下降。這對于LED顯示屏的電影放映產業的發展將是很好的消息。行業預測認為,2026年,用于智能手表的1.5英寸micro LED顯示屏制造成本預計將降至當前成本的十分之一;同時,75英寸micro LED電視機顯示屏的制造成本將在同一時間段內降至當前成本的五分之一。
這種成本變化,為LED電影大屏應用至少提供了兩種可能的市場改變路徑:第一是,傳統產品的成本更低,擴大采購者的采購意愿;第二則是,在采購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擁有更高分辨率的產品——高分辨率對于提升畫質、降低像素顆粒化、高對比度下的亮度水平控制等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甚至,大屏君認為以上兩點可能同時發生:即電影院可以更低成本擁有更高分辨率的“LED放映設備”。比如,用16K分辨率的大屏放映8K 3D內容,其能達到的效果將是非常理想。
事實上,分辨率和亮度、對比度等都是LED大屏的固有技術優勢。而這三者也是傳統投影放映系統的瓶頸所在。今天,LED大屏放映系統的市場不能大幅度打開,根本性因素不在于解決不了像素顆粒化、過亮和頻閃等問題,而在于“成本”。而成本與技術成熟度、市場規模等有必然關系。
所以大屏君認為,LED大屏在院線市場走多遠,甚至不取決于“電影院線”市場如何發展,而是取決于廣義的LED大屏、特別是micro LED顯示能走多遠。如果后者成為覆蓋VR到TV的主流技術選擇,擁有龐大的基礎產業鏈和市場支撐,LED大屏系統的成本就會急速變化,甚至擁有媲美投影機放映系統的機會。
假如這樣的市場變化出現,那么電影放映是傳統投影的黑屋文化,還是LED屏技術的亮燈文化,就成為“差異化”的需求選擇。LED電影大屏擁有電影放映市場的半邊天不是不可能——或許這就是三星三年以來孜孜不斷努力所要追求的結果。
綜上所述,目前,三星Onyx為代表的LED電影放映大屏幕還是鳳毛麟角,且市場拓展雖然持續進行但速度很緩慢。不過,這不妨礙在LED顯示技術不斷進步下,行業對這一新興市場的未來報以極大的希望。LED顯示在8K等超高密度PPI電影大屏、3D、HDR、色彩等標準上的優勢明確,未來成本也會不斷下降。兩方面結合,LED電影大屏的未來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