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教育精神的學校、真正有教育智慧的老師、真正有教育情懷的家長,都應該在抗擊疫情中——
2020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打破了正常秩序,抗擊疫情成為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不僅醫療系統奮戰在第一線,各行各業也都嚴陣以待。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也要為服務保障防控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做好充分準備。
“停課不停學”,體現的是教育部門的責任擔當:既把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也采取積極措施保障教育秩序和成效。目前教育部門最主要的工作集中在統籌網絡平臺的優質教育資源,以應對特殊時期不能面對面上課所帶來的困局。
如今我國網絡傳播、人工智能和智慧課堂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相信當能不辱使命。但知識學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青少年更加需要的是一種完整的教育。
在筆者看來,還有四堂教育課可能比完成既定課程上的知識課更加重要。這四堂教育課和每個人休戚相關,而且在抗擊疫情期間和疫情過后正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真正有教育精神的學校、有教育智慧的老師、有教育情懷的家長,都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讓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從這四堂課中獲得豐富的教育體悟和深刻的思想淬煉。
01 生命教育課
在新冠肺炎爆發時期,確診病人的數據不斷攀升,死亡病例也不斷增加。人們開始惶恐不安,尤其是親歷身邊人感染甚至死亡者,常常不知所措且留下長期的心理陰影。當每個人都直面危機感之時,才會深刻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可貴。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課堂對生命教育不夠重視,即便有一些相關課程或活動,也常常被所謂的主課擠占。在這個時刻,更多的人才會明白:生命教育才是真正的主課。只有實施正確充足的生命教育,受教育者才更懂得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更有動力去學習必備的生存技能以保護生命;更注重養成健康生活和積極鍛煉習慣以更好延續生命。“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尤其需要生命教育的有力支撐。好的生命教育,還要讓人學會敬畏自然。因為生命不分性別,不分國界,不分物種。人類常自以為是地認為是萬物之主宰,但當人不尊重野生動物生命的時候,自然界就會反擊。2003年的非典被普遍認為是人類吃野生動物造成的,此次新冠病毒的源頭也被高度懷疑是來自于野生動物。不僅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整個自然界都是命運共同體。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停留在紙上和口號,更是“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次疫情再次給人類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課:人與自然的關系不能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后都沒有贏家!如果我們沒能在這次事件中受到深刻教訓,還是不夠重視生命教育課,對待動物的觀念和行為依然沒有什么實質性改變的話,我們依然還會重蹈覆轍。
02 科學教育課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奮戰在第一線,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感人至深。我國的醫學教育培養了大量合格的醫生和護士,他們具有救死扶傷的仁心仁術,專業教育的成就令人自豪。但是在抗擊疫情和疫情傳播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民眾基本醫療知識和科學精神的匱乏。疫情宣布初期,很多人照常走親訪友到處活動,似乎無動于衷;疫情迅速蔓延之后,微信朋友圈和自媒體各種關于吃什么遏制病毒的“報道”瘋傳,引發了各種搶購并加劇了恐慌。這都反映出普通民眾醫學常識的缺乏,以及在過往所接受的教育中科學教育的缺位。中國科協在2018年發布的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8.47%,而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是在20%以上。在其指標體系中有一個二級指標是“理解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對網絡謠言和偽科學的辨別;科學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這次疫情傳播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反映了我們的科學教育還任重而道遠。科學教育課的缺失,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國正式的科學課進課堂比較晚:教育部從2001年開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后才正式將科學課納入小學教育中。這意味著大部分的成年人在基礎教育中沒有接受過科學課,而這個群體恰恰是如今各種搶購的主力軍。另一方面,即便將中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納入廣義的科學教育,但因為應試的緣故多注重科學知識灌輸,而疏于科學思維訓練。因此在這場幾乎每個人都裹身其中的巨型科學素養試驗場中,缺乏有效科學教育的弊端展露無遺。之所以需要媒體、專家和媒體反復提醒公眾做好自我防護:如何規范地戴口罩、如何正確地勤洗手、如何使用合適的防護藥物……正因為這些還沒有化約為大部分人的自覺行為。其實國內教育界近年來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正不斷推動科學教育從紙上談兵向實踐教育轉型。尤其是STEM教育的浪潮不斷興起,試圖讓更多的學生擺脫動手能力差的局限,導向解決實際問題和訓練邏輯思維,未來還需要沿著這個方向付出更大的努力。
03 公德教育課
抗擊疫情不僅是科學問題,更涉及社會公德問題。疫情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也正折射出我們在公德教育這一課上的不足:個別人的口腹之欲蔓延到全球危機,個別病毒感染者的行為不規范帶來了更大范圍的病毒傳播,個別地方的“硬核”標語赤裸裸地表達著地域歧視……
其實我國學校教育一直開設有《道德與法治》這類的課程,也有關于公共倫理與公共責任這些基本常識教育。但是其面臨的困境和科學教育類似:過于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強調死記硬背,大大影響了實際效果。所以當學生步入社會遇到公共問題時常常難以適應,容易出現損人利己甚至不擇手段的非法行為。
這次疫情再次警醒世人:公德教育非常重要,公德教育的實施方式不能只是教條式灌輸知識,而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思考、討論甚至角色扮演。
公德教育課的目標是致力于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增強社會責任感,才能更好樹立起“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感染者能做到主動申報和自動隔離;社會成員能自覺接受互相之間的監督;對感染者和接觸者采取科學而不失溫情的隔離措施……
在這場和每個人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公共事件中,每個社會成員都應從中思考個人與社會、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負起文明之國的國民責任。
04 自我教育課
非常時期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控制學生打卡學習,不是家長操心如何把孩子在家里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而是應該讓學生們學會自己安排和自我教育。
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師不能總是抓住學生的手不放,否則當他們走出校門將不知所措;家長不能總替代孩子的想法為其安排,否則直到孩子大學畢業還是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
非常時期為大部分學生提供了一段難得的放空時光,也為自我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如果教師和家長都能秉持信念并付諸行動,學生就會體驗到自己做好計劃進行學習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就會更加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閑時間來自我學習。
自我教育不僅僅包括自己安排學習,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成長和豐盈。如果廣大的學生學會如何在這次疫情中反求諸己、修身齊家,自我教育的意義將大于正式課堂教育。
在當今的快速社會中,無論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大都習慣了匆匆趕路和高速競爭,基本再無法體驗“從前慢”的時光。但這次疫情為整個社會摁下了暫停鍵,也賦予了更多的人反思生命本真的機會。如果在這段特殊的時光中能產生更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那么這次摁下的暫停鍵,反而會為整個民族的教育品質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儲足了能量。
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系起來。正如西南聯大為后人所銘記的,正是一代人在國家有難時的知識報國,在民族低潮中的責任擔當。
如今在這個非常時期,青少年學子在黨和政府、學校和家長的努力下依然獲得了最有保障的學習條件,當然值得慶幸;但是,如果他們只是忙于學業并幾乎忘記這起疫情和自己的生命關聯,則并不值得慶幸。
多難必興邦,青少年應當好好珍惜非常時期這四堂教育課的寶貴價值。如果這一代人在未來成長出更多具有使命擔當、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這將是教育之幸,民族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