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為主動防范化解中央企業債券風險,提升央企整體信用,保障金融市場穩定運行,由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聯合31家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發起設立的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日前正式成立。
據了解,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是按照互助、互利和自愿原則共同籌集,專項用于化解和處置央企債券風險的備用資金。基金按照“有限救助、應急保障、風險可控、市場運作”原則運作管理,總規模1000億元,首期規模100億元。
國資委副主任袁野在基金成立儀式上表示,設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建立常態化、規范化、市場化央企債券兌付風險化解機制,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央企資金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他同時表示,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的設立有助于實現央企信用疊加和放大,將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央企的信心,為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穩增長、加快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延伸閱讀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維護穩定經濟安全 千億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正式落地
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是中央企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決策部署,按照互助、互利和自愿原則共同籌集,專項用于化解和處置央企債券風險的備用資金。基金按照“有限救助、應急保障、風險可控、市場運作”原則運作管理,主動防范化解央企債券風險,提升央企整體信用,保障金融市場穩定運行。信用保障基金由中國國新聯合31家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發起設立的,以市場化方式募集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首期規模100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表示
設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是創新國有資產市場化監管方式、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國企改革、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探索。務必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堅持精準救助,堅持探索創新,切實發揮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功能,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制度創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維護好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介紹
中國國新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兩家試點單位之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聚焦試點目標和功能定位,明確“資本+人才+技術”輕資產運營模式,堅持以服務央企為本位,形成了“5+1”業務格局。截至目前,中國國新已與近90戶央企開展各類市場化業務合作,通過基金投資、金融服務、境外投資等形式向央企提供了累計超過三個“一千億”,有效發揮了運營公司服務支持央企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中國國新自身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9年公司資產總額逾4200億元,年度利潤總額、凈利潤雙破100億元。
中國國新作為基金受托管理主體,將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支持指導下,以市場化運營,有效發揮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功能作用,按照“有限救助、應急保障、風險可控、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債券違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明確基金申請、使用程序和處置方式,為符合條件央企發行的債券出具支持性文件,降低債券融資成本,提升央企債券市場整體形象。專業體系管理,切實保障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出資人權益;健全治理機制,發揮基金咨詢委員會和理事會重要作用;嚴格資金管控,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存放、運作,確保資金安全可流動;完善權益保障,按比例及時、全額向有關出資央企分配發放基金收益,確保良好回報。未來,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會不斷探索豐富服務保障方式,不斷擴大基金公信力和影響力,發揮好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應急”和“增信”的雙重作用。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認為
成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是一項具有開拓性、前瞻性的重要舉措,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建立了一道有效的屏障,對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和深遠的作用。
工商銀行將集聚全行力量,充分發揮優勢,以多元的業務結構和強勁的創新能力,為中央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同時以最專業的團隊、最高效的服務,助力中央企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在國資委的帶領下,戮力同心、精誠合作,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將愈發強大,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國家電網總會計師羅乾宜表示
成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是市場化運營中央企業優質信用資源的積極探索,是推進國有資本運營改革工作的有效創新。國家電網將積極響應國資委號召,積極參與到包括信用保障基金在內的國資委各項重大專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