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勤益科技大學與秀傳醫院合作形成的研發團隊發表成果展示稱,其研發出的“MR+VR智能醫療眼鏡”,在MR混合虛擬現實眼鏡的基礎上,結合VR虛擬現實和datagloves數據手套等技術,可讓遠程端的醫生實時指導災難現場人員對傷患做手術或實施急救。目前已完成兩例臨床實測,接下來將逐步進入應用測試和量產階段。
可見,VR/AR/MR技術不只在娛樂領域有巨大潛力,在醫療領域同樣有廣闊空間。特別在醫療培訓、臨床診療、醫學干預、遠程醫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目前由于軟硬件平臺限制,VR醫療解決方案離臨床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歐美國家很早就開始探索VR/AR/MR+醫療,一方面是因為歐美國家用于醫學解剖的尸體非常稀少,另一方面他們對動物也有相應的法律保護,醫生也不能用動物進行練習。曾在歐美高校游學多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潘俊君說,如果利用傳統手術觀摩的辦法,周期長,效率很低,所以西方國家醫療領域對虛擬現實技術有硬需求。而且從歐美國家的大學、研究機構、企業的一些案例也可以看出他們對VR/AR/MR+醫療十分重視。
而國內虛擬現實技術在醫療領域并非不可替代,大部分醫學院學生或者醫生不缺練手的素材,他們可以用活豬等動物進行練習,所以目前國內VR+醫療與歐美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漸成熟,國內高校、醫院和企業也在積極推動VR+醫療領域的發展,其中有些技術或者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去年11月,中國首個“虛擬現實醫院計劃”正式啟動。“虛擬現實醫院計劃”將采用VR/AR/MR、全息投影、人機接口、神經解碼編碼等技術,促進醫、教、研、產一體化,提出未來新醫療全套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經有10多家醫院加入該計劃。
VR可解決醫療四大痛點
從國內外的案例可以看出,虛擬現實技術在醫療培訓、臨床診療、醫學干預、遠程醫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應用空間。
在醫療培訓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突破實驗設備、實驗場地和經費等物理方面的局限性,讓更多的醫學院學生或者醫生可以沉浸在虛擬現實環境中進行訓練并學習新技術,加深對訓練內容的理解。潘俊君指出,虛擬現實技術給醫生從無到有地制造了一個完全真實的體驗經歷,剛剛走出醫學院校門的新手,借助虛擬手術系統可以成為經驗豐富的外科手術高手。而且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同樣的病例和場景可被重復使用,可以節省資源。國內醫生一般用活豬練手,成本很高,如果用手術模擬器練習可以大幅度降低手術成本。
在術前規劃及術中輔助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同樣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利用虛擬手術系統,醫生對病變缺損部位進行較精確的前期測量和估算,從而預見手術的復雜性和風險點。潘俊君表示,運用增強現實技術可以使醫務工作者沉浸于虛擬的場景內,通過視、聽、觸覺感知,學習各種手術實際操作,體驗如何應付臨床手術中的各類突發情況。
在醫學干預方面,VR技術適用于精神疾病干預和康復醫療干預。亞特蘭大艾墨立大學醫學院(Emory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芭芭拉·羅特鮑姆(BarbaraRothbaum)幫助開拓了虛擬現實技術在心理學領域的實踐應用。她幫助開展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在治療病人對飛行的恐懼時,虛擬現實技術讓90%的病人最終克服了焦慮癥狀。
在遠程醫療方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互聯網能夠跨越地域的界限,平衡不同地方醫生資源不匹配的現狀。臺灣勤益科技大學與秀傳醫院合作形成的研發團隊負責人李佩淵指出,他們最新推出的智能醫療眼鏡不僅能讓手術更精準,也能用于醫療資源不足的重災地區,不論是恐怖攻擊、戰場還是地震重災區,即便現場沒有醫護人員,醫師也能利用眼鏡實施遠程指導。
例如在偏遠的山區,通過遠程醫療虛擬現實系統,患者不進城也能夠接受名醫的治療。婁巖強調,對于危急病人,還可以實施遠程手術。這時醫生只要對病人模型進行手術,他的動作就可以通過衛星傳送給遠處的手術機器人。手術的實際圖像通過機器人上的攝像機還能夠傳回到醫生的頭盔立體顯示器,并將其和虛擬病人模型進行疊加,為醫生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何解開VR+醫療死結?
VR+醫療看似美好,能給醫療帶來便利,但是虛擬現實技術與醫療領域結合的過程中會遇到像硬件平臺不成熟、算法不夠準確、交互不夠精確等難題,而且即使做出產品,在應用推廣階段同樣會碰壁,因為互聯網公司做出的產品不一定符合醫生和病人的需求,所以現在VR+醫療需要技術人員與醫生共同研發,才能做出真正的產品。
VR+醫療從業者劉祺光也表示,VR+醫療雖然實現了一定的技術突破,但是目前的AR技術還不成熟,在設備價格、佩戴舒適度、視野、清晰度方面還需要繼續改進。
在應用推廣階段同樣存在硬件平臺不成熟、產品與應用場景脫節、市場待教育等問題。實際上,醫院對虛擬現實醫療有一定的需求,VR在醫療培訓、人體研究、康復、心理培訓上有優勢,但是VR+醫療產品離臨床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研發公司希望國家政策認可通過VR+醫療產品來訓練、考核并頒發證書,但是國家希望民間攻克技術難點,推廣產品。清華大學經管虛擬現實及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文鈞雷也指出,國家需要出臺鼓勵性政策,促進企業和醫院聯合開發產品,加速VR+醫療土壤的形成,這樣既可以解決醫院付費和招標購買問題,促進醫院和企業共同研發創新,同時也可以讓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不斷推進VR+醫療研發和應用。